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月娟 羅卓軍
【摘 要】近年來,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對我國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微課便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是對傳統(tǒng)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文章從微課的基本定義出發(fā),介紹了微課的基本特點,闡述了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微課的現(xiàn)實意義,分析了微課教學程序,并結合實例探討了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希望能對相關工作者有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 基礎教學 微課
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微課,可收獲較佳的教學效果。本文將探討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希望能幫助計算機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高計算機教學水平,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知識,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最終使學生在激烈的職業(yè)競爭中有立足之地。
一、微課的基本定義
微課是一種教學活動。這一教學活動以視頻為載體,教師通過視頻向學生傳遞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知識點。從微課的組成看,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教師點評、學生反饋以及教學視頻共同組成了微課,其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從本質上看,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應用模式,它既繼承了傳統(tǒng)教學資源的優(yōu)點,又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資源的不足。
二、微課的特點
新的知識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已經(jīng)成為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基礎教學也成為眾多學者共同關注的課題。為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能,幫助學生在激烈的職業(yè)競爭中站穩(wěn)立足,有必要對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將其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當中,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教師教學難度,收獲較佳的教學效果。
微課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突破,它一般具備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少、教學情景化、教學主題鮮明等特點。微課的核心是教學視頻。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為十分鐘,因此微課每課時時長一般不超過十分鐘。因教學時間短,微課的教學內容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教學內容少了之后更容易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微課的教學內容都是精煉的,其存儲格式多為rm、wmv以及flv,因此微課的資源容量偏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資源容量小能夠讓學生隨時學習,也方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復習和思考。從教學情景化的特點看,微課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客觀以及富有吸引力的情景化教學環(huán)境,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技能。最后,每一次微課教學僅有一個主題,側重點明顯,其主題多為單個教學問題,內容具體,知識點明確,表現(xiàn)出鮮明的主題。
三、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的現(xiàn)實意義分析
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能夠產生十分積極的教學意義。首先,微課教學時間相對較短,教學內容精湛,加之微課以視頻為載體,能夠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其次,微課能夠隨時下載,保存方便,學生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教學資源,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且下載的視頻具有可重復性,也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復習、反思。再次,計算機基礎教學涉及的知識點多,學生學起來往往覺得枯燥乏味,將微課應用于計算機教學之中,教師可將較多的知識點制作成一系列微課,將各個知識點有機地連接在一起,為學生構建一個內容系統(tǒng)、主題鮮明的資源應用環(huán)境,收獲更佳的計算機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效率。
四、微課教學程序
(一)課前
微課教學主要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模塊。其中課前模塊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為達到這一目的,計算機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挑揀課件素材并精心制作微課視頻,視頻制作完畢之后借助網(wǎng)絡平臺傳播,讓學生在網(wǎng)絡平臺中學習計算機知識。作為學生,可積極在微課網(wǎng)絡平臺上與教師溝通,并結合教學實際自主完成教學任務。
(二)課中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最佳平臺,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計算機知識,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應用微課。首先,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實時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注意督促學生,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狀態(tài)良好。其次,教師應對課堂授課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進行總結,并以微課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討論,促使學生吸收、消化教學難點。
(三)課后
傳授計算機知識之后,學生只有鞏固復習才能實現(xiàn)知識內化。計算機教學完成之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后練習以及課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此外,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反復觀看微課視頻,以此來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掌握水平。
