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潭
黨的十八大強調:“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山東省曲阜市以群眾路線理念為指引,要求黨員干部踐行“百姓至上”和“務實為民”的理念,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服務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在建立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常態(tài)化機制和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曲阜市聯系服務群眾的主要做法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我們要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F在我們談不上說一塊苦,但一定要一塊過、一塊干,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把工作做好”。曲阜市依托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培養(yǎng)帶頭服務、帶領服務、帶動服務的黨員干部隊伍,運用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創(chuàng)新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工作抓手,不斷開拓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制度,積極構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
(一)加強黨員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工作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yè),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曲阜市在全市黨員干部中實施了以修學、修心、修禮、修德、修政、修廉為主題的“干部修身計劃”,接傳統(tǒng)文化之“地氣”,加強干部政德建設,教育引導基層干部和廣大黨員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主動服務群眾,扎扎實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并為黨員干部建立“修身檔案”,詳細記錄每一位干部的道德品行狀況、干部開展蹲點調研、破解發(fā)展難題、聯系困難農戶等內容,使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宗旨意識,提升了黨員干部的群眾情結、服務意愿和服務能力。
(二)建立“第一書記”工作機制
自2011年2月以來,曲阜市建立“干部不脫產、工作兩兼顧、到村聯幫促”的第一書記“1+1”機制,選派405名黨政機關副科級以上實職黨員干部到全市405個行政村(社區(qū))任第一書記,同時村村選派1名大學生村干部或優(yōu)秀年輕干部擔任村助理。基于縣鄉(xiāng)干部駐地離村都比較近的縣域實情,曲阜第一書記包村形式靈活,并不與原單位脫鉤,但要求第一書記每個月到村里至少兩次以上,遇到重大的問題,比如村黨委換屆,有拆遷任務,抗洪救災等就要吃住在村。曲阜村村懸掛第一書記標識牌,戶戶發(fā)放便民聯系卡,老百姓有事兒,24小時可以聯系第一書記?!暗谝粫洝眰儙椭沸滦揶r村公路2200公里,走訪農戶7萬余戶,幫助80%的村由“臟、亂、差”變成了“美、潔、凈”,真正了解百姓真實情況和所需所盼,解決百姓實際難題和合理訴求。
(三)推行“第一局長”工作制度
胡錦濤同志提過“領導干部要親自接待群眾來訪、親自處理群眾信訪中提出的重要問題”。2012年5月,曲阜推出市級領導干部擔任市信訪局第一局長的“1+2”工作制度,每天1名市級領導干部擔任市信訪局第一局長,并帶領1名部門正職、1名年輕干部到市信訪局接訪,接訪之余,領導干部還要走訪上訪戶,面對面,聊一聊,及時化解矛盾。評價第一局長工作成效的標準就是看他們是否為群眾解決了困難和難題?!暗谝痪珠L”以制度形式建立了領導干部親自接待群眾來訪、親自處理群眾信訪問題的新機制,實現了市級領導干部接訪常態(tài)化。
(四)“馬上就辦”落實群眾路線
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是由黨政機關、黨員干部的職責決定的,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價值取向。2011年,曲阜市建立了“馬上就辦”管理體系,按照有場所、有牌子、有人員、有制度、有承諾、有計劃、有記錄、有檔案“八有”標準,在各黨政機關掛牌設立101個“馬上就辦”辦公室,成立“馬上就辦一線通”服務熱線辦公室,整合多個服務熱線和投訴電話,開通服務熱線4412345,24小時接聽群眾來電,對接全市101個“馬上就辦”辦公室,曲阜市各鎮(zhèn)街和基層黨組織還配備了“馬上就辦直通車”,隨時隨地接受群眾的咨詢和求助,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榜R上就辦”對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馬上回應、交辦、跟蹤,有效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收到了顯著效果,真正實現了“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應群眾之所求”。
(五)網絡問政,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
群眾的心聲要及時聽取,渠道要暢通。新媒體環(huán)境下,曲阜市創(chuàng)新服務載體,設立廣泛集納民生民意的工作平臺。一是群眾可以通過市委書記信箱直接向市委書記反映問題和訴求、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實現了每信必批,件件落實。二是76個部門單位同時在網站開通問政平臺,對群眾提出的咨詢、反映的問題,限時答復,超時問責。三是定期舉辦市委書記與網民面對面的座談會,每位市級領導聯系一名熱心網民,定期溝通“網意”,實現了網上聽民意,網下解民憂。真正將網絡問政打造成聯系服務百姓、問政于民的重要手段。
從第一書記到第一局長,從馬上就辦到網絡問政,曲阜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做法,就是建立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常態(tài)化機制,既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又加強基層黨組織的骨干隊伍建設,進而不斷推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
二、建立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基本原則
聯系群眾是我們黨一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也是我們黨開展工作戰(zhàn)勝困難的三大法寶之一。基層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有助于增近黨群、干群感情;有助于依靠群眾自身力量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排解基層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有助于提升民眾的幸福感?!暗妹裥恼叩锰煜拢裥恼呤煜隆?,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來的奮斗歷程表明,黨的事業(yè)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與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贏得人民群眾的諒解、支持和擁護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執(zhí)政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
