王琦++曹韋
[摘要]語言具有文化性,這決定了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語言教學要與文化教學相結合。我國西班牙語教學的歷史較短,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單純語言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將文化教學貫穿到語言教學之中。文化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能力、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有重要意義,因此,有必要對高等學校西班牙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原則、內容及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西班牙語教學 文化教學 跨文化交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202-02
一、引言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文化是一個群體生活方式的系統(tǒng),主要通過語言這一特殊符號來體現(xiàn)和傳承。文化語言學認為,語言是文化現(xiàn)象,是文化總體的一部分,是自成體系的特殊文化,這就是語言的文化性質。語言的這種文化性質決定了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語言教學要與文化教學相結合。
《高等學校西班牙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中提出,必須讓學生了解有關西語國家的文化和國情,使他們從入門階段起就注意語言的得體性?!陡吣昙壗虒W大綱》中也強調,高年級階段在注重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應適當講授西班牙語語言知識(如語法學、詞匯學、文體學等)和西班牙語國家文化概況知識(如文學、歷史、社會、藝術等),使學生具有較系統(tǒng)的西班牙語專業(yè)知識,提高正確得體地運用西班牙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我國西班牙語教學相對于英語、俄語等外語的教學來說歷史較短,許多教師受中學英語學習的影響,在教學中只注重語音、詞匯、語法等單純的語言知識的傳授,缺乏應有的文化洞察力,對文化教學的理解還很淡薄,沒有將外語教學和文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將文化教學貫穿到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去。文化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能力,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著重對高等學校西班牙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原則、內容及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
二、文化教學的原則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外語人才,這已經成為我國外語教學界的一種共識(劉艷秋,2007:43)。那么在外語教學中應如何滲入文化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呢?束定芳、莊智象(1996:149)認為在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必須遵循實用性、階段性和適合性原則。實用性原則要求外語教學中所導入的文化內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文化教學要與語言交際實踐相結合。比如講到comida(食物)一詞時,就可以將西班牙和拉美的飲食文化引入:西班牙人和拉美人的飲食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特色的食物?就餐習慣與中國人的就餐習慣有什么不同?在餐廳就餐時的基本交際用語是什么?等等。階段性原則要求文化導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對語言的接收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教學的內容。同樣是comida這個主題,在學生學習初期,由于詞匯量和句法知識的局限,我們只能將一些常用的單詞和句型教給學生,使他們可以進行模擬情景對話練習。隨著學習的深入和詞匯量的增加,當教學內容再次涉及“食物”時,我們便可以要求學生對比中西飲食文化的異同,思考飲食文化所反映出的不同的民族特點是什么,并就此進行討論甚至辯論,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文化比較能力。適合性原則指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適度。對文化內容的講解要有選擇,對于主流文化或具有廣泛性的內容應該詳細講解。這對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重要意義。此外,由于文化內容本身廣而復雜,因而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以增加文化的積累。
三、文化教學的內容
文化本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廣義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狹義的文化則是指人們普遍的生活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關于文化教學內容的層次,國內學者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傾向于古啟楠教授(1988)的觀點,即把外語課的文化內容分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他根據(jù)K.Chastain提出的十四類文化項目和Charles Morris對語言的三分法,即符號關系、符號意義、符號運用,結合我國實際認為,文化的表層結構適用于初級階段的文化教學,包括十項內容:日常交際所必須的項目、禮貌用語、手勢語言、日常各種場合的典型會話、衣食住行的習慣、學生的日常生活、業(yè)余文體生活、節(jié)假日活動、家庭關系、親友關系。文化的深層結構適用于高年級的教學,也是十項內容: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及主要法律、世界觀及人生觀、宗教信仰、價值觀念與態(tài)度、與社會的合作、現(xiàn)代科技成果與禁忌。
從微觀的角度來說,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無論是構成語言基本要素的語音、句法還是語義都同文化有著內在聯(lián)系(張紅玲,2007:87)。西班牙語的總體特點是語速快、語調平、起伏較小、語音清脆、節(jié)奏感強。因此有人說西班牙語有如潺潺流水、涓涓小溪,清脆悅耳、優(yōu)美動聽,這同西班牙人及拉美人爽朗歡樂的性格有很大關系。此外,西班牙語的語音、語調、語氣、重音等特征對于語義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如No lo sabe tampoco.和?No lo sabe tampoco?兩句內容相同,意思卻明顯不同。前句是客觀陳述,不含任何感情色彩;而后句則含有驚奇和不可置信的語氣,意為:他(竟)也不知道么?因此語音中所包含的文化內容也應成為西班牙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班牙語的句法規(guī)則同漢語有很大區(qū)別。西班牙語屬于屈折語,詞形上有豐富的變化,名詞、形容詞、代詞、冠詞都有陰、陽性,單、復數(shù)的變化;動詞的變化更多,因其時、式、體、態(tài)以及所修飾名詞的單、復數(shù)和陰、陽性的不同,一個動詞可以有50多種變化。在組成句子時西班牙語也不拘泥于主、謂、賓、定、狀、補的順序,而是詞序更加靈活,并且注重句子的簡潔,為避免重復和累贅,有些部分經常被省略或替換掉,這很符合西班牙人追求自由、無拘無束的個性。
