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英
摘要:學生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從積累材料和訓練表達這兩方面入手。作文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zhì)訓練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把自己的知識、體驗、感情外化的一種表現(xiàn),是學生知識重組、創(chuàng)新的過程。
關鍵詞:寫作;積累材料;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68-01
作文寫作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zhì)訓練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把自己的知識、體驗、感情外化的一種表現(xiàn),是學生知識重組、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學生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從積累材料和訓練表達這兩方面入手。
1.多種形式,訓練表達
1.1從作文評點中樹立寫作信心。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內(nèi)容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事實上,學生都有寫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個不會寫作的人,怎樣去完成語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學校,進入初中或高中讀書呢?教師要誘導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寫作課上,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寫作能力,消除學生懼怕寫作的心理。
1.2從閱讀教學中進行寫作指導。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可在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從寫作的角度來對課文進行寫作的分析和指導,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更多的寫作基本知識、寫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開頭用的就是開門見山的寫法,直接點題。這樣,讓讀者感覺到簡潔又直截了當。結尾時又和開頭照應,用的是首尾照應的寫法。又如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不必說碧綠的……"一段,是對景物進行細致、多層次、動靜結合的描寫。還有其他課文中對人物、環(huán)境的描寫等等。
1.3從寫作積累中進行寫作準備。教師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積累一些寫作必備的材料,如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千變?nèi)f化的景物以及情感、哲理都是寫作必備的材料。
1.4從隨文練習中培養(yǎng)寫作興趣。挖掘閱讀教學的現(xiàn)實資源,通過加強讀寫聯(lián)系的途徑,以"讀中悟寫,以寫促讀"的形式,開展隨文練筆,是我們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隨文練筆可以有多種方法,可以利用課文內(nèi)容改寫,利用文本空白擴寫,利用精彩語段仿寫,利用結尾空白續(xù)寫等,通過隨文練筆的方式引導學生讀寫結合,不僅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而且增加了習作訓練的密度,減緩了習作訓練的坡度,培養(yǎng)了全體學生對習作的良好情感。
1.5從片段、日記中進行寫作練習。魏書生先生在談到讓學生寫日記時說過,對于學生說自己不會寫日記時,他要求學生第一天只寫一句話,第二天寫兩句……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寫作??梢姡綍r多動手寫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學生平時可以進行多練筆,多記日記。
我在學生中開展了"循環(huán)日記"的訓練。把班內(nèi)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天每組只需要一個學生寫日記,從第一位同學開始依次排序,循環(huán)往復。循環(huán)日記拓展了學生寫作空間,豐富了學生習作的素材,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營造了學生間競爭氛圍,大家在競爭中不斷獲得進步。
1.6從自改作文中提升寫作能力。"自改"作文,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錯先于求美",作文之道總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學生學會自改作文是有益一生的事。寫作上必須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一旦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讓同學敞開自己的心懷,擁抱自己的天空,寫出感情,寫出個性。通過寫作,從現(xiàn)實走向未來,從未知走向已知。
2.注重積累,厚積薄發(fā)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
2.1積累名句名篇。"積學以儲寶",積累名句就是一個采集零瓊碎玉使之日積月累,變成自己的聚寶盆的過程。
語文教材中入選了許多名家精品,它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將我們帶進了神奇的世界,向我們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畫卷。課文中有大量豐富的詞匯,優(yōu)美的文句,特別是古典詩詞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說理、抒情、寫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時積累、總結。積累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o凡爾納為了積累寫作材料,曾寫了幾百本讀書筆記,摘錄了兩萬多張卡片。
2.2積累生活經(jīng)驗。葉老說過"我們要記著,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文章就會寫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一旦"源頭活水"滾滾而來,思想的火花就會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內(nèi)心的情感就會隨筆端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
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他們的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平時就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善于用情感、意識、思考去觸摸事物的品質(zhì)。這樣,材料積累也就多了,寫作時就能輕松自如,達到"下筆如有神"的狀態(tài)了。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s]
[2]新理念下的過渡作文探索[J].作文教學研究,2008,(1). [2]沈大安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5.
[3]《初中生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第1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