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車飛
摘 要:語義特征上,“不必”“無須”為單義項、書面語形式,“甭”為多義項、口語形式;“無須”有對等表達形式“無須乎”“甭”“不必”沒有;“不必”為客觀否定,含強企望義,“無須”為主觀否定,含弱企望義。句法特征上,“甭”“不必”能獨立使用,“無須”則不能;“無須”可用于主語前,“甭”“不必”不能;“甭”后續(xù)組合成分限制最小,“不必”和“無須”后續(xù)成分大致相同;“甭”“不必”都有習用語形式,“無須”沒有;重復式中,“甭”“不必”只能帶同一個動詞,前者不可省后者常省略,“無須”后帶不同動詞且不可?。弧氨隆薄盁o須”只能充當狀語,“不必”可充當狀語、賓語、謂語;與其他副詞共現(xiàn)時,“不必”最豐富,“甭”最貧乏。
關(guān)鍵詞:甭 不必 無須 語義特征 句法特征
一、引言
近義詞辨析是漢語詞匯學研究中的熱門課題,其中近義副詞又是熱點中的熱點問題,據(jù)洪煒(2012)統(tǒng)計,近義副詞辨析文章占比例最大,為28.0%。經(jīng)統(tǒng)計,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2010)注有“比較”標記的120余條相近語詞的條目中,絕大多數(shù)比較項都已有明確成果,其中也以副詞成對比較居多,成對近義詞的比較又多于成組近義詞的比較。同為否定副詞的“無須、甭、不必”雖列出,但比較過于簡單:1)“無須”不能單用,“甭、不必”可以單用;2)“無須”可用于主語前,“不必、甭”不能(呂叔湘,2010:561)。本文力求深入地探討這一組近義副詞的異同。
二、語義特征
(一)“無須”“不必”與“甭”的差異
1.單義項與多義項
“無須”和“不必”為單義項副詞?!安槐亍北硎静恍枰貌恢?。例如:
(1)[不必]問他,我都知道了。
“無須”表示用不著。例如:
(2)這點小事[無須]找領(lǐng)導。
“甭”為多義項副詞。一表示不需要。例如:
(3)這以后的事你都清楚,我就[甭]講了。
二表示勸阻,禁止。例如:
(4)您[甭]生氣!
2.口語和書面語
“甭”用于口語,“不必”和“無須”用于書面語。
“甭”“不用”的合音合義合形字,是一個特殊的會意字,始于《顏氏家訓·雜藝》,是分頭造字產(chǎn)生的偶合情況(吳繼剛,2011)。李榮《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認為其主要用于哈爾濱和濟南等地,地域色彩較濃厚。例如:
(5)你[甭]管!
(6)(你)[甭]廢話!
“不必”“無須”主要用于書面語。例如:
(7)慢慢來,[不必]著急。
(8)這件事情已經(jīng)十分清楚,[無須]再討論了。
此外,在標題語言中罕用“甭”。此時,“甭”不能用“無須”“不必”替換,即口語不能用書面語替換。書面語色彩的“無須”“不必”用例可用“甭”替換。
3.有無對等表達
“無須”有對等表達形式“無須乎”,有加強語氣的作用,“甭”“不必”沒有。例如:
(9)這是光明正大的事,[無須乎]隱諱。
(10)對國事,正如對日本人,他總以為都離他很遠,[無須乎]過問。
(11)將就著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無須乎]想了。
(二)“無須”與“不必”的差異
1.客觀否定與主觀否定
“不必”表否定時多帶有客觀否定性,其肯定形式為“必須”,語氣帶有“忠告或建議”的意味。如:
(12)行旅往來各地,[不必]自帶糧食,隨時可以在路上得到供應(yīng)。
(13)到目前為止,日本還沒有發(fā)現(xiàn)吃雞肉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因此[不必]恐慌。
其他例如:
(14)散文的行文自由,不受任何格式和框框的限制。它[不必]像詩那樣凝煉、押韻和遵守格律,也[不必]像小說那樣細致地刻劃完整。因為散文的客觀條件使其不必有詩歌、小說的特點。
在表示客觀否定時,“不必”可以用“無須”來替換,但增加了主觀性。
“無須”表否定時更傾向于主觀的意味,其肯定形式應(yīng)為“得(dei)”,只是一般的陳述語氣,如:
(15)要取得好成績,就[得]努力學習?!幌肴〉煤贸煽?,就[無須]努力學習。
其他例如:
(16)沒有人能夠回答,也[無須]回答這個問題。
(17)壯士上陣[無須]豪言。
(18)[無須]了解影片內(nèi)容,其片名就透露出一股瘋狂的色情意味。
(19)因為他的顧客的需要很簡單,他[無須]積存大量商品。
2.強企望義與弱企望義
“不必”“無須”都為可控副詞,都能進入“Ad.+(來/去)+V+(O)+(來/去)”格式并且可以構(gòu)成祈使句,帶有[+企望]的語義特征(林華勇,2005),如:不必回家去!
