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祥
[摘 要]因地制宜,把山歌與孝道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山歌為載體,用山歌唱孝經的方式,通過山歌的創(chuàng)編,對孝經進行解讀,以多種形式展開孝道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山歌;孝道;養(yǎng)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9-0084-02
我校申請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重點(A類)課題《誦讀經典詩文 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素養(yǎng)》的深層次研究——《用山歌唱孝經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我們依托我校是“山歌、彩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的優(yōu)勢,以山歌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品質和習慣的養(yǎng)成。下面就此談談我們的一些看法、做法和點滴體會。
一、歌唱孝道,意義深遠
1.孝道教育,勢在必行
“孝”是民族倫理道德的精華,在《論語》和《孝經》等書中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大量言論?!靶ⅰ币恢笔茄S子孫尊崇篤行的美德,被視為為人處事品格的具體體現(xiàn),是不可缺少的立身之本?!缎⒔洝分杏涊d:“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薄胺蛐?,德之本也?!笨鬃诱J為,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孝行,是德行的根本。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睂τ诮裉靵碚f,倡導孝道文化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如今的青少年對于中國傳統(tǒng)道德知之甚少,出現(xiàn)了許多人格上的偏差,普遍存在著以我為中心的傾向,對家庭長輩和社會給予的愛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由此衍生的是不懂得什么是感恩,對弱勢群體更是漠不關心。 “傳統(tǒng)孝道教育的缺失是孩子產生種種偏差心理的源頭”,不少專家做出了這樣的總結。社會和家長都呼喚孝道的回歸,而學校教育一直以來卻缺少系統(tǒng)的孝道教育。將孝道教育納入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規(guī)范,有其時代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的緊迫性。我們選擇用山歌唱孝經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其目的也正基于此。
2.山歌傳唱,生動活潑
宜州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xiāng),劉三姐的山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用山歌傳遞感情,開展社交活動,凡婚喪喜事、談情說愛、結交朋友、農事活動都唱山歌。山歌歌詞多是方語言,概括凝練又新鮮活潑,生動優(yōu)美、委婉秀麗又富有形象,純樸感人又含蓄纏綿。山歌的音調富有江南特色,樸素簡練,清新流暢,易記易唱。我校是自治區(qū)級“山歌、彩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通過開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傳承活動,近年來宜州市唱山歌蔚然成風,山歌已成為當?shù)貜V大干部群眾交流思想、傳播文化、聯(lián)絡感情、增進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我們因地制宜,把孝經編成山歌,用山歌傳唱孝經,宣揚孝道,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孝道,讓學生在唱山歌的同時,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他人、回報社會,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語文素養(yǎng)。這既是學校課題研究的開展,又是我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以電影《劉三姐》中耳熟能詳?shù)那{為基礎,結合當?shù)厥喾N優(yōu)美的山歌調子,自編孝道山歌。我們請市文化館專業(yè)老師、當?shù)厣礁柰跫拔倚R魳方處煹冉淌诟挥械胤缴实纳礁枨{,進行創(chuàng)編山歌的培訓,鼓勵全體老師、中高年級學生及家長等參與到編創(chuàng)、傳唱山歌的行列。通過傳唱山歌,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孝經用來編山歌,一人唱來萬人和;傳統(tǒng)文明添異彩,和諧風氣遍全國?!薄靶⒔浬礁韬媒滩?,古為今用新境界;千人萬人同聲唱,文明新花遍地開?!边@一教育形式,得到老師、家長和學生們的喜愛和贊賞。
二、解讀孝經,獨辟蹊徑
我們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指導學生對《孝經》進行通讀,引導學生從十個方面對《孝經》的孝道思想進行一一解讀,從十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孝”的詮釋,引導教師、家長、學生創(chuàng)編孝道山歌。如“孝養(yǎng)”?!靶B(yǎng),孝而養(yǎng)之,如鴉反哺,以報德之心還養(yǎng)育之恩?!薄缎⒔洝分芯鸵笞优畬Ω改缸龅健吧鷦t養(yǎng)”“生事之以禮”,要保證父母的物質生活條件,使他們的晚年生活衣食無憂。孟子認為,孝養(yǎng)是孝道的基礎,孝教是提升人們對孝道的認識和實現(xiàn)孝道的主要途徑。我們有編創(chuàng)的山歌這樣唱道:“樹高萬丈不理根,葫蘆結果不忘藤;人生在世莫忘本,莫忘父母養(yǎng)育恩?!?“華夏文明幾千年,傳統(tǒng)美德代代傳;贍養(yǎng)老人盡義務,父慈子孝兒孫賢?!痹偃纭靶⒘??!靶⒘?,明孝知廉,如通江河,互為相助。”孝即尊祖齊家;廉即耀祖立名。其義大同小異,故孝者易廉。孝,指孝順父母;廉,即廉潔、清白。古人講“不受”曰廉,“不污”為潔,就是對父母要盡孝,做人要清白,辦事要廉政。我們編創(chuàng)的山歌這樣唱道:“養(yǎng)兒就盼兒成人,為黨為國盡忠心;慈父面前有孝子,強將手下無弱兵。” “盡孝就要講清廉,不能一味講金錢;清清白白過日子,無茶喝水心也甜?!?/p>
三、培養(yǎng)孝道,形式多樣
