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英
【摘 要】文中通過對幾種穿刺方法的研究、對比,套管針的使用以及如何減少輸液中微粒污染作了詳盡說明,綜合闡述了靜脈輸液的相關知識,力圖提高靜脈輸液質(zhì)量。
【關鍵詞】靜脈輸液 新認識 微粒污染
靜脈輸液治療是我國臨床醫(yī)療服務的重要醫(yī)療手段之一,靜脈輸液工作也是臨床護士的重要活動之一。為了體現(xiàn)“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同時也為了盡快與國際醫(yī)學接軌,我們要建立和完善靜脈輸液治療隊伍,使靜脈輸液不僅是一項護理技術,而且逐步發(fā)展成為一門專業(yè),促使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
一、靜脈輸液微粒污染的重視
輸液微粒隨液體進入人體,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的過程稱為輸液微粒污染。
輸液微粒進入人體可引起嚴重危害:血管栓塞、靜脈炎、肺內(nèi)肉芽腫、血小板減少和過敏反應等[1]。靜脈輸液的安全關系到病人的安全。為了確保輸液安全,護理人員作了很多努力,不斷完善查對制度與無菌操作技術,加強基礎理論與技術的培訓,制定治療室里引起反應的預防措施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一)輸液污染的預防研究
輸液危害的來源:輸液過程中混入的異物和微粒;盛裝藥液的容器不潔凈;輸液器和注射器不潔凈;配液環(huán)境不潔凈,如切割安瓿、開瓶塞、反復穿刺溶液瓶橡膠塞等。靜脈輸液污染包括不溶性微粒、微生物和化學污染物對溶液造成污染?!吨袊幍洹?995年版規(guī)定輸液劑中10 um以上的微粒必須低于20粒/mL,25 um以上的微粒不得高于2粒/mL。微生物和化學污染則會造成敗血癥和嚴重輸液反應。因此,有輸液就會存在風險,減少此類風險的最好辦法是避免濫用輸液[2]。
作為護士應從配藥到輸液的各個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中應避免污染的發(fā)生。
1. 在切割玻璃安瓿環(huán)節(jié),忌用鑷子等物品敲開安瓿,對“非易折”型安瓿割鋸痕應小于頸段的1/4周,開啟安瓿前用75%乙醇擦拭頸段。砂輪割鋸后再次擦拭方可掰開安瓿[3]。
2. 在抽吸藥液環(huán)節(jié),要改變安瓿倒置的抽吸方法,防止安瓿斷口處微?;烊胨幰骸S捎诎碴吵守搲籂顟B(tài),在開啟安瓿瞬間氣流倒吸,使碎屑粘在瓶口,因此安瓿倒置帶入玻璃微粒污染最嚴重,所以抽吸藥物時針頭斜面向下,應置于液面下進行抽吸,逐漸向底部靠近方法抽吸污染最少[4]。
3. 在稀釋藥物環(huán)節(jié),抽吸空氣時最好在密閉無菌空瓶內(nèi)進行,藥物稀釋應充分溶解,并做到現(xiàn)配現(xiàn)用[5]。
4. 在穿刺環(huán)節(jié),排氣時排出初液30~50 mL可大大降低熱原反應,穿刺不成功應更換針頭,否則可直接把針頭滯留的微粒帶入靜脈[6]。同時在穿刺時,針頭斜面向上,右手持頭皮針小柄,針頭與皮膚成40~60度角,在靜脈上方快速刺入血管,刺入血管后見回血或有突破感后,迅速放平針柄再進入少許,并進行固定[7]。
5. 應注重聯(lián)合用藥和配伍禁忌。合理用藥和注意配伍禁忌被認為是減少輸液污染的重要措施。
6. 尚黔玲等[8]提出,帶有空氣過濾裝置及終端過濾器的一次性輸液器不僅可減少空氣對藥液的污染,同時可以截留任何途徑污染的輸液微粒,是解決微粒危害和空氣污染的理想措施。如精密過濾輸液器過濾微粒的作用大大優(yōu)于普通一次性輸液器。
(二)靜脈炎的預防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的常見并發(fā)癥,是由物理、化學及感染等因素對血管內(nèi)壁的刺激而導致血管壁的炎癥表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沿靜脈走行的條索狀紅線,并伴有局部組織發(fā)紅、熱、痛、繃緊及發(fā)脹感,觸診時有發(fā)熱、發(fā)硬的感覺。
1. 輸液靜脈和針頭的選擇。選擇靜脈時應要選擇粗直彈性好的靜脈進行穿刺。研究證實應用外周靜脈使用套管針輸液,靜脈炎發(fā)生率低于頭皮針輸液的發(fā)生率。對刺激性大的藥物應選用粗大彈性好的靜脈,盡量不用下肢靜脈。
2. 局部預防性外用藥物的使用研究。各種貼劑、涂劑及藥物濕敷等,如使用麝香壯骨膏、硝酸甘油貼、山莨宕堿、七葉一枝花等外涂,紅花醇、乙醇、云南白藥、50%硫酸鎂濕熱敷等在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都有較好的效果。
3.靜脈用藥預防。主要是針對化療藥物。在化療前后靜脈輸注等滲液50~100mL,穿刺成功后靜脈給0.25%的奴夫卡因或氫化可的松靜滴及輸液過程間斷靜推肝素鹽水都有助于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