企望義副詞“不必”后面加上“的”或“吧”或祈使語氣就可以單獨構(gòu)成祈使句,呈現(xiàn)出強企望義特征,其構(gòu)式“副詞+的/吧{祈使語氣}”本身便隱含著自主動詞,常出現(xiàn)在對話體中,表示拒絕的語氣。例如:
(20)——我來扶你吧?
——不必(吧)!
“無須”的企望義較弱,須后接自主動詞才能構(gòu)成祈使句。例如:
(21)這項獎[無須]申請,候選者由意大利科學院院士推薦(但不得自薦)。
(22)這種權(quán)力是屬于中國足協(xié)的,[無須]討論!
(23)要把自己的憂慮反應(yīng)看成是一種必然的現(xiàn)象,既[無須]回避也[無須]夸張。
三、句法特征
(一)獨用與非獨用
“甭”和“不必”可以單用,“無須”不能單用。
“甭”單說時多可用于接話或答話,意思是說話者認為對方所說的事不需要做。后可帶語氣詞“啦”。例如:
(24)——陳老師,我給您拿吧!——甭,我自己能拿,謝謝。
(25)——我明天還用去嗎?——甭啦。
“不必”單說時亦多用于接話或答話,也可加“了”以緩和語氣。例如:
(26)——是否先跟你愛人打個招呼?——不必。
(27)——您要喜歡,明天我再給您去買些。——不必了,這就夠了。
“不必”還可以單獨作謂語。例如:
(28)——他也得去嗎?——他不必。[1]
另一類是主語位置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出現(xiàn)動詞性成分,說話人回指前面表示動作的動詞時,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確話題。例如:
(29)卡爾松說:“挖地三尺大可[不必],因為我一向很注意,從來不讓任何東西臟得無法收拾……”(李顯赫,2012)
還有一種副詞謂語句因為主語時很長的句子,有時會成為零形式,此時“不必”前常伴有起銜接作用的副詞作狀語。例如:
(30)……都不必,給我一杯茶就好了。(李顯赫,2012)
(二)主語前否
“無須”可用于主語前,“不必”“甭”不能。
多數(shù)情況“無須”用于主語前時,都有起承轉(zhuǎn)作用的先行句。例如:
(31)當司機看到綠燈或路面通暢并松開剎車板后,汽車又會自行啟動,[無須]司機手忙腳亂重新發(fā)動。
(32)巴西有權(quán)進口,[無須]專利權(quán)人同意。
有的先行句是為了說明原因,例如:
(33)他解釋說,這首先是因為北約部隊現(xiàn)在擁有的飛機已經(jīng)足夠使用,[無須]西班牙空軍投入戰(zhàn)斗。
(34)總的說來,是由于學生的基礎(chǔ)較高,一般有自學能力,[無須]教師耳提面命。
有的先行句是為了引出下文,例如:
(35)西班牙首相岡薩雷斯15日表示相信,[無須]北約轟炸,就會促使波黑塞族武裝拆除武器,解除對薩拉熱窩的圍困。
有的句子中“無須”同其他詞共現(xiàn)。例如:
(36)因此一切與謀殺毛澤東相關(guān)的罪責,均[無須]李作鵬分擔。(與副詞共現(xiàn))
(37)5年政府開支與收入的綱要,它必須經(jīng)參、眾兩院通過方可生效,而[無須]總統(tǒng)簽署。(與轉(zhuǎn)折連詞共現(xiàn))
有時“無須”還可用于句首。例如:
(38)[無須]持股人與受讓人見面,轉(zhuǎn)讓效率比記名股票顯然要高。
(39)[無須]人在江湖,始知利害!
