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燕琳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師、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心理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依據(jù)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9-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9.052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尤其是農村中學生由于受到社會、家庭、學校、經(jīng)濟、文化等各種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學生家長陳舊觀念的影響,給教育者帶來了新的課題與挑戰(zhàn),強化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加強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用傾聽走進學生內心,實施有效教育
心理學認為,傾聽是指咨詢者通過自己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向來訪者傳達一個信息,我正在很有興趣地聽著你的敘述,我表示理解接納。傾聽非常重要,只有耐心傾聽才能了解學生所想和學生心理問題所在,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傾聽并非僅僅用耳朵聽,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身處地地感受,不僅要聽懂學生通過言語、行為所表達出來的意思,還要聽出學生在交談中所省略的和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容,切忌急于下結論,或輕視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輕而易舉否定學生的觀點。否則學生也許迫于教師的威嚴,表面順承,對教師的要求滿口答應,可內心問題根本無法解決,更不用提能否改正錯誤。
對于學生來說,也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安靜傾聽的習慣。特別是面對調皮的學生除了“懲罰”,除了“苦口婆心”地勸導,還有沒有辦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在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時,也不要忘了提醒學生聽聽教師的要求,聽聽他人的見解。就像表揚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一樣,也來表揚那些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的同學。
二、引導學生善處人際關系
樂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愛。這是因為他們以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因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與人為善的人能夠與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協(xié)調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際關系和諧,心情當然就比較舒暢,心理會處于健康狀態(tài)中。學生的人際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家庭成員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同學之間的關系。
(一)要幫助學生處理好與家庭成員的關系,特別是與父母的關系
我們要利用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母、尊敬父母的優(yōu)良品行,并開展我為父母做一件事的活動,讓學生對父母和長輩有禮貌,關心和體貼他們。還可以利用家長座談會的機會,要求父母對孩子表現(xiàn)出真誠的愛,對學生的思想品行、學習、生活、身體等各方面給出正確評價、適當?shù)膸椭捅匾闹笇?,要與孩子平等相處,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既不能獨斷專行、任意打罵,又不能放任嬌寵,應尊重學生的意見,實行民主式管理,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
(二)建立尊師愛生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拋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放下架子,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多跟學生談心,多跟學生交朋友,多給學生關心和理解;要協(xié)調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育學生尊重教師,不辜負教師的期望,使學生產生愉快、樂觀、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喚起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的信心和學習熱情。
(三)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
教育學生善于與人交往,多與別人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討論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間的矛盾,及早解決問題,使同學之間建立平等互助,互幫互學的良好關系。在學習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和成果,養(yǎng)成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的集體意識,形成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的心態(tài),這些不僅成為研究性學習能否成功進行的重要因素,也為學生以后走上復雜的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
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審美能力也是一種素質,人類才有“美”,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對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階段。這個階段正是他們最愛美,最想表現(xiàn)美的時期,同時也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因此,對“美”有一個正確、恰當?shù)睦斫?,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在這一階段能夠樹立一種健康、正確的“美”的觀念,那么對他們今后創(chuàng)造完美人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要使學生懂得美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人類根本利益的,否則便不能稱之為美。如有的學生穿有損身體正常發(fā)育的高跟鞋就不能說是一種美,做廣播體操按標準姿勢做到位就算是美。我在平時就很注意幫助學生,樹立審美標準。如讓學生用美的版面設計板報,布置他們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如在教室門前壘花壇,栽花種草,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美化教室,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其身心會得到良好的陶冶。
四、搭建家校結合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感教育是實施全面教育的“內在”促進。我們都知道,情緒和情感是測試心理是否健康的“晴雨表”,保持精神愉快是預防心理疾病的“靈丹妙藥”,孩子情感的激發(fā)往往與一定的情境有關,而生動、幽默、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強孩子的內心體驗,引起孩子的愉快情緒,當家長或教師能平等地對待孩子,及時地與他們進行情感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尊重欣賞他們。正確評價孩子,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耐心使孩子能享受到生活和學習樂趣,也能使孩子的焦慮或憂郁等情緒得到緩解與釋放,進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為此,我們可以采取定期請專家來學校講課,或請情感與心理教育有方的家長,在家長會上介紹成功家庭教育家長的現(xiàn)身說法,幫助和啟發(fā)家長走出教育誤區(qū)和盲區(qū),掌握必要的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慢慢矯正不良心理,逐步培養(yǎng)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學校還可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家長教育活動,以利解決在教育子女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這種家校合作互動的形式,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環(huán)境。
總之,青少年的心理是稚嫩的,是非常需要呵護的,這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棵幼苗都有一顆健康的心靈,當你用心去撫平一個受到創(chuàng)傷的心靈的時候,當你得到一個幼稚心靈的真切信任的時候,當你幫助一位學生領悟到人生真諦的時候,你就會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和隨之而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