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輝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浙江金華 322200
弱勢群體是原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對弱勢群體的概念主要側重于從喪失勞動能力和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角色來界定。美國社會工作專家羅斯曼認為,弱勢群體是指那些由缺乏生活機會而造成的依賴性的人群,他們包括身體或精神殘疾的人、年老體弱的人、喪親或父母喪失資格的兒童。吉特曼和舒爾曼認為,弱勢群體指“由他們無力控制的環(huán)境和事件所壓倒的人”,包括艾滋病人、無家可歸者、性虐待者、社區(qū)和家庭暴力的犧牲者。總之他們是從身體方面來研究弱勢群體的。若給出一個定義,可表述為:所謂社會弱勢群體是指由于主客觀原因所導致的、在社會生活中權力欠缺或現實障礙的處于社會不利地位從而需要法律給予保護的人群。對于弱勢群體筆者認為:弱勢群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跟強勢群體相比較而言的,弱是相對于強而言的。
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指法律通過賦予弱勢群體某些特殊權利以及措施加強勢群體的某些負擔,來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從而有效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法律是保護弱勢群體的最有效方式,首先,法律權利的保護是一種制度性的保護,法律權利通過規(guī)則進行確認,具有穩(wěn)定性。其次,法律權利以人權為保障,能對弱勢群體提供有效的保護。通過權利的方式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使這種保護不停留在紙面上,而是實際可以獲得的。新中國建立后,我國在社會保障方面曾做出了不少規(guī)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城市弱勢群體的利益。1951年公布了《勞動保險條例》,并于1953年修改;1965年出臺了《關于精簡退休的老職工生活困難救濟問題的通知》;1978年又出臺了《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同年頒布了《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90年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1997年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了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國務院先后制定了《關于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1997年)、《關于實行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省級統(tǒng)籌和行業(yè)統(tǒng)籌移交地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1998年)、《失業(yè)保險條例》(1998年)、《社會保障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等。在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同時,為了確保城市貧困人口的生活,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低保”措施。為了維護經濟秩序和弱者的生存,經濟法通過利益的平衡、協調,對社會弱勢群體予以保護,實現社會的和諧。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就想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在一個公正的社會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確定不移的,由正義所保障的權利決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和社會利益的權衡?!笔袌鼋洕戏ㄖ平洕?,各市場主體地位平等,在自由的市場環(huán)境中充分競爭。然而,社會弱勢群體,常常被限制甚至被歧視,被剝奪了進入市場充分競爭的權力。以農民工為例。進城的農民工,經常因為戶口問題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那也是工資低、待遇差、工作環(huán)境惡劣的工作。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創(chuàng)建于1957年,逐步建立了以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優(yōu)撫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這種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向市場經濟加速轉軌、社會弱勢群體迅速增長的今天,日益突出。
目前經濟法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是有限的,弱勢群體的特權也僅限于某一方面,要想使弱勢群體的權益真正得到普遍有效的保護,不僅要從法律入手,還要滲透于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國在這方面的道路還很長,需要不斷地努力前行。
[1]毛曉華.《論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005,(4):25.
[2]Rothma Practice with Highly vulnerable Clients:Case Managemcnt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5 P3-4.
[3]張敏杰.《中國弱勢群體研究》[M].長春出版社,2003.
[4][美]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