與語音和句法相比,西班牙語詞匯所包含的文化意義更加豐富。單詞、短語、習語、諺語等都屬于詞匯的范疇,是一個民族的語言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結晶。西班牙語的植物詞匯、動物詞匯、顏色詞匯、數(shù)字詞匯、地理詞匯、政治詞匯,以及年輕人中間流行的黑話等等都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如西班牙是世界上橄欖油生產的第一大國,西班牙語中關于橄欖(aceituna)、橄欖樹(olivo)和橄欖油(aceite de oliva)的諺語特別豐富,如:Flor de olivo en mayo, aceite para todo el a?o.(五月橄欖花,全年油飄香。)Vino, amigo y aceite, cuanto más viejo más ferviente.(紅酒、朋友和橄欖油,越久越醇香。)西班牙的斗牛文化歷史悠久,因此toro一詞便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如:Toro corrido(有經驗、不會上當?shù)娜耍?,Haber toros y ca?as(發(fā)生爭吵),Otro toro(換個話題)等。教師在講詞匯時如果能夠注入詞匯背后的文化意義,則不僅能讓學生對詞匯印象深刻,而且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是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西班牙語課堂上的文化教學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大到西班牙、拉美各國的社會習俗、行為規(guī)范,小到語言現(xiàn)象本身所蘊涵的文化意義。無論是哪方面內容都要求教師十分了解所研究的文化,并講究一定的方法,才能把這些知識準確、有效地傳授給學生。
四、文化教學的方法
在西班牙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一方面通過課程設置來實現(xiàn),即開設諸如西班牙/拉美文化概況、西班牙/拉美文學史及作品選讀、西班牙語國家國際關系導論、西班牙語國家經貿概況等文化課程,使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有關的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要通過教師在語言課堂上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置身于西班牙語文化的情境中去,引導學生掌握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語言(語音、句法、詞匯、文體)的同時要注意同語境和文化背景相結合。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西班牙語文化同中國文化相同及相異的地方,分析學生由于文化因素干擾造成的語言錯誤,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關于西班牙或拉美國家的圖片、海報、地圖、工藝品、食品、音頻和視頻材料、報刊或雜志等,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親身體驗西班牙語文化的魅力。
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應多采用情景法。即設定一個特定的西班牙語文化氛圍,采用演講、辯論、模擬情景對話等方式,使學生置身于西班牙語的文化氛圍中,用符合語境的語言和手勢正確地進行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比如在講到“購物”的主題時,教師便可以補充一些西班牙人購物、挑選、評價、結賬時常用的短語和句型,要求學生主動查詢有關服裝、食品、電子產品、書本文具等不同種類的商品的詞匯,讓學生分小組自己“開商店”,并互相到其他人的商店里“買東西”。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這部分語言內容及文化內容的掌握,又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此外,教師應盡量使用西班牙語教學,并引導學生用西班牙語提問和回答問題,養(yǎng)成西班牙語思維的習慣,避免傳統(tǒng)“二次翻譯”的錯誤方法,強化學生講地道的“西式西班牙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二)課外活動
對文化內容的掌握單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外大量的閱讀和積累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介紹一些好的原文書籍、報紙、雜志和網(wǎng)站,定期布置閱讀任務,并鼓勵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積極思考,將書中所體現(xiàn)的西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及價值觀念與中國的相關文化相對比,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此外要鼓勵學生課外多看西班牙語電影,欣賞和學唱西語歌曲,排演西班牙語話劇等。這樣不僅鍛煉了語言,加深對西班牙語文化的理解,而且也豐富了學生們的業(yè)余生活,增加了學習西班牙語的興趣和熱情。
(三)外教資源
對于學習外語的學生來說,與講此語言的本國人接觸是很重要的。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語言水平有限,還不能參與和西班牙語有關的實習工作,因此外教便是他們唯一接觸西班牙人或拉美人的機會。這要求學生在積極參與外教所授課程之外,在課外也多主動與外教接觸,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還可以定期舉辦由外教負責、學生們積極參與的“西班牙語角”活動,就某一話題與外教積極討論,或者向外教學習西班牙或拉美的特色舞蹈、烹飪技術、手工工藝等。學生們也可以向外教展示相應的中國文化的因素,形成一個小范圍的“跨文化交流”,彌補中國教師在外語教學中的不足。
五、結語
西班牙語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西班牙語語言技能,使學生牢固掌握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也是擴展學生關于西班牙語以及講西班牙語國家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教師要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同時,真正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并懂得怎樣在跨文化交際中保留和弘揚中國文化,尊重和接納西方文化,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世界觀的不同,運用語言更好地交流和溝通,為中國和講西班牙語國家的交流和合作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柴暢.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01):141-143.
[2]古啟楠.文化教學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1988(02):1-4.
[3]郭偉華.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08):126-127.
[4]劉艷秋.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30-50.
[5]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25-149.
[6]西班牙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編寫組.高等學校西班牙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12.
[7]西班牙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編寫組.高等學校西班牙語專業(yè)高年級教學大綱[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12.
[8]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87-121.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