1.開展孝道教育,進行知行教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主張“知行統(tǒng)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結果,只有深知,才能篤行。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開設“孝道課程”,落實教師、落實時間、落實校本教材。孝道教育還應落實到思想品德課或思想政治課中,還可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去,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熏陶教育,讓廣大學生都能知曉、理解,從而最終自覺支持孝道教育。通過知性的教育,使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交流、體會、感悟、思考,做到情與境合,意與神會,最終心靈得到洗滌與升華。
2.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引導踐行孝道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為此,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做法就是“讓每一堵墻會說話”,建設了50多塊宣傳櫥窗,布置富有精辟的孝道名言語錄、經典的孝道故事等。這些無不啟迪智慧,催人奮進,營造了濃厚的人文教育氛圍,在這樣環(huán)境的熏陶下,學生更加知書達禮,書卷味兒更濃了。在學生對孝文化取得認同并對孝道典型產生感情共鳴的基礎上,我們還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有利的教育情境,諸如利用“感恩節(jié)”“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強化學生的親情意識和敬老觀念,還通過開展以“孝敬父母——做人的責任”“感恩·孝道”為主題的征文競賽,給父母送生日賀卡,為父母算筆我的人生帳,對父母說句感謝的話,為父母做頓飯菜,與父母擁抱,給父母洗次腳,與父母談次心,承包幾項家務勞動,唱首感恩歌曲等等有意義的活動,使個體學生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理解父母、體貼父母、孝敬父母,讓每個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養(yǎng)育之恩,引導他們在學習生活實踐中通過一點一滴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3.促進道德遷移,提升綜合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創(chuàng)辦的巴甫雷什中學大門口寫上“要愛你的媽媽”作為校訓,他說:“如果一個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嗎?愛自己的媽媽易懂易做,也能為日后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礎?!比绻麑W生真正懂得了對父母奉行孝道,由此推而廣之,就會為其他親人付出愛心,為一切素不相識的人施以善行,為班級、學校、家鄉(xiāng)作出貢獻,最后升華為對社會、祖國、民族的責任感,從而,升華了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校各班級開展讀孝道書籍,講古今孝道故事,排演山歌唱孝道節(jié)目,開展孝道主題班會,評比“十佳”孝星活動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加強家校配合,構建教育網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社會。父母的示范作用給子女的影響巨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家庭與學校兩者之間的有機配合,把學校的系統(tǒng)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組成有機的整體,構建一體化開放式的孝道教育網絡。一方面,我們要建立定期家訪制度,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準確把握學校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求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在孝敬父母、文明禮貌等方面為子女做出榜樣,提高家庭的整體思想道德。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惫湃艘舱f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教學藝術、個性心理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孩子。正如泰戈爾所言:“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蓖瑫r,要求家長及時觀察注意子女的言行舉止,發(fā)現(xiàn)有違孝道教育要求的不文明行為時,應及時教育糾正。再者,我們發(fā)動家長參與親子吟唱孝道山歌等孝道系列主題活動,加入編創(chuàng)山歌的行列,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編山歌,這對學生的孝道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5.構建和諧關系,促進社會和諧
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具有積極意義。我們通過山歌傳唱,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孝是形成古代和諧人際關系的精神力量。中國的孝文化特別重視家庭和睦,兒子要對父母盡孝,兄弟之間要講究孝悌,同時重視親戚關系和宗族關系,也特別重視師友關系,因為人的精神生命往往來源于老師,擴大充實于朋友。它始于愛父母,推及兄弟之愛、夫妻之愛、親戚之愛、宗族之愛、鄰里之愛、師友之愛、國家之愛、人類之愛。所以說孝是增強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基礎。人間充滿愛,社會勢必和諧。同時,孝是形成和睦風尚、保持穩(wěn)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切人際關系均是以血緣宗法為基礎展開的,孝成為古代社會一切人際關系得以建立的精神價值基礎。在古人看來,一切人際關系均是基于父子關系而發(fā)生的,從精神機制上看,儒家文化就講求一個“推”字,要推己及人,要行忠恕之道。因此,我們在學校傳唱孝道,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愛自己父母那樣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學校,就一定會營造出團結友善的和諧環(huán)境,促進學校仍至社會的和諧、文明、穩(wěn)定和安寧。
總之,我們用山歌唱孝道這一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養(yǎng)成教育,目的就是傳承民族文化,宣揚孝道,培養(yǎng)學生的孝道,使學生學會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報效祖國,做一個有責任心、有良知、會感恩、懂回報的人。如果大家都能尊老愛幼、父慈子孝、知恩圖報,孝敬蔚然成風,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和諧美好、團結安定。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