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霞
(吉林省大安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循環(huán)內(nèi)科,吉林 白城 131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處于急性或持續(xù)性缺血缺氧狀態(tài)而引發(fā)的心肌壞死病癥,發(fā)病人群主要為老年群體[1]。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病癥,且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若未對患者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手段,則將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嚴重情況下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對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泮托拉唑鈉注射劑聯(lián)合氯吡格雷片治療方式實施救治的臨床治療結果?,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作為研究樣本,均為我院依據(jù)相關標準確診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3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為57~78歲,平均年齡為(64.5±3.2)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為55~75歲,平均年齡為(62.3±4.3)歲。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氯吡格雷片展開治療,應用方式為口服應用,每天應用劑量保持在75 mg,觀察組應用應用泮托拉唑鈉注射劑聯(lián)合氯吡格雷片治療方式,氯吡格雷片的使用方式及應用劑量與對照組保持一致,泮托拉唑鈉注射劑應用方式為靜脈滴注,泮托拉唑每天應用劑量保持在40 mg。治療周期均為一周。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臨床治療結果評斷標準:給予治療后,患者臨床相關表征徹底消退,不存在出血跡象,則表明臨床治療結果為顯效;患者臨床相關表征基本上消退,則表明臨床治療結果為有效;患者臨床相關表征并未表現(xiàn)出明顯變化,甚至嚴重化,則表明臨床治療結果為無效。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將會被保存在excel文檔中,并且將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期間將會用到SPSS 13.0軟件。我們采用平均值±標準差的方式來表達計量資料,同時對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使用(%)來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x2檢驗,P<0.05則認為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就本次實驗結果來看,給予對應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5.65%,相較于對照組對應數(shù)值82.61%,提升趨勢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結果對比 [n(%)]
急性心肌梗死病癥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后存在時間漫長且劇烈的疼痛感,即使經(jīng)過長時間休整或服用相關藥物也無法實現(xiàn)有效緩解,同時可能伴隨心律失常、房顫、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嚴重威脅。誘發(fā)消化道出血因素有很多,包含急性胃黏膜病變、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胃癌,其中以消化性潰瘍最為常見,同時也是誘發(fā)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腦血栓、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閉塞性脈管炎等病癥的預防方面具有顯著療效[2]。泮托拉唑是一種第三代質(zhì)子泵抑制劑,能夠抑制胃酸過量分泌,緩解患者臨床表征,是消化道出血病癥臨床治療過程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對應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相較于對照組對應數(shù)值,提升趨勢顯著[3]。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泮托拉唑鈉注射劑聯(lián)合氯吡格雷片治療方式實施救治,臨床治療結果顯著,對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 喬月芹,許洪偉,王 青,等.泮托拉唑鈉注射劑聯(lián)合氯吡格雷片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7,33(6)∶483-485,489.
[2] 顧崇懷,趙 昕,韓雅玲,等.氯吡格雷聯(lián)合西洛他唑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例[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6,24(3)∶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