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中山市港口大南中學)
摘 要:微課短小精練,方式靈活機動。借助生物微課,根據實際情況,巧用微課,能夠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升生物課堂效益。主要介紹微課特點,探討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巧用微課突破重難點,提高生物課堂效益,以及在微課制作過程中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巧用微課;突破重難點;課堂效益
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重難點,教師往往難以用語言講述清楚,或難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其教學效果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一致認可。相比視頻教學,微課的特點更加突出,優(yōu)勢更大,其主要表現是:主題明確且具針對性;短小精悍,利于傳播;資源容量小,方便移動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準確理解微課的基礎上,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制作并巧用微課,可以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下面,筆者就自己利用微課進行生物課堂教學的一些嘗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微課及其特點
1.什么是微課
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但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習題測試、教學反思、教師點評、學生反饋等教學支持資源也包含在內。因此,“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資源類型,而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2.微課的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學習方式靈活
所謂“微課”,首先表現在它的時間很短——其視頻一般都在5~10分鐘左右。它化繁為簡,讓學生只學最有用的,從而使學生更易于掌握。
(2)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
學生理解水平參差不齊,微課的出現可以解決學生水平上的差異問題。教師不可能反復講授某一內容,而微課視頻可以反復播放,而微課視頻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來反復觀看。更利于學生學習。
(3)主題突出、內容具體
“微課”只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活動,因而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容易突破。相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活動指向更加明確、集中。
二、如何巧用微課處理教材,提高生物課堂效益
1.借助微課,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學習
課前預習,找準預熱點。微課視頻能提升學生預習知識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提前預習將要講授的知識。
課后復習,鞏固重難點。教師可以把生物各單元中的章節(jié)重點內容制作的微課視頻隨著教學進度發(fā)到班級QQ群中,供學生課后自主學習。使學生根據自身狀況去學習沒有掌握的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突破重難點。
2.發(fā)揮微課優(yōu)勢進行課堂教學,有效突破重難點
生物課程中有很多微觀領域的內容,教師往往難以用語言講述清楚。教師可以制作微課,以微課形式向學生展示具體的內容,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直觀地感知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問題。如借助微課展現顯微鏡下的血細胞的種類,將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的有關血細胞的種類以及它們各自的形態(tài)和特點的知識呈現出來。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很快就認識了血細胞。通過微課的放大形式,學生也能在觀察中總結其各自的特點。
3.活用微課演示實驗,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生物教學以實驗為基礎,離不開生物實驗學習。但有時生物教學實驗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設備、條件、時間等,教師無法演示,或沒有時間操作實驗。這些限制導致了生物實驗教學效果不佳,很多學生無法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生物內容。此時,教師可以巧用微課,把現實中難以操作的實驗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出來,彌補實驗操作的不足,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4.借用微課章節(jié)復習,構建知識體系的內容
微課也適宜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復習、鞏固。教師在復習階段,借用微課,可有效幫助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形成知識網絡。如在復習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時,我將本單元分為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兩棲類的生殖與發(fā)育,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DNA是主要遺傳物質及生物的變異,人的性狀與遺傳,人的性別決定及遺傳病和優(yōu)生優(yōu)育這八個部分分別用微課的方式呈現。如此一來,通過微課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復習已學知識的積極性,避免了復習課“炒冷飯”的結果。
“微課”對于每位教師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在應用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但是只要我們堅持探索,巧加利用,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運用“微課”的有效途徑,加以巧用,可以在生物教學中較好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參考文獻:
[1]趙國棟.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9).
[2]李本友.微課的理論與制作技巧[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5(5).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