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妹+吳琴瑛+余梅
【摘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行早期康復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心率及心功能等臨床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病癥,改善身體功能恢復,對于優(yōu)化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顯著促進意義,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影響
doi:10.14033/j.cnki.cfmr.2017.8.0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8-0103-03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老年病癥,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因冠狀動脈閉塞導致機體血流中斷,而導致心肌出現持久性缺血壞死的現象,患者臨床病癥主要表現為心電圖異常、胸骨后疼痛等,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升及臨床相關研究的深入,有相關數據表明,予以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優(yōu)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優(yōu)化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予以早期康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檢查,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4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56~87歲,平均(71.58±12.16)歲;病程5~14 d,
平均(9.14±5.27)d。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
55~88歲,平均(70.94±12.57)歲;病程6~13 d,平均(8.95±5.32)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患者各項臨床病癥及生命體征等變化情況,如血壓、心率等;若患者病情危及,則需予以供氧處理;住院期間予以飲食及用藥等方面的指導及護理,臥床兩周后,可引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活動[2]。
觀察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颊呷朐旱?天,必須絕對臥床靜養(yǎng),護理人員對其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第2~3天,可幫助患者進行簡單的肢體關節(jié)活動,并進行肢體按摩,每次持續(xù)時間為15 min,每天3~4次,確保臥床過程中患者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第4~5天,可引導并鼓勵患者進行相應的自主訓練,如伸展肢體、翻身等,具體訓練時間需依據患者身體功能及實際耐受性等狀況進行合理調整,確保在其負荷范圍內[3];第6~10天,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在病房、走廊等小范圍環(huán)境下進行走步訓練,每天可練習4~5次;第11~15天,可鼓勵并引導患者開展上下樓梯的鍛煉,需有人從旁協(xié)助;第16~20天,患者自理能力基本恢復正常,可自行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具體康復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相關生命體征和實際恢復情況,并依據患者具體狀況予以適當護理調整[4]。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變化情況。心功能Ⅰ級:患有心臟疾病,但可進行正常體力活動;心功能Ⅱ級:患有心臟疾病,正常體力勞動時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心功能Ⅲ級:患有心臟疾病,正常體力勞動受到較大限制。另從心絞痛、心律失常、便秘、焦慮等癥狀方面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評價護理效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獲取數據以SPSS 16.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率及心功能情況比較
研究表明,予以早期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狀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病癥改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焦慮5例(12.20%),心率失常、心絞痛各3例(14.63%),便秘2例(4.88%),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71%;對照組患者焦慮8例(19.51%),心率失常5例(12.20%),心絞痛4例(9.76%),便秘3例(7.31%),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8.78%。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日常生活習慣和運動習慣均發(fā)生了極大改變,導致機體抵抗力與身體素質明顯降低,臨床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5]。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相對復雜,在治療過程需輔以安全、有效、及時的護理措施,以優(yōu)化臨床療效。隨著現代化醫(yī)學的發(fā)展及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早期康復護理在該疾病治療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該護理方式將臨床治療與運動療法充分結合,且具有良好完備的科學機制支撐,在早期康復護理方法的應用下,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恢復心功能與心率水平,避免不良癥狀的發(fā)生,優(yōu)化治療與護理效果,并且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痛苦,一定程度上還能夠縮短治療時間,于患者及家屬而言都有顯著作用,降低經濟負擔,且預后效果良好[6]。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冠狀動脈閉塞導致機體血流中斷,而導致心肌出現持久性缺血壞死的現象[7],有相關研究表明,運動能夠降低血流運動過程中冠狀血管阻力,進而有效增加機體冠狀動脈血流量,并且還能夠在小阻力血管與大冠脈血管神經代謝,以及冠狀動脈內皮調節(jié)功能改善的情況下,對血流情況進行調整以滿足運動過程中的心肌氧需求,進而使人體血流運行達到新的平衡。由此可見,早期康復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率水平具有良好促進作用,使老年患者的活動耐力得到充分改善,且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有明顯恢復,優(yōu)化患者生活質量[8]。
臨床早期康復護理過程中,必須有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協(xié)助與引導,并且在實際護理中需嚴格遵守終止運動試驗指征,以及暫??祻突顒又笜?,確保所有康復訓練均在患者身體可承受范圍內,并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壓等變化情況,以及患者康復活動過程中的相關反應,并適時詢問患者的自身感受,必要時還需配備搶救器械與藥品。此外,在每次調整運動行為時,必須由家屬及醫(yī)護人員陪同及指導,避免意外狀況的發(fā)生,并且每次活動完成后,均需行常規(guī)檢測,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等情況[9-10]。本次研究中,予以早期康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8.78%,且其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恢復情況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病癥,改善身體功能恢復,對于優(yōu)化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顯著促進意義,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金艷.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的意義[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2):309-310.
[2]葉清維.早期康復護理對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1(13):126.
[3]卜慶鋒,劉杰,李法祥.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6):1495-1496.
[4]叢麗文.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32):225-226.
[5]安乘.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3):122,124.
[6]蘇娟.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13):170,172.
[7]趙愛虹.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6):219-220.
[8]謝雁鳴,宇文亞,董?;郏?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Primary Osteoporosi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1,10(1):52-63.
[9] Danijel Galun,Dragan Basaric,Marinko Zuvela,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rom clinical practice to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protocols[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5,6(20):2274-2291.
[10] ZHANG Xiaoyu,WANG Kaixuan.Assistive Technology Based on Robotics and Rise in China[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11(6):511-516.
(收稿日期: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