五、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現(xiàn)代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兩部分教學內容:其一為綜合性實驗,其二為驗證性試驗。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綜合性實驗涉及的內容較多,它既包括操作系統(tǒng)應用、電子表格中數(shù)據(jù)處理,又包括數(shù)據(jù)輸入、長文檔排版等內容。從驗證性試驗中看,教材中的各章節(jié)都具備各個驗證試驗的詳細操作步驟。計算機教師應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為達到這一效果,首先,教師應深入研讀教材,因為每一節(jié)充滿藝術魅力的課程均歸功于執(zhí)教者準確把握了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掌握了,教學方法也好確定了。其次,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離不開對教材的挖掘,教師應善于挖掘計算機教材的教學價值。備課的時候教師除關注如何教、如何學之外,還應思考教什么、學什么,樹立強烈的教學意識和鮮明的課程意識。再次,教師應保證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深入了解學生身心特點,因為他們正處于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能力都較強的階段。因此,精選的微課主題既要體現(xiàn)科學性,又要反映教學目標,確保微課主題富有啟發(fā)性,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直接體現(xiàn)教學思想。計算機教師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時需以教學目標為指南。因此,有必要做好教學目標的制定工作,保證教學目標具備科學性、明確性、整體性以及可變化性。首先,教師應保證制定的教學目標符合計算機教學特點,其次應以教材為依據(jù)確定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再次應根據(jù)教學需求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從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目標看,主要包括了解計算機網(wǎng)絡知識、熟練應用office組件以及提升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師可對以上三個目標進行細化,幫助學生分階段、逐步完成計算機教學目標。
(三)合理進行計算機教學設計
計算機教學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首先應熟悉并掌握教材內容,其次應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依據(jù)開展課堂設計,然后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臨時調整。因為教學效果直接受教學設計影響,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應注意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評價等)。除此之外,因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明顯的實踐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注意搜索與實踐教學相關的元素(如視頻、圖片、PPT等),并巧妙地將這些元素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偠灾O計微課課程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置于主導地位,給予他們較大的自主權和較多的操作時間,并根據(jù)學生需求多角度設計教學內容,盡最大努力提高學生自主性和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
(四)合理進行微課錄制
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并成功完成教學設計工作之后,教師便可以開展微課錄制工作了。進行微課錄制工作時,教師應與攝像者充分交流、溝通,讓攝像者熟悉教學流程,并以教學流程為依據(jù)進行分鏡頭設計。與此同時,教師可適當應用錄屏軟件,準確錄下教學演示過程。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調整麥克風,保證麥克風的音量適中,確保麥克風的位置合適。
(五)后期編輯
微課錄制成功之后,便可以進行微課的后期編制工作了,做好后期編輯工作能夠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诖?,教師在開展后期編輯工作時,應注意整合錄屏內容以及視頻,整合過程中應反復斟酌,確保整合的內容充實、實用性強。整合工作完畢之后,可適當在視屏中添加字幕和背景音樂,并對微課視頻進行美化,這樣可有效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微課視頻的吸引力。
六、實例分析
在學習word課程時,部分學生反映長文檔排版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不會進行頁眉、頁腳設置,不會自動生成目錄,不會應用分節(jié)符等?;诖?,筆者將長文檔排版制作成微課,按照教學內容將長文檔排版細化成多個小知識點,保證課件內容清晰,以此來解決學生困擾,促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點內化。制作長文檔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筆者進行微課制作時,輔助應用了PPT、錄音及字幕,并對錄制的視頻進行處理和美化。這樣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最后,在課程結束前選用總結式結尾的方式。這樣能加深學生對長文檔排版知識的印象,促使學生消化所學知識。在復習鞏固階段,筆者引導學生下載視頻,鼓勵學生自主復習,并向學生提供網(wǎng)絡平臺,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與筆者共同解決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每一次微課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考試,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以此來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借助微課補習,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實現(xiàn)各個知識點的內化。筆者開展長文檔排版微課教學之后,對學生進行了考查,發(fā)現(xiàn)還是有較多的學生在多級標題編號的知識點中存在問題?;诖?,筆者對長文檔排版微課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重點分析,講解了多級標題排版方法、排版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的錯誤,并幫助指導學生總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經(jīng)過二次教學之后,學生們多能掌握長文檔排版的相關知識。
七、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在課堂應用微課使學生受益匪淺,能夠給廣大師生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便于學生交流、學習,也利于教師與教師之間分享教學方法和教學經(jīng)驗。此外,微課能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知識需求。它既能強化鞏固知識,又能夠查漏補缺。且微課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因此在教學中予以推廣應用十分必要。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微課受到了眾多教師的青睞,本文對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計算機基礎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祁博.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24):82-85.
[2]閆瑞峰,周虹,李春潔,等.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中的策略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5(06):164-164.
[3]向東.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運用體會探討[J].電子測試,2015(16):92-93.
[4]方程.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03):132-133.
[5]田貞.微課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測試,2013(24):148-149.
[6]王愛文.基于微課的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159-160.
[7]張曉敏.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初步應用[J].高考(綜合版),2014(04):66-66.
[8]蔡小燕.探究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信息化建設,2016(01):19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