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摘要]詩歌是漢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礎教育體系改革的過程中,詩歌教學改革承擔著傳承中華文化、發(fā)揚漢語人文精神的重要責任。對于小學生而言,必須要在小學學習階段學好語文詩歌,但是從當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來看,學生們的詩歌學習意識不強,學習能力較差。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深入探討詩歌教學主旨,研究詩歌教學的優(yōu)化模式與策略,努力提高詩歌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
如今,小學語文教材經過了反復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材內容中含有大量的詩歌元素,詩歌的具體表現形式與內涵也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它們是漢語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研究高效教學措施,挖掘詩歌內涵,提高詩歌教學效率,讓詩歌在小學階段發(fā)揮出其應有的語言魅力。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的質量并不符合新課程教學標準與要求,尤其詩歌教學效率極低,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小學語文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有效提升詩歌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們提升詩歌文化素質。
一、構造學生主體的詩歌教學體系
現代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學過程并不只是單一地教書,而是要讓學生們掌握一定的知識,爭取以后不用教師引導其探索知識,實現自主求知與自主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詩歌教學質量,首先要構造詩歌教學體系,要在自身的大腦中對詩歌教學的目的與本質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詩歌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對詩歌產生文化興趣,能夠逐漸地了解詩歌的語言表達方式與情感傳遞形式,最為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清晰地認識到其自身也是詩歌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必須要有效構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詩歌教學體系,讓小學生擁有廣闊的詩歌求知空間,及時摒棄傳統(tǒng)單一說教式的詩歌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詩歌教學課堂中找到發(fā)揮自己詩歌學習能力的舞臺,獲得自身詩歌語言素質的提高。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古詩《春曉》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堂上摒棄了傳統(tǒng)講臺說教式的詩歌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們在輕松、活躍的課堂中尋找到適合自己詩歌學習與情感感悟的空間。為了讓小學生們能夠完全融入詩歌的情感氛圍中,我作為詩歌教學體系中的一員,通過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使用與變換讓學生們鼓起詩歌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不斷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情緒與詩歌語言文化氛圍相融合,去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讓他們說出自己對于《春曉》這首古詩的體驗,去揣摩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首詩主要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與對自然的向往,為了讓孩子們準確地懂得這首詩的具體內涵,我讓學生們到講臺上進行自我情感扮演,通過情感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化其課堂主體地位,找到學習詩歌的高效策略。
二、想象體系融合式詩歌教學
眾所周知,詩歌內容中包含著較多的意向詞匯與意境,小學生們的漢語文化積淀并不深厚,要想較好地理解詩歌的具體情感與內涵還需要較長時間的文化滲透過程。但是,在小學學習階段,教師要想讓學生們能夠跟上詩歌教學節(jié)奏,有效理解詩歌的情感表達內容,必須要通過想象體系融合的方式,讓學生們在學習詩歌過程中打開自身想象思維大門,結合詩歌字眼進行想象與聯想,自然地體驗詩歌的語言韻律與情感等等。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實際行動,為學生們樹立想象式學習的帶頭模范,引導、帶領學生們一邊閱讀詩歌一邊在大腦中形成與詩歌意境相靠攏的情境、畫面、風格等等,在自身想象的圖畫中領悟詩歌情感。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古詩《山行》的教學過程中,本文主要表達了在“山行”過程中對自然景物的感嘆以及觸景生情,作者自身所流露出的思念之情,這首古詩的情感與景物充分交融在一起,小學生們要想深入理解這首古詩的情感內容,必須要能夠在大腦中形成這些意象與意境,從而逐漸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為此,我?guī)ьI學生們逐字逐句地讀古詩,并引導他們對古詩中的景物產生聯想,從秋葉到枯枝,從晚霞到楓林,設想自己正處于古詩的情景之中,從而體驗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三、現代教育體系滲透式詩歌教學
如今,我國教育行業(yè)迅速發(fā)展,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都逐漸走向現代化與信息化,因此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也必須向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靠攏,充分提高詩歌教學的效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現代文的教學題材數量多于詩歌教學,且學生們常處于現代化生活中,對詩歌的語言形式敏感度不強,況且古詩的語言形式較為抽象復雜,所表達的情感也更加具有深度,小學生的理解障礙與阻力較大,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打造現代教育體系滲透式詩歌教學,讓小學生們能夠快速地學習古詩知識,體驗古箏情感。所謂現代教育體系,就是實現多媒體技術、電子白板技術、素質教育電子化技術與詩歌課堂的融合。教師們一定要積極研究,致力于高效實踐策略的開發(fā)與探索。比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古詩《回鄉(xiāng)偶書》的教學過程中,我為了讓小學生們能迅速人融入到古詩的語言思維表達習慣中,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們展示了一個古詩意境表達模擬器,學生們可以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在模擬器上選取與古詩相對應的情感關鍵詞,待古詩閱讀完畢,模擬器也自動生成出了學生們的情感思路,最后再將其與《回鄉(xiāng)偶書》所表達的真實情感進行比較,讓學生們發(fā)現自己理解過程中的錯誤以及自身語言運用習慣與古詩語言習慣之間的差異。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在經過基礎教育體系改革后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與創(chuàng)新化,詩歌作為幾千年漢語言文化的代表,應當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盡情展現其語言魅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詩歌教學內容,傳承和發(fā)揚漢語文化,讓每一位小學生能夠通過詩歌學習來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實現自身語文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