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曉麗
【摘要】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是近些年來逐漸盛行的新的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對于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來說,同樣需要注重將群文閱讀的方式引入到語文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全新的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甄別和理解。基于此,本文就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群文閱讀;閱讀素養(yǎng);初中語文;多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隨著新課改應用的深入,教育領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積極開拓全新的教育方式,力爭讓教育帶給學生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讓學生可以從教學中學習到更有價值的內容。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樣需要注重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便是在教師經(jīng)驗的支撐下,新教學方法的探索下所產(chǎn)生的,其將多篇文章進行組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考下進行閱讀,真正讓學生從閱讀過程中獲得感悟,提高學生文學造詣。探究更好的群文閱讀方式,已經(jīng)并將必然成為教師所需要關注的重要教學內容。
一、萃取主題,緊密聚合
群文閱讀的重要基礎便是文章的選取。因為群文閱讀所涉及的文章并非一篇,而是多篇,這就需要教師探索如何將多篇文章有效結合在一起。通過主題的形式進行結合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文章凝聚方式,通過這樣的聚合方式可以讓文章的主題內容更加鮮明,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極容易抓住文章主旨,從而讓閱讀的效果更為顯著。
比如,我在進行初中語文《秋天》教學的時候,并沒有讓學生簡單進行本文章的閱讀,而是將之前所學習的《春》《濟南的冬天》《風雨》等文章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閱讀,而我之所以將這些文章進行結合閱讀教學主要考慮到了這些文章都貫穿了季節(jié)在其中,都是景色、情感的描述,同時其被劃分為教材中的一個單元,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組合,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于其中的景色情感具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春、夏、秋、冬”的變化,對各個文章主旨進行分析對比,另一方面也非常有助于學生對于本單元的文章內容的深刻理解,能夠讓學生對于教材的組合產(chǎn)生深切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學習效能的提高。通過這樣的群文閱讀方式,學生們對于閱讀的興趣也在逐漸提升,在對比分析中對于文章的理解度更加深遠。
通過教材主旨進行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沿著教材脈絡進行學習,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等角度對主題進行選定,通過所選定的主題進行文章選擇,從而讓閱讀的效果得以強化。
二、結構呈現(xiàn),有機組合
看似簡單的文章閱讀其實并不簡單,其具有一定的篇章結構,具有一定的文章脈絡。要想讓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好的閱讀質量,就需要教師對文章脈絡結構進行指導閱讀,通過各個要素的優(yōu)化達到提升整體功能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有結構地呈現(xiàn)文章,讓“群文”有機地進行組合應用。
比如,我在進行初中語文《孔乙己》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于魯迅先生文章更好理解,特意將之前所學習過的魯迅先生的文章進行組合,將《故鄉(xiāng)》《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與《孔乙己》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閱讀。這些文章都是魯迅先生的作品,其中很多文章都有很深的寓意,在進行文章結構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有所不同。我首先依照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的時間讓學生對這幾篇文章進行閱讀,之后又讓學生通過兩兩對比文章結構,感受魯迅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文章的變化,既幫助學生感受魯迅先生的心路歷程,又讓學生能夠切實進入到文章之中對文章的結構進行相應的分析。通過這樣的群文閱讀方式,同學們逐漸了解了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歷程,感受到魯迅先生對于故鄉(xiāng)人民的關愛,對于教育的關心,對于祖國命運的關注,對于文章的思想內容有了升華認識。
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以將文章孤立地進行閱讀教學,更不可簡單地將文章羅列于此讓學生進行閱讀,而是要以一定的結構作為依托,將文章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讓群文閱讀的效果得以提升,讓學生從閱讀過程中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
三、整體設計,橫向聯(lián)合
文章的組合是進行群文閱讀的第一步。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如何從群文閱讀過程中獲得相應信息,如何將文章信息進行綜合,從而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好幫手。因此,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注重閱讀的整體性教學,做好閱讀設計,感受閱讀深度。
比如,我在進行初中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教學過程中,同時讓學生閱讀《敬畏自然》《大雁歸來》等多篇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對這些文章中的信息予以提取,讓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將其中的重點信息進行整合應用,并對這些文章進行評價。通過《大自然的語言》閱讀,同學們認識到了“物候”現(xiàn)象,并對說明文的寫作方式有了認識和了解。通過《敬畏自然》的閱讀,同學們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認識到了人在自然面前所需要采取的態(tài)度,并了解了議論文的寫作手法。通過《大雁歸來》感受到了生物生息的生動性,通過散文體裁的閱讀了解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隱形脈絡”結構。正是這種橫向聯(lián)合的群文閱讀方式,學生們同時感受到了對于自然的描寫的多樣性,感受到了語文體裁的豐富性。
群文閱讀需要教師將所閱讀的文章看作一個整體,通過相應的比較性、沖突性、遷移性等問題作為指引,讓所閱讀的文章進行橫向聯(lián)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意、感悟、評價等更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切實得到提升。
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其因為條件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極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足,尤其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度無法達到很高的程度。也就是說,農村中學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加應當重視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應用,通過群文閱讀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提升,讓學生的閱讀意愿得以濃厚,讓學生的閱讀效果更為顯著,真正讓學生走入到閱讀的世界,感受閱讀的美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