4.預防輸液的污染,掌握輸液濃度及速度。根據(jù)患者的年齡、病情、藥物性質(zhì)調(diào)節(jié)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兒童20~40滴/分。對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疾患患者及輸入高滲鹽水、含鉀藥物、升壓藥時輸液速度宜慢;對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者輸液速度可適當加快。
二、靜脈輸液技術的改良
靜脈輸液作為一項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中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每個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而輸液排氣則是這項操作中一個必不可少的一項環(huán)節(jié)。
(一)靜脈輸液中的排氣方法
1. 兩步排氣法:當液體流至輸液管下端距尾端與頭皮針連接處前2 cm時,關閉開關(第一步),消毒皮膚后緩慢打開開關,均勻放慢液體流速,直至硅膠管和針頭內(nèi)空氣排凈再關閉(第二步)[9]。
2. 當液體流經(jīng)終端過濾器時,速將終端濾器垂直,同時不斷彈擊外壁,可將空氣驅(qū)逐,同時避免藥液浪費。
3.排氣時將莫菲氏滴管倒置,待液面至1/3~1/2時,使滴管傾斜40°角,上方液體沿著滴管管壁緩慢流下[10]。
(二)穿刺的方法
1. 選擇合適的針頭:一般兒童用4.5~5.5號針頭,成人選用7~8號針頭[11]。
2. 進針角度的選擇:有研究得出40~60度角進針時針頭與皮膚接觸面積小,進針壓強大,速度快,表皮受損范圍小,無痛或微痛占94.5%,而30~40度進針具有回血快,成功率高,損傷程度輕,無痛等優(yōu)點,但在操作時,靜脈穿刺角度必須根據(jù)靜脈深淺、粗細及充盈度來調(diào)節(jié)進針力與深度[12]。
3. 為了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且能減少對靜脈的損傷,王瑞花等[13]研究顯示在確保針頭進入血管,達到牢固固定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針頭進入血管的長度。同時竇寶萍等[14]提倡見回血即停止進針,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從針尖刺入到見到回血時間為1~4 s也就是說在穿刺者沒有看到回血之前,針尖已經(jīng)刺入血管,并在血管內(nèi)走行了1~4 s。如果見到回血繼續(xù)進針,當病人血管偏細、彈性較差、血流動力學異?;蚰獧C制障礙時,極易刺穿血管壁,導致穿刺失敗。
綜上所述,靜脈輸液技術已逐步完善,發(fā)展為多途徑、快速度的趨勢,但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輸液的安全性,在輸液中做到無微粒、無污染;穿刺方法盡量做到無痛微痛,提高“一針見血”的成功率,避免對血管機械性、化學性損傷。
【參考文獻】
[1][7]李曉松.護理學基礎(第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2]鐘華蓀.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
[3]劉珉勇,李曉燕.2種安瓿折斷方法對藥液污染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27-28.
[4]李素珍,譚燕飛,王躍萍.減少16號針頭垂直穿刺密封瓶時膠塞碎屑形成的方法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5(9):549-550.
[5]李曉靜.靜脈輸液護理最佳方法創(chuàng)新進展[J].醫(y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4(3):469-410.
[6]沈建平,宗希乙.306種注射劑臨床配伍應用變化檢索手冊[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4.
[8]尚黔玲,曹晉桂.玻璃微粒的污染及幾種安瓿切割方法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1991,6(12):13-14.
[9]呂玲玲,靜脈輸液過程中不同排氣方法效果比較[J].護理研究,2011,22(4)101.
[10]金哲芳.兩種靜脈輸液排氣法[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9,10(8):161.
[11]鐘華蓀,張振路.靜脈治療護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
[12]郭文玲.靜脈輸液新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3):55-57.
[13]王瑞花,蘭勝才,張愛華,等.不同進針長度行靜脈輸液時對血管壁影響的對比研究[J].護理研究,2010,14(4):145.
[14]竇寶萍.靜脈輸液操作方法研究[J].護理研究,2013,17(3):282.
[15]劉英,韓夢琪,張傳開,張?zhí)m.防范安瓿玻璃微粒對人體危害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