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麗
【摘 要】
本文從提供輔助材料、利用電教手段、有效操作指導三方面,探索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以期能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幫助幼兒自主建構(gòu)科學知識,從而引領幼兒走進科學大門,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關鍵詞】
幼兒 科學活動 多元智能
加德納認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chuàng)造的能力。每個人至少有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nèi)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這些智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錯綜復雜地、有機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組合在一起,使每一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但智力與領域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往往一個領域的表現(xiàn)需要多種智力,一種智力可以在多個領域應用。就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而言,在多元智能理論的視野下,教師也應從多方面對科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重新思考,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一、提供輔助材料,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
由于年齡的原因,幼兒很難對科學探索保持長時間的興趣。有趣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jīng)驗的科學探索材料,是激發(fā)幼兒進行有效探索和學習的最好刺激。在探索中,幼兒通過互動可以設法尋求答案,獲得經(jīng)驗。教師應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選擇性地為幼兒提供輔助性的探索材料,滿足幼兒探索需求,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例如,在中班《有趣的浮力》的科學探索中,我事先為幼兒準備了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貝殼、紙片、紙盒、石子、鐵釘、鐵盤、塑料繩、絲帶、海綿、木頭、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盤,使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物體在水中出現(xiàn)的不同浮沉現(xiàn)象,在與同伴的合作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幼兒與他人的合作與交際能力。再比如大班《認識彈性》,教師應向幼兒多提供些易于幼兒操作和理解的材料,如:彈簧、松緊帶、橡皮筋、彈簧稱、手表帶、海綿以及各種帶彈簧的玩具等,通過拉、壓等,引導幼兒感受物體形狀的變化,讓幼兒在觀察、操作中感知物體富有彈性的特征,積累有關彈性的科學經(jīng)驗。
具有游戲性、科學性的操作材料,對于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有效探索至關重要。教師應抓住契機,選擇性地投放與科學探究相對應的材料,讓幼兒動中學、學中做,自主探索尋求答案。
二、利用電教手段,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由于認知水平和知識經(jīng)驗的限制,幼兒往往通過感知獲得并積累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運用交互性強的電教手段,如投影、錄像、電視、電腦等,正好可以使科學知識化抽象、深奧為具體、形象,這不僅能夠拓寬教師的教學途徑,使科學知識淺顯易懂,也能促使幼兒主動觀察、探索、思考,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獲得應有的知識技能。
例如,在《種子的旅行》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PPT多媒體課件,將原本不能感知的事物因為課件的放大、模擬、再現(xiàn)功能而變得淺顯易懂,讓幼兒直觀的了解植物種子的幾種傳播方式,讓幼兒通過圖片、視頻更多的了解自然,了解幾種不同的植物種子的生長過程,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也能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再比如在《動物的保護方法》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課件的觀看,利用放大、定格等播放功能使幼兒能夠真切感知并積極主動的去觀察、思考、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學會了將動物們進行歸類,同時更容易理解不同的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知識記憶更完整、深刻。
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設有趣、適宜的科學啟蒙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同時,多媒體課件可以由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而靈活演示,根據(jù)幼兒的理解情況隨意調(diào)整教學順序,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科學知識,使手段的運用與目標的培養(yǎng)得到高度一致。
三、有效操作指導,形成科學知識的建構(gòu)
《綱要》中指出,幼兒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認識不是靠教師單方向的傳輸,而是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與外部世界互相作用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幼兒主動積極構(gòu)建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的確,幼兒總是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愿望,他們是一個個充滿機智的生命,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活動的中指導作用,適時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與表現(xiàn),促進幼兒自主建構(gòu)科學知識。
例如大班科學活動“猜猜盒子里是什么”,在第一次操作中,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盒子里有什么呢?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覺等去試一試、猜一猜,引導幼兒接觸、感知,全面獲取信息。幼兒操作時,教師以肯定鼓勵為主去指導幼兒的探究活動。在第二次操作中,教師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問題:你認為盒子里是什么,就把相應的物體放進空盒里進行比較。在幼兒操作時,教師適時適度地以支持者的身份參與探究活動,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比較方法進行操作,設置障礙讓幼兒通過解決問題來進行操作,提出疑惑拓寬幼兒思維方式。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與材料的互動,讓幼兒自主經(jīng)歷觀察、比較、分析、推斷的過程,再向幼兒提出探究任務,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也放手給孩子操作、驗證自己猜測的機會,讓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凸顯了活動設計的價值所在。
總之,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的興趣與關心、豐富幼兒對自然界的了解與知識的重要途徑,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從活動課題、目標定位、材料準備、活動過程等多方面對科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與思考,幫助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積極思考,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獲得應有的知識技能。
【參考文獻】
【1】匡明霞.如何利用科學活動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J】.科教導刊,2010(4)
【2】陳亞芬.在活動中促進幼兒多元發(fā)展【J】.小學科學,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