(40)[無須]牙科醫(yī)生(他不直接感覺我的牙痛)告訴我牙痛的原因。
“不必”也有置于主語前的用例,如:這種事,[不必]老板交代——成為優(yōu)秀員工的35種特質(zhì)。這種情況用于書名,重新對常規(guī)語序“老板不必交代這種事”進行再組合,使“這種事”變?yōu)槭苁轮髡Z?!安槐亍痹诖似饛娬{(diào)作用。還有兩例:
(41)那么[不必]您章先生慷慨激昂,我方也就不會投資了。
(42)我一再聲明貸款是無息,而且償還期可以拖得很長,[不必]他短時間內(nèi)壓縮伙食費還貸,以保障身體健康。
“不必”在此也起強調(diào)并加強語氣的作用。這種用例極少,并沒有突破一般語法規(guī)律。
對于“無須”與“不”“未必”“必須”“不必”“未必”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同類副詞用法緣何不同,曹德和(1999)作了有益的探索,通過對“無須”與“無需”的對比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些副詞一般不存在與主謂結(jié)構(gòu)結(jié)合的功能,但在“無須”身上落空。原因是從歷時的演變視角來看,“需”與“須”曾有過通假用法,隨后因為習用者的主觀因素,將“無須”與“無需”的功能合二為一,最終將本為動詞“無需”同主謂結(jié)構(gòu)組合的功能加在了“無須”的頭上。
(三)后續(xù)組合成分
1.“甭”的后續(xù)組合成分
“甭”的后續(xù)組合成分多樣(赫琳,2009),可接動詞性成分(甭+V、甭+V著、甭+V+了)、形容詞性成分、名詞性成分(具體名詞、代詞及數(shù)量短語)以及小句。
A.甭+動詞性成分
a.甭+V
V=單個動詞
你[甭]管!
V=動賓結(jié)構(gòu)
(42)甭怕難,萬事開頭難嗎,遇到困難,咬咬牙就挺過去了。
V=動詞重疊式
(43)甭嚷嚷,沒有一個人三篇獲獎的。
(44)瘋哥,您也[甭]藏藏掖掖的啦!
V=動詞兼語式
(45)甭叫他進,等我穿好褲子。
V=連謂式
(46)兩個人好好兒的,你甭去討人嫌!
b.甭+V著
(47)[甭]這樣驚奇地望著我!
c.甭+V+了
(48)人手已經(jīng)夠了,你就[甭]去了。
B.甭+形容詞性成分
“甭”后可接單個形容詞,表示說話人要求聽話人不要表現(xiàn)出某種性狀。例如:
(49)解文華說:“哭什么?[甭]害怕,我死不了?!?/p>
(50)[甭]緊張!
C.甭+名詞性成分
“甭”后接名詞性成分的用例極少。例如:
(51)甭廢話?。~,可看作“甭說廢話!”的省略)
(52)趕時髦也是一種時尚,甭[別的],單就影樓這兩字也會讓人覺得新鮮,一睹為快。(代詞,可看作“甭說別的”的省略)
(53)您留沖自個,[甭]一個禮拜,就沒你們那位原裝爺什么事了。(數(shù)量短語)
D.甭+小句
“甭”可以接完整的小句。例如:
(54)你甭不知好歹!
(55)行了,回去吧,[甭]白搭功夫瞎花錢了。
2.“不必”的后續(xù)組合成分
“不必”的后續(xù)組合成分遜于“甭”,可接動詞性成分(不必+V、不必+V+了)、形容詞性成分以及小句。
A.不必+動詞性成分
a.不必+V
V=單個動詞
(56)遇到打針時,[不必]緊張或亂動,以防造成針頭折斷等事故。
V=動賓結(jié)構(gòu)
(57)告訴大衛(wèi)·斯特恩他[不必]教新人如何適應(yīng),只要告訴他們,把媽媽帶來一起住就行了。
(58)你[不必]是百曉生,也應(yīng)該知道她是誰才對。
V=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式
(59)美容雖然是個人隱私,但也[不必]遮遮掩掩,追求美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
(60)這等于說,自己的心思讓她明白了,爽性也[不必]再藏藏掖掖。
V=動詞兼語式
(61)現(xiàn)在你[不必]擔心我張口拒絕,使你受害了。
V=連謂式
(62)[不必]提筆寫信,只要把話錄在磁性紙上,你的親人即可聽到你的說話聲。
b.不必+V+了
(63)你[不必]去了,現(xiàn)在照你的意見,二百師不去橋克巴當,改調(diào)棠吉。
(64)我們信,我們都信了,[不必]表演了。
B.不必+形容詞性成分
(65)說不定是冷血,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我的血液是綠顏色的,[不必]奇怪。
(66)我們對精神文明建設(sh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既不能視而不見,盲目樂觀,也[不必]大驚小怪,無所適從。
(67)你大可[不必]緊張。
C.不必+小句
(68)企業(yè)作流行文章,本應(yīng)獨具特色領(lǐng)先一步,[不必]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一窩蜂地“呼啦”。
3.“無須”的后續(xù)組合成分
“無須”的后續(xù)組合成分與“不必”大致相同,可接動詞性成分(甭+V、甭+V+了)、形容詞性成分、名詞性成分(名詞、數(shù)量短語)以及小句。
A.無須+動詞性成分
a.無須+V
V=單個動詞
(69)病人預約就醫(yī),[無須]等待,并有專人接待。
(70)這種權(quán)力是屬于中國足協(xié)的,[無須]討論!
