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剛
語文教學是初中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能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新課標也明確了初中語文課堂朗讀的重要性,并要求“朗讀要讀流利、讀準確、讀出感情”。朗讀是培養(yǎng)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能加強記憶,有益于健康。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堂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口才,從而為以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而培養(yǎng)朗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朗讀。大家都知道,學生并不是對所有的書籍都感興趣,學生在進行朗讀時,對文章就會有所選擇。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解放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從沉悶封閉的煩瑣分析中解放出來,才能更好地解放學生的手腳、頭腦,同時使教學向課外延伸,盡可能地開放課堂、教材,巧妙引導,要學會相信學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朗讀課堂上,可以采取比賽的模式,進行朗讀比賽,老師要多給學生表揚“你們朗誦的真好,如果感情再充沛一點就好了”“聽你們朗讀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輕松、活潑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們更加體會到朗讀課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們的朗讀興趣。
二、營造課堂的朗讀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一般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為學生設定一個以形象為主體的,帶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知識,促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白髡咝赜芯?,入境始與親”,語文朗誦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調動起來,最終讓學生能夠有趣、有效的進行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將情境教學法引入到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指導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意境中獲得知識,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本文將以語文課堂朗讀的情境設置的經驗進行分析,例如在進行《在山的那邊》一文講解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情景:“小時候,經常趴在窗口癡想,在山的那一邊是什么呢?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于是,內心產生一種隱秘的渴望。當有一天自己爬上那個山頂?shù)臅r候/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因為在山的那邊,還是層巒疊嶂的山/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媽媽,那個海呢?”運用情境設置進行朗讀教學,配著相應的音樂、文字徐徐展現(xiàn),將作者文字中的對山那邊的好奇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就很容易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在自己朗讀時,就很容易把握情感,進行朗讀。
三、突出朗讀的學生主體
現(xiàn)在,大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還在以教師為主,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該方法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導致課堂教育質量嚴重低下,所以老師在朗讀課堂上要摒棄這種舊的教學模式,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自己則是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賦予學生學習的能力,老師要做好自己的引導工作。比如:在朗讀一篇文章時,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先自己朗讀,學生對一篇文章通常是陌生的,對其中的斷句或者感情可能把握不好,這時老師就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
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边@篇文章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借助春天的描寫,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幅生機勃勃、絢麗多姿的春之美景,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及對美好未來生活的憧憬。同時作者也表達了自己對于“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感慨,激發(fā)廣大讀者對生活的熱愛。
《春》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明快、輕松的氣息,而且整篇文章的基調也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因此在引導學生課堂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遵循以輕快為主,多輕少重,多揚少抑,而且語流中要遵循抑揚頓挫的原則。語速可稍快,但盡可能用明朗的聲音去讀。讓學生放聲讀,多讀幾遍學生就會慢慢地感受到《春》這篇文章給我們帶來的朝氣蓬勃的氣息,讓我們感受到萬物復蘇給予的生命的朝氣。
“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弊鳛槌踔姓Z文老師,要加強對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同時在朗讀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從而更好地得到朗讀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課堂朗讀教學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口才、理解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老師要切實幫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方巷中學(2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