建立黨員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 必須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 遵循群眾利益第一的黨性原則, 探索和把握長效機制建設的規(guī)律, 提高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建設工作的科學化、長期化、規(guī)范化水平, 確保長效機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堅持群眾受益的原則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 都必須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于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就應該加以反對,加以糾正;對于人民的困難就必須毫不猶豫地采取辦法,有步驟、有方法地加以解決。”什么是群眾利益, 說到底, 就是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 讓群眾的根本利益得到更全面、更完整的實現。因此, 各級黨組織、黨政機關在問政、執(zhí)政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群眾的需求、利益, 從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的問題抓起, 采取有效措施, 付出實際行動, 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二)堅持聯系實際的原則
各個單位和部門情況不一, 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建立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既要符合時代性、先進性的要求, 又要從實際出發(fā), 充分考慮到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zhàn), 充分考慮到黨員隊伍的現實狀況, 建立行之有效的聯系服務群眾機制, 便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操作、執(zhí)行。
(三)堅持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原則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發(fā)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群眾服務需求日益增多,群眾工作形勢日益復雜。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任務更為繁重,這對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 在創(chuàng)新中繼承, 這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 也是建立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形成新的工作思路, 推出新的創(chuàng)建舉措,使所建立的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體現時代要求,吸引和調動廣大黨員和群眾參與長效機制建設活動的積極性。
三、構建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建議
(一)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 建立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教育機制
堅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切實增強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有針對性地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黨性觀念, 自覺克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脫離群眾的思想傾向;持之以恒地抓好黨員干部技能培訓, 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實際本領。
(二)加強制度建設, 建立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工作機制
建立黨務公開制度, 增強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主動性;建立完善基層民主制度, 引導黨員干部運用民主的方法來做好群眾工作, 把群眾的各項權利真正落到實處, 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建立民意匯集與溝通制度, 拓寬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建立民事化解制度, 強化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責任意識, 引導黨員干部經常深入群眾, 及時了解社情民意, 妥善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建立義務幫扶制度,廣泛開展黨員領導干部聯系貧困縣、鄉(xiāng)鎮(zhèn)、村和困難企業(yè)、黨員聯系戶、結對幫扶、救災助學等活動,使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長期化、規(guī)范化。
(三)強化監(jiān)督考評力度, 建立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考評機制
明確責任目標, 增強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責任意識;加強監(jiān)督約束, 規(guī)范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具體行為;加強黨內警示教育, 使黨員干部在聯系群眾的過程中, 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嚴格黨內生活, 進一步完善民主生活會制度, 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及時解決群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注重考評激勵, 激發(fā)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內在動力。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黨員干部工作的根本標準, 并將群眾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加強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 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實際工作中的生動體現, 是新形勢下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 也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鶎狱h組織和黨員干部只要做到心系群眾、服務人民, 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 始終做到舉全體之力, 聚眾人之長, 集群體之智, 我們黨就能無往而不勝。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Z].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
[2]王君章.建立黨員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探索與思考[J],大慶社會科學,2007(04).
[3]變“踩高蹺”為“接地氣”[DB/OL].http://dangjian.gmw.cn/2012-12/10/content_5956535.htm.
[4] 曲阜探路: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fā)[DB/OL].http://zqb.cyol.com/html/2012-10/18/nw.D110000zgqnb_20121018_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