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花
摘 要: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肩負著提高小學生邏輯思維的重任。因此,數學教師必須要積極改變固有的教學方式,開發(fā)具有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數學課堂情境,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同時,數學教師還要認識到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改進措施,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樂趣和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1-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57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小學生,調動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不同水平的小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鼓勵小學生參與數學實踐,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其掌握更多的數學學習方法。因此,如何挖掘小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闡述一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參與熱情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具有兒童視野,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讓他們更好地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數學教師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比如,講小學數學“克與千克”時,低年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已經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也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因此,在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課堂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的游戲,如果讓我們班的王芳和馬爽兩位同學一起玩蹺蹺板游戲,你們知道會出現什么狀況嗎?”然后請這兩位同學到講臺上演示蹺蹺板游戲,最終馬爽這邊會翹起來,因為馬爽比王芳輕。這樣,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非常高,非常重視新知識。然后,教師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有些物品看起來體積很大,其實,它并不比看起來體積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重量大約是50克,一塊鐵的重量要比爆米花重的多。要想知道一個物體有多重,必須要通過實際測量。這時,教師可拿出兩包食鹽,每包是500克,讓學生拿起兩包食鹽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千克有多重。
二、借助信息技術,拓寬數學視野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體現數學課堂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還要制作豐富多樣的數學課件,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展示現代化教學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還可以使小學數學知識簡單化,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有所提高。比如,講小學數學“時、分、秒”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能正確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理解比分小的單位“秒”,體會1秒有多長,知道分與秒的關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課件上出示一個謎語:“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苯涍^思考,學生能夠得到謎底是鐘表。然后,教師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個情境動畫: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之后請學生仔細思考,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教師可先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使他們靈活掌握時、分、秒。為了讓小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時間的好習慣,教師可帶領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作作息時間表,引導學生互相交流,看看其他同學的作息時間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通過多媒體教學,使小學生的視覺、聽覺等都得到了有效鍛煉,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培養(yǎng)探究意識,鼓勵合作學習
在新時期,小學數學課程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意識,發(fā)揮想象力和主動性,更好地配合數學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差異,重視課堂的引導和評價,關注小學生的合作全過程,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促進小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比如,學習小學數學“面積”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并能掌握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教師可先給學生準備教學用具,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一個小比賽,每人桌上都有一片葉子,要求把它涂上綠色,看誰涂的快,涂完后就請立刻舉起來展示給大家看。接下來進行探究式教學,主要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數學教師則參與指導。探究后,教師可請一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進行比較的,再請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點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學生發(fā)言以后,教師進行總結:有些物體我們用對比的方法,通過比較一眼就能看出它們的大小。但是有些物體卻無法直觀的判斷它們的大小。接著,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圖片、學具和小剪刀及方格紙,在小組內交流合作,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大小。這節(jié)課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組織數學實踐,做到學以致用
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強,可塑性也很強,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積極組織數學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和靈活掌握的目標。數學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正確認識數學,還能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逆向思維。比如,講小學數學“位置”時,要求數學教師要善于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此,教師可先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級中班長的位置,把自己的方法寫出來或者畫在紙上。然后,數學教師進行觀察分析。學生介紹的位置方法大約分為兩種:用“第幾排第幾座”描述;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描述。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據表示,并要求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加深用數據表示位置的印象。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學生能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fā)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道了數學的價值,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數學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數學教師必須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判斷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楊建平.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效率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14):155.
[2] 閆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品牌,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