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標
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貫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生活語文的意識,彰顯語文課堂的人文情懷,同時還應當針對學校之間生源結構的差異性和學生這一閱讀主體的不同需求,在課程的開發(fā)等方面追求新的發(fā)展。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人文情懷
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人文情懷的增強,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那么,怎么才能獲得內涵豐富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注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性。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編排的主題來看,閱讀鑒賞是這套教科書的主題。閱讀的課文,課文分單元編排,以名家名篇為主,單元的組成兼顧文體和人文內涵。從全書的要求看就可以看出,重點無疑落在:感悟語文的生命情懷。比如,教材精選唐詩宋詞經典篇目,將我國古代文學的精髓收入囊中,讓學生既品味了李白詩歌的雄奇豪放、飄逸不群,又感受到了杜甫詩歌的沉郁頓挫,同時又體會了辛棄疾詞風的豪放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浸染,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那又如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這就要求必須做到“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教學生“文”,對學生加強語文基礎的落實、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同事也應當重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解題方法的指導。但是深入貫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樹立鮮明的“育人”目標,講“教文”融入“育人”,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yǎng)等人格修養(yǎng)方面的提升,更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離開了“人”的培養(yǎng)去談“文”的賞析,就失去了教師工作的一個制高點,也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生活化意識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理解高中語文新課標,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材料就來源于生活。語文離不開生活,學習語文就是為了在生活中廣泛地運用語文,服務于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認為要讓學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在貼近學生生活,這是“根”。新課程標準更是強調語文走向生活,注重學生語文生活化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學習語文,很好地掌握語言交際的規(guī)范和基本能力,并且應用于生活,讓學生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由于文學藝術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對美的發(fā)現(xiàn)、追求和創(chuàng)造充盈在社會的每個角落。為此,新課程理念不僅強調了語文應用的重要性,還從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與美的本質作用出發(fā),按照學生的審美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fā)展。全國著名語文教師鄔建芳在講授《再別康橋》時,用詩情召喚詩情。獻課流程大致流程如下:首先,在纏綿悱惻的懷舊旋律中深情依依地吟誦起了自己的詩作《云彩》和《金柳》。其次,鑒賞評點,再現(xiàn)生活,走近詩人,品味詩情畫意。再次,寫作小組的同學們在配樂聲中吟誦了自己即興創(chuàng)作的短詩《愛、自由、美》、《虹》和《星輝》。最后,師生共同吟誦,聲情并茂地將美推向極致。鄔老師“用詩情召喚詩情”,其背后涉及的審美教學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精神,正式這種召喚式的欣賞,喚起了學生對語文的審美感知能力。
三、堅持基礎課程的學習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這一雙線模式
高中語文課程的開設在兼顧課程基礎性的前提下,應適當強化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對課程的自我選擇性,學校應當開發(fā)多樣性的校本課程供學生學習。在理解這一理念時,我們必須注意:堅持基礎課程內容的學習為主導這一基本理念不動搖,同時尊重校與校之間生源結構的差異性,學生學習主體的差異性,開設校本課程,爭取讓教材的編排做到審美情趣與應試考點的統(tǒng)一,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屬于他們自己的閱讀空間,促進不同學生思維品質的構建,推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v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全套教科書包括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5個系列,其編排的核心理念就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語文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語文課堂不僅僅應當重視這一基礎課程的教學,同時還應當堅持《<論語>選編》的閱讀、《<史記>節(jié)選》的教學、“紅學”專題講座等活動的開展,真正實現(xiàn),雙線并進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既實現(xiàn)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也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閱讀欣賞活動感知祖國豐富的文化。
綜上,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理念解讀”這一論題進行了初步解讀與探討,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自己能真正做到上述幾點要求。
(四川省綿陽中學,四川 綿陽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