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蓓
微時代背景的形成,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在理論的層面上,微時代的形成為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課題;在實踐的層面上,微時代的來臨又使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受到雙重的影響。微時代背景的形成不僅突顯了加強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這種重要性的制約下每一名法制教育研究者又不得不思考新的對策與方法。因此說,微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對策等相關問題的探討極具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探討微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對策需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微時代背景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影響以及針對這種影響采取的相應對策。這也就是說,在微時代背景下加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微時代背景給予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具體影響。下邊就結合具體的案例對此進行客觀地說明:
在微時代背景下之所以要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那是因為微時代背景的形成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又表現出了辯證的特點:既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作用。特別是后者,更是在此探討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緣由。因此,下邊的論述主要涉及到兩個內容:一個是微時代背景及特點,另一個是加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表現。
探討微時代背景的特點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微時代。所謂的微時代是指:以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網站,微APP為傳播途徑的一種營銷方式。它以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1]
在這一段的引文里,讀者可以明確微時代如下的特點:首先,“微時代”之“微”是指微博、微信等以“微”為標志的一個時代。從另一個層面上,在微時代的營銷之中,以“微博”等“微”字為核心新媒體是其核心的代表。其次,微時代在文化傳播的層面上也表現出了“微”字的特點。即短小精煉是其在文化傳播上的特點。短小精煉雖然能夠節(jié)省閱讀的時間,但它也同時為閱讀歧義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可能。因為,每一個人的理解能力會有所不同。特別是當其面對短小精煉的文章時,他們閱讀歧義的產生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再次,微時代在傳播速度的層面上,它表現出了速度更快的特點。造成其傳播過快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微博、微信的使用者人數眾多;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它傳播的內容具有及時性和震撼力。前者傳播內容的及時性可以滿足閱讀者的好奇欲,后者,傳播內容的震撼力可以吸收更多的閱讀者;第三個原因是方便性。在微時代,閱讀者不是一味地獲取相關的新聞信息而且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針對自己所看到的新聞等內容進行評價。
面對微時代背景的形成,重新審視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及客觀效果就成了每一名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在微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微時代復雜化的法制教育環(huán)境。法制教育是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微時代背景的融入,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所面臨的教育教學背景呈現出復雜化的發(fā)展趨勢。例如,很多新聞類事件都是微信里朋友圈里的核心信息。然而,這些所謂的微信內容卻都成了考查學生法制辨別能力的具體案例。雖然大學生接受過一定的法制教育,但他們對于這些信息的評價卻不一定能全部正確。
再如,面對微信傳播中存在的法制問題,還有研究者進行過這樣的論述:在信息與事件不實的傳播或不恰當的評論,很可能歪曲事實,引起民眾的恐慌。當然,也不乏少數民眾為了博眼球,吸引關注獲點擊量或其他非法意圖,利用微信、微博傳播報道虛假信息,質疑、責難相關政府或辦事機構。[2]這段引文表明了如下的事實:第一,作為微信使用主體之一的大學生應該通過提升自己的法制素養(yǎng)來遏制信息與事件不實的傳播或不恰當的評論。只要有一雙能夠辨識事實的法眼,才能克服因為評論不當,傳播不當而產生的民眾恐慌。第二,有且只有一定的法制素養(yǎng),大學生才能在主觀上不參與利用微信、微博傳播報道虛假信息的實踐。因此,面對微時代背景參與下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環(huán)境復雜化的發(fā)展趨勢,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應該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其次,微時代使以訛傳訛成為了可能。以訛傳訛是微時代的另一個特點,因此,如何治理與懲處這些以訛傳訛的行為,法制教育是最佳的選擇。雖然網絡上那些以訛傳訛的主體并不都是大學生。但大學生如果不能區(qū)分這些虛假的信息,無疑是其更能促進這些虛假信息的傳播。特別是對于那些因為不明真?zhèn)味l(fā)布的評論,更能成為負面網絡輿情的形成的客觀基礎。例如,人民網網站曾經對此有過一次專題報道,在報道中提及了如下的事實:2016年發(fā)生的“上海姑娘逃離江西農村”、東北農村“禮崩樂壞”報道、“安徽男子術后右腎丟失”事件等報道均引發(fā)閱讀量超千萬級甚至數億級的網絡熱議。[3]在這則案例中,有許多大學生都參與相關事件的評論。但是絕大數同學所評論的事實都基于微信上所傳播的“事實”,這些所謂的“事實”卻與真實情況不符。這也就是說,這些學生的評論是有誤的。
