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榮
摘 要:小學語文具備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價值觀、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技能。解讀工作是小學語文閱讀、字詞學習、寫作、語言表達等工作的基礎,關系到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三個角度分析用心解讀文本的策略,以實現(xiàn)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解讀文本;有效課堂;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指的是特定的、具體的課文。現(xiàn)代教育觀念在傳統(tǒng)解讀文本的范圍上將文章重點內容進行闡述擴展為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寫作情感、意義、價值觀。解讀文本可以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工作,即不論是字詞賞析、閱讀理解、寫作等等都是建立在解讀文本的工作紙上。語文教師是文本價值的傳遞者,從課文中尋找春光雨露,滋養(yǎng)祖國的花朵。教師想要在文本中發(fā)現(xiàn)珍寶,就需要對文本進行全面、深刻、科學的解讀,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對文本的看法,與學生保持同一頻率,將語文知識傳遞下去。
一、挖掘文本本質,避免“天花亂墜”的修飾
語文教學本身具備濃厚的想象力和豐富性,尤其是在多年教育的發(fā)展中不斷積累教學資源。在眾多“天花亂墜”的教學資源當中,如果教師不能把握文本的本質,一味追求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化,那么就容易降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造成“走馬觀花”的學習效果。文本本質就是指文章本身的含義,在當前的教育中,明顯存在著過多演示文章的延伸含義。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繁衍過程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實在是不勝枚舉。所以,解讀文本時需要教師用心研究文章所處的歷史時代,這樣才能夠挖掘出文章字詞的準確含義。如《學弈》文中“通國之善弈者也”的“善”與當前大家理解的善良并不相同,此處是指擅長,精通?!巴▏眲t是指全國。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不僅將文中的意思教授于學生,還將文言文中文字所代表其他意思搜集到一起,這種文本解讀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學生學習的范圍,為學生,產生較大的壓力,使學生的學習不能夠集中到課文里,學生會形成過于追求寬泛知識而忽視對課文的學習與掌握。文本解讀需要嚴格遵守課文的基準意思,注重對課文知識的學習,減少“走馬觀花”、“形式多樣”的文本解讀。
二、從兒童視野出發(fā),打造切合小學生的文本解讀
小學生與語文課文之間如果是電話之間的交流,那么教師就是雙方的傳聲筒。教師在這種關系中承擔傳遞知識的重任,教師不僅要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將知識充分解讀,做到深入淺出,游刃有余,還需要以兒童的視野看待問題,這樣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當前的文本解讀,教師往往會采用一篇概論的語言進行表達,話語籠統(tǒng)而枯燥,學生不能夠通過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獲得知識,完成教育目標,這種狀態(tài)下的語文教學取得的效果是很低。因此教師文本解讀的過程中首先探討語文課文的特點,然后按照學生的思維對文章進行理解,考察學生的迷惑點、好奇點。
三、從細節(jié)出發(fā),增強文本解讀的粘合性
學生是自我學習的主人,提高文本解讀的粘合性需要教師多多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總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關,面臨的挑戰(zhàn)。在教育中履行“學”為本位的教育理念,從細節(jié)出發(fā),提升文本解讀的質量。
小學語文文本解讀重在對課文內容的解讀,打破故事內容、場面、情感的限制,重點把握文中細節(jié)之處,帶領學生細細品味課文中的含義和情感,俗語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細小的環(huán)節(jié)出發(fā),將整篇文章融會貫通。如《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中主要是講述居里夫人的豐功偉績。文中用語言將居里夫人對科學謹慎的態(tài)度,孜孜不倦研究的精神、睿智、典雅的人物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文中寫道:“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于理,而用其智?!弊詈笏枋龅恼Z言就是用來表達居里夫人高大的偉人形象。這段文字用到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思維,因此需要對文字進行逐一解釋,這樣學生才能夠通過這一段話真正的理解作者對居里夫人的評價,對社會的價值。探索細節(jié)是語文教學必備的教學技能,語文教學不能給夠走馬觀花或者一味強調數(shù)量。教師在細節(jié)的教育當中,培養(yǎng)學生細心和鉆研的習慣,增加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育質量和效果。
小學語文課文的復雜性、難度隨著年級的提升而逐年增加,兩者呈正比的關系。隨之,教師解讀文本則要隨著文章難度和復雜性的提升而加深力度,用耐心、恒心、信心解讀語文課本,使語文課文能夠被學生所徹底消化吸收。教師解讀文本的態(tài)度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將注意力集中到文本的解讀工作中,切實做好文本解讀工作,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語文課堂,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顧麗麗.用心解讀文本構建高效課堂[J].教書育人,2012(34):21.
[2]楊繼飛.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J].甘肅教育,2014(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