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萍 劉鋼
【摘 要】文章結合實際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具體情況,以“友善用腦思維導圖”為切入點,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需要為導向,逐漸引導學生學會友善用腦,應用思維導圖來完成《病理學基礎》的學習任務,探究科學的教學推廣模式在《病理學基礎》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病理學基礎 學習任務
一、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是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提出的。他認為:“思維導圖是一個打開大腦潛能的強有力的圖解工具。包括詞匯、圖像、數字、邏輯、韻律、顏色和空間感知。它可以使你能夠計劃你的前進路線并做出選擇,讓你知道你要到哪里,你已經到達哪里;使你獲得和掌握大量信息,讓你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使你成為高效人士;讓你快樂地看和閱讀,大腦活躍地思維和輕松地記憶,吸引和把握你的眼睛和大腦,讓你同時既總攬全局又關注細節(jié)?!?/p>
二、思維導圖在《病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個性化原則
友善用腦的觀點認為:所有的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但是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傾向、思維特點、學習風格和歷史文化積淀。因此,學生友善用腦思維導圖總結的是學生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自己輕松高效地記憶。同理教師的思維導圖是教師自己的想法,教師與學生大腦是獨一無二的,面對同一知識點,教師和學生們畫出的思維導圖也是充滿個性的,不應該是相同的。我在友善用腦的《病理學基礎》課堂上曾經做過重復的試驗,同一內容、同一情景、同一班級的學生,從沒有畫出過一幅相同的思維導圖,每一幅圖都表現(xiàn)出學生極大的個性。教師應當不斷地在圖中體味和理解學生的思維軌跡,贊嘆和鼓勵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chuàng)意,用思維導圖閱讀和理解學生,同時用思維導圖與學生進行真誠的交流。
(二)形象性原則
《病理學基礎》是醫(yī)學的基礎學科,是醫(yī)學基礎科與臨床護理學科的橋梁學科。因此對于每一個學習者來說,都有很多需要記憶、思考的內容,而思維導圖是思維和記憶的輔助工具,可以在制作思維導圖時要求將記憶和思考的內容同表達的形式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表達抽象的思維或需要記憶的內容。現(xiàn)代神經科學家認為:“記憶功能并不局限于大腦的某一特定部位,而是需要來自聯(lián)合皮層、經過高級整合處理的感覺信息,在內側顳葉及間腦被進一步加工處理,最終的記憶才能以更持久的形式儲存到新皮層[1]?!?例如,當我指導學生學習“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和炎癥的局部表現(xiàn)[2]”的內容時,首先啟發(fā)學生可以形成與許多事情相關聯(lián)的記憶:特殊的事實如咽炎,打球時摔傷的情景。其次教師展示炎癥的基本病理變化圖片或視頻等。最后要求學生畫友善用腦思維導圖,同時提醒他們注意把要求記憶的內容變?yōu)樯鷦佑腥さ男蜗?,通過調動各種關聯(lián)、形成記憶的意象,并用圖畫的方式把意象表達出來,使思維導圖成為記憶的參照物,達到大腦記憶的儲存過程。
(三)簡潔性原則
不管是教師授課還是學生學習過程,制作友善用腦思維導圖的目的是幫助思考和記憶。因此在畫思維導圖的時候,應該堅持簡潔、快速、高效的原則,把工作重點放在思維和記憶上,只要把思維的過程和需要記憶的內容變?yōu)樯鷦?、有趣、便于記憶的形象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思維導圖畫得像美術展覽的畫一樣,只要圖能夠起到思維“按鈕”的作用,看到它能夠想起要記的內容的思路,畫圖的目的就達到了,沒有必要為了美觀等因素,干擾了思考和記憶。比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心力衰竭時機體的變化,可以引導學生至少要畫出的三個關鍵“按鈕”,即心輸出量下降的表現(xiàn)、肺循環(huán)和體循環(huán)淤血表現(xiàn)的綜合征。
(四)創(chuàng)新性原則
制作友善用腦思維導圖的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思索和進步的過程,也是新知識、新經驗產生的過程。因此,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友善用腦的學習者強調創(chuàng)新性,即使是對同一知識點的重復學習,也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有新的探究、理解和超越。比如同一個內容在課后復習和總復習階段的思維導圖是不一樣的,總復習思維導圖的“按鈕”要比階段復習思維導圖的“按鈕”多和豐富、形象。
(五)審美性原則
現(xiàn)代神經生物學研究證明:人的各個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能夠引起人的情緒體驗,一幅具有美感的思維導圖,能夠引起人的審美愉悅,使人產生快樂的情緒體驗,這種快樂的情緒必然能夠使人的神經通路高效地傳遞信息,使人加快思考和記憶的速度。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從“美”的“一個方面”理解友善用腦思維導圖的審美性,而應該從審美與實用結合的觀點理解思維導圖的“美”。
三、思維導圖在《病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中職的《病理學基礎》教材包括總論(1-12章)和各論(13-17章),一般是1和2章是以教師畫每章小結思維導圖為主,第3、4、5章是讓學生課后模仿畫每章小結思維導圖,每次上新課前抽查檢查,第6到12章,師生一起邊學邊畫學習過程思維導圖,然后達標測評和糾正,到13、14、15、16、17章,先讓學生邊學邊畫學習過程思維導圖,然后精講思維導圖的重點“按鈕”,最后一起畫小結思維導圖。
四、思維導圖在《病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效果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學生初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考核成績。
【參考文獻】
[1]壽天德.神經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33.
[2]王建中,黃光明.病理學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