V=動賓結(jié)構(gòu)
(71)現(xiàn)時香港輸入內(nèi)地的貨物,近70%為進行加工作外銷之用,根本[無須]繳納關(guān)稅。
V=雙音節(jié)動詞重疊式
(72)對存在的問題[無須]遮遮掩掩,因為我們需要的人才不是神經(jīng)脆弱的“書生”。
V=動詞兼語式
(73)他可以直接說:“撥家中的號碼”,而[無須]用手撥號。
V=連謂式
(74)由于提交意向書的議員人數(shù)等于應(yīng)選名額,因此這些議員自動當選,[無須]進行投票。
b.無須+V+了
(75)影片發(fā)行時即易名《大清炮隊》,至于是否與我的建議有關(guān),就[無須]細究了。
(76) [無須]一一列舉了。
B.無須+形容詞性成分
(77)明星出書[無須]驚詫。
(78)[無須]驚慌。
C.無須+名詞性成分
(79)無論讀者來自何方,也[無須]任何證件,甚至身無分文,都可大大方方地進去閱讀。(具體名詞)
(80)[無須]十年,就能收回成本。(數(shù)量短語)
(81)“面湯幾許一碗?”答曰:“[無須]錢。”(抽象名詞)
D.無須+小句
(82)[無須]法庭、教會來決定哪些他能夠知道,哪些他不能知道。
(83)這些都是關(guān)于養(yǎng)奴隸的奇異本能的事實,[無須]我來證實。
通過以上對“甭”“不必”“無須”的比較,將它們比較的結(jié)果直觀化如下:
從上表可知,“甭”后除了名詞只能為具體名詞外,后接成分限制最小。“不必”和“無須”后續(xù)成分大致相同,不同之處有一點:“不必”不能接名詞性成分。在“副詞+動詞性成分”結(jié)構(gòu)中,“不必”“無須”都沒有“+V著”式。
(四)有無習用語形式
“甭”“不必”都有習用語形式,“無須”沒有。與“甭”相關(guān)的習用語形式有:“甭說”(表示情況不言而喻);“甭提”,后面形式多為“[有+]多+形”;“甭想”(表示客觀上沒有可能)。與“不必”相關(guān)的習用形式有:“自不必說”,表示不用自己說明,暗指他人已經(jīng)知道;“更不必說”,帶有對比之后的遞進語氣。
(五)重復形式
三者的重復形式僅限于后續(xù)動詞性成分。
“甭”的重復式中的動詞是同一個動詞,不能省略。例如:
(84)江濤看見母親哭,走過去說:“娘![甭]哭,[甭]哭,是真的!”
(85)媽媽,[甭]看我,[甭]看我,我就要哭了。
(86)“[甭]買了[甭]買了?!毕男←愐琅f搖頭撇嘴。
“不必”后的動詞亦為同一動詞,常省略。例如:
(87)“[不必][不必],”單立人按住曲強欲發(fā)動車的手,“不必用車送,我自己走回去。”說著推開車門下了車。
(88)許仲智笑了,“[不必],[不必]?!?/p>
(89)“[不必],[不必]?!焙r最知趣,趕緊辭謝。
(90)施大夫用力拉緊了身上的皮裘,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不必]客氣,千萬[不必]客氣,這衣服是萬萬寬不得的?!?/p>
“無須”后的動詞是不同的動詞,不可省略。例如:
(91)人們將[無須]走進辦公室,[無須]步入商店,[無須]設(shè)置檔案柜。
(六)充當句法成分
三者皆可作狀語,“甭”修飾動詞性成分、形容詞性成分、名詞性成分(具體名詞、代詞、數(shù)量短語)和小句;“不必”修飾動詞性成分、形容詞性成分和小句;“無須”修飾動詞性成分、形容詞性成分、名詞性成分(具體名詞、抽象名詞、數(shù)量短語)和小句?!安槐亍背丝梢猿洚敔钫Z外,還可以作賓語和謂語。
作賓語。例如:
(92)所以我說[不必],我認識路。
(93)余楠連說[不必],他家有書櫥。
(94)自從區(qū)細開了小差之后,他老是一肚子“[不必]”,——這也不對眼,那也不合適。
“不必”還可以單獨作謂語。例如:
(95)——他也得去嗎?——他不必。
三、共現(xiàn)與選擇
在實際用例中,三者與其他副詞有不同的共現(xiàn)情況,對北大CCL語料庫1610條“甭”用例、11966條“不必”用例以及1750條“無須”用例考察后發(fā)現(xiàn),與各類副詞的同現(xiàn)情況如下:
1.與時間副詞同現(xiàn)
“甭”不能
“不必”:已經(jīng)、從來
“無須”:已經(jīng)、從來、將
2.與范圍副詞同現(xiàn)
“甭”:都、全、就
“不必”:都、全、就