再次,微時代的監(jiān)管不到位。在法制的背景下,任何一種微媒體所傳播的事實都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但是由于其傳播速度之快,對其所構建的網絡監(jiān)管還不夠完善。所以,不能對其進行完全有效的監(jiān)督。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任何一次的評論,都有可能對虛假新聞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構建對微媒體所需要的監(jiān)管體系又必須在法制的視角進行構建。因此,對于即將參與這些工作的大學生而言,對其進行相關的法律教育,既是必須的,也是迫切的。
最后,微時代發(fā)展的不平衡性。雖然微時代背景的形成對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它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這也就是說,雖然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微時代的影響,但是因為微時代的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人受其影響是不同的。例如,對于微信公眾號而言,它的發(fā)展就相對滯后。特別是對于那些敏感新聞類資訊而言,有些微信公眾號的回應往往滯后于事態(tài)的發(fā)展。
上邊著重列舉了微時代給予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消極影響。面對這些消極影響如何應對呢?下邊結合自己的思考對此問題進行說明如下:
首先,拓展教育途徑,即采取多種途徑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拓展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途徑是其應對教育環(huán)境復雜化的重要舉措。例如,高校要緊跟時代潮流,利用新媒體加強教育。[4]既然微信能夠影響法制教育的效果,那么通過微信就可以進行法制教育。例如,通過案例教育法進行法制教育。在上邊提及的“安徽男子術后右腎丟失”就是一則很好的法制教育案例。在這則虛假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既有假新聞制造者的法律責任問題,也有那些不明真相的評論者、傳播者的法律問題。當任課教師引導大學生把這些問題都弄清楚后,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又提升了大學生的法制分析能力。因此,這就是面對法制教育環(huán)境復雜化的一種有益嘗試。
其次,及時回應相關的熱點問題,提升辨析能力。既然微時代使以訛傳訛成為了可能,那么通過微時代也可能消除這種可能。面對以訛傳訛的虛假信息,通過一些公眾號進行及時的回應也可以起到相應的法制教育。特別是那些針對虛假新聞的懲處結果,如果能夠通過公眾號的及時回應,無疑能夠使相關的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的錯誤。從而在主觀的層面上,按照法律的標準評判自己的言行。這樣就可以在自覺踐行法律、法規(guī)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相應的法制教育。
再次,加強監(jiān)管,懲處違法行為。加強網絡監(jiān)管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謂的網絡監(jiān)管是一項綜合性的法制教育實踐。通過網絡監(jiān)管可以發(fā)現目前大學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核心問題。例如,微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就是網絡監(jiān)管所發(fā)現的一個重要課題。網絡監(jiān)管不但要發(fā)現問題,而且還要把對這些問題的處理作為法制教育的案例參與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實踐。因為這樣的案例具有及時性、焦點性、現實性等諸多特征,因此它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討論,通過討論所得出的結論也就更加具有教育意義。
最后,微時代的均衡性發(fā)展加強政治認同教育。微時代的均衡發(fā)展也是實現法制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對當代大學生在微時代背景里表現出來的諸多問題,法制教育者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微時代來提升自己的教育效果。特別是一些公眾號的建立,更能轉變微時代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消極影響。通過公眾號,大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一些事實的真相,還可以發(fā)現一些會誘導自己犯錯誤的相關因素。從而提升自己面對這些危險因素的敏感度。
法制教育是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若想在當下更好地開展和實施政治認同教育引導工作,保證大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需要重點的利用現階段微時代的特點以及其中存在的優(yōu)勢,在各個方面針對網絡管理工作加強其監(jiān)管的內容和能力,為學生的政治認同教育引導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5]
總之,微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是極其重要的。面對迫切需要的法制教育,每一名研究者都應該積極思考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應對策略。
[1]唐超,崔晶菁.“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2]史曉原,張瑋華.微博、微信的輿情監(jiān)督與引導研究[J].文化與傳播,2016(02).
[3]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705/c354318-28526419.html.
[4]徐慶.“微時代”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影響及對策[J].科教導刊(下旬),2015(07).
[5]盧藝彬.“微時代”大學生政治認同教育引導對策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