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摘 要】歷史學科作為中學時代尤為重要的一門人文學科,它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都有較強的要求,由此,便引出了史料的教學研究。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由于是歷史的初步知識建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囿于課本內(nèi)容的講解,而忽略了旁證資料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或思路盡管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個歷史知識基礎,但也讓部分學生對歷史產(chǎn)生了一種抵觸心理,因此,有效地史料教學是必要的。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討史料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合理應用,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史料教學;初中歷史
史料是構成人類歷史的重要材料,是人類長期發(fā)展和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和見證。無論是第一手資料還是第二手資料,都為人類的歷史研究和發(fā)展脈絡梳理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資料參考。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史料教學,無疑是想通過最有說服力的歷史證明來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完善歷史課本中資料的不足,同時,它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也使得中學歷史奠基階段的教學能夠謹慎、細致,旁征博引,有理有據(jù)。從而讓學生能夠對歷史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感受到歷史的貫通古今的魅力和力量。史料是指構成人類歷史的材料,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一般分為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史料對于人類的歷史學科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并通過其提升歷史教學課的實效。史料教學法有助于完善先進歷史課教學中的相應不足,當然作為一種方法,其對應也存在一定的影響與不足,因而對史料教學應該謹慎、細致。
一、歷史資料與課本的關聯(lián)分析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發(fā)展程度,初中階段的歷史教材通常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體內(nèi)容,同時也是教師施教的根本。隨著近年來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原有的歷史資料的豐富和多元性,史料教學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逐漸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無數(shù)師生也逐漸意識到歷史資料的作用是課本所無法比擬的。因此,若是放棄了史料料教學而單純的注重課本教學便是一種機械偏執(zhí)的教學思路,需要被及時改正。這種觀念不僅會使得處于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者表現(xiàn)出對于歷史內(nèi)容的片面化理解,還會產(chǎn)生一定的歷史偏執(zhí)觀念。針對于此,史料的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刻不容緩,教師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添加一些史料進行課本內(nèi)容的豐富和延伸,從而增添了歷史的真實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真正提高歷史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相關策略
1.選用鮮活的資料輔助教學
考慮到初中生的綜合能力和歷史資料的分析能力尚有欠缺,而他們也更愿意接受相對來說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因此在歷史資料的引入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特點,選用一些簡明深刻的歷史資料,輔助講課。同時,對于一些古籍記載的歷史資料的引進,教師則要注意適當內(nèi)容的解釋和分析,避免學生因為古文的佶屈聱牙而產(chǎn)生抵觸心理。例如在學習“貞觀之治”這一歷史事件時,教師難免會引用一些古籍記載來驗證該時期的社會狀況和人民生活,同時也需要說明唐太宗本人的人物形象,此時對于文言文的分析就需要簡明扼要,避免長篇大論。必要時候引用一些當時人物的話語,如“天下英雄入吾彀中!”這樣簡單易懂的話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加深學生的印象。
2.適量選用史料,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初步接觸成系統(tǒng)的歷史教學的階段,與原有的不同的歷史知識具備程度差異化不同的是,初中歷史需要讓學生建構起一個基本的知識攝入和核心知識的概念,而此時,史料的引入便是為這樣一個過程提供一種觀念和理念的豐富和延伸。當然,由于歷史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大量史料的堆砌而忽略了講解和分析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徒添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有可能在意識觀念上形成一些誤導。同時,在史料的引進和應用過程中,需要注重史料的精確性和適量性,特別是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教師要對史料進行史學規(guī)律和內(nèi)在價值的分析,此時過多的史料反而增添了教師的負擔。最后,在史料的選用上要貼近教材內(nèi)容,例如在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一歷史事件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照片和影像資料進行展示,同時結合課本內(nèi)容進行講解,讓學生們在觀看過程中認識到戰(zhàn)爭對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
3.史料對比分析
根據(jù)歷史資料內(nèi)容的構成,史料一般可以分為文字類和影像類。而根據(jù)初中生的心理偏好而言,他們更加傾向于直觀的影像資料的觀看和了解,因為這些資料在呈現(xiàn)資料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多元性,同時其豐富生動的內(nèi)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過目不忘的效果。同時,大量的影像資料也能夠有力印證歷史事實的真實性,在說服力方面更有力量,這對于學生感知歷史規(guī)律和意義有著顯著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第一印象尤為重要,而這些資料有助于形成直觀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影響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和認知。
三、結語
統(tǒng)而言之,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之中,進行豐富的歷史資料的引入可以有效的豐富歷史教學,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單純知識性教學充實成歷史知識的大綜合,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在生動深刻的歷史資料中感受歷史的變幻莫測,同時利用已有的歷史知識進行史料的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形成資料搜尋的良好習慣和史料學習的有益思維。以上能力都有助于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長期的學習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參考文獻】
[1]梁永恩.關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水平的研究[J].學周刊,2014(02)
[2]李輝.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