“無須”:都、全、就
3.與重復、頻率副詞同現(xiàn)
“甭”:也、再、還、
“不必”:也、再、還、又、常常、經(jīng)常、往往
“無須”:也、再、還、又、常常、經(jīng)常
4.與程度副詞同現(xiàn)
“甭”:更、可
“不必”:幾乎、太、更、可、過于、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真
“無須”:幾乎、太、更、可、過于
5.與語氣副詞同現(xiàn)
“甭”不能
“不必”:卻、倒、也許、幾乎、固然、當然、難道、居然、究竟、反正、果然、明明
“無須”:卻、倒、也許、幾乎、固然、當然、簡直
6.與情態(tài)副詞同現(xiàn)
“甭”不能
“不必”:親自、互相、百般、特地
“無須”:親自、互相
7.與關(guān)聯(lián)副詞同現(xiàn)
“甭”不能
“不必”:便
“無須”:便
可見與“不必”共現(xiàn)的副詞最豐富,與每一類副詞都有共現(xiàn)的情況;與“甭”共現(xiàn)的副詞較為貧乏,不能與之共現(xiàn)的有時間副詞、語氣副詞、情態(tài)副詞、關(guān)聯(lián)副詞。
四、結(jié)論與余論
通過以上兩個層面的對比,“甭”“不必”“無須”三者的差異如下:1.語義特征上,“無須”“不必”為單義項,“甭”為多義項;“無須”“不必”為書面語,“甭”為口語;“無須”有對等表達形式“無須乎”,“甭”“不必”沒有;“無須”與“不必”對應(yīng)主觀否定與客觀否定、強企望義與弱企望義。2.句法特征上,“甭”和“不必”可以單用,“無須”不能單用;“無須”可用于主語前,“不必”“甭”不能;“甭”后續(xù)組合成分限制最小,“不必”和“無須”后續(xù)成分大致相同;“甭”“不必”都有習用語形式,“無須”沒有;重復式中,“甭”“不必”后為同一個動詞,前者不可省后者常省略,“無須”后為不同的動詞且不可??;“甭”“無須”只能充當狀語,“不必”可充當狀語、賓語、謂語;三者與其他副詞共現(xiàn)時大同小異,與“不必”共現(xiàn)的副詞最豐富,與“甭”共現(xiàn)的副詞貧乏。
以上對它們的同與異做出理論上的歸納,從宏觀上概括和把握它們的用法,有利于這一組近義副詞的對外漢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實用性對比表格(如表1)是體現(xiàn)對比研究成果的一個有效方法,可以產(chǎn)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未結(jié)合留學生使用這三個否定副詞的偏誤進行分析是本文的缺陷。此外,立足于“普”這個角度對三者已進行了小三角“表—里—值”的檢視,若有扎實的古漢語知識、歷史比較語言學和方言學理論基礎(chǔ),還可以把范圍擴大到大三角“普—方—古”的對比研究。
注釋:
[1]以上“甭”“不必”單用例句選自陸儉明:《副詞獨用考察》,語言研究,1983年,第2期,第169頁,171頁。
參考文獻:
[1]洪煒.面向漢語二語教學的近義詞研究綜述[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4).
[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3]吳繼剛.說“甭”[J].辭書研究,2011,(4).
[4]林華勇.可控副詞和非可控副詞[J].語言研究,2005,(1).
[5]陸儉明.副詞獨用考察[J].語言研究,1983,(2).
[6]李顯赫.副詞謂語句的句法語義考察——以“不必”“未必”為例[J].語文知識,2012,(2).
[7]曹德和.“無需”不同于“無須”[J].語文建設(shè),1999,(1).
[8]赫琳.“甭”與“別”[J].語言研究,2009,(4).
[9]邢福義.漢語語法三百問[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
(徐麗麗,車飛 四川達州 達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師范系 6350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