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妍
摘要:《裘力斯·凱撒》是莎士比亞以古羅馬史為依據(jù)創(chuàng)作的一部悲劇。劇中的凱撒在生前和死后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生前的形象可以以“裘力斯”概括,而死后的“凱撒”恰恰被塑造為莎士比亞心目中的理想君王——開明君主的形象。雖然凱撒在劇中出場甚少,甚至早早死去,但他身死精神永存,正是這一精神鞏固著他的主角地位。
關(guān)鍵詞:形象;裘力斯;開明君主;精神
凱撒生前和死后的形象
凱撒生前形象 凱撒在劇中的初次出場是在民眾乙的口中:“我們今天要迎接凱撒,慶祝他的凱旋,所以才放了一天假?!比舾墒忻裨诒緫?yīng)工作的日子里拿著他們的生產(chǎn)工具走上街頭去迎接他的凱旋歸來,開篇中市民口中的凱撒仿佛是個成功的英雄。然而,在護民官看來凱撒并不值得去迎接:“為什么要慶祝呢?他帶了些什么勝利回來?他的戰(zhàn)車后面縛著幾個納土稱臣的俘虜軍長?”而民眾并未對這一連串的問句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甚至沒有給以回應(yīng),這不免讓我們懷疑民眾上街歡呼是否是真的拜服于凱撒的英雄魅力之下。在我看來,民眾的上街一方面是一種出于從眾的習慣,他們歡呼著迎來了龐貝,然后理所當然地以同樣的方式來迎接凱撒;另一方面,他們帶著職業(yè)的符號、穿著新衣服走上街是為了體驗一種原本只有貴族才能體會到的政治參與感,從而進入到“國家事務(wù)參與者”的身份里。無論出自哪種目的,市民們都會上街歡呼不管此人是否是“凱撒”,因此他們確實是不善思考的,在他們眼中凱撒的英雄形象不得不讓人懷疑。
凱撒在第一幕第二場正式上臺,他正因子嗣問題而焦灼憤恨。此處有一細節(jié):他讓安東尼在奔走的時候不要忘記用手碰一碰他無子的妻子的身體,因為有年紀的人都說,不孕的婦人要是被神圣的競走中的勇士碰了,就可以解除乏嗣的詛咒。這大段的臺詞在少言的凱撒身上是很少見的,但也恰恰說明他是很相信年長之人這類話的。在此處,凱撒仿佛與少言的善謀者、意志堅定者的形象背道而馳。
凱撒三次拒絕王冠的情形是以刺殺主力凱斯卡的口中說出的,他正嘲笑著凱撒在如此重要的場合下暈倒了過去,嘴邊還冒著白沫。不管凱歇斯是懷著對凱撒怎樣的偏見說出這些的,但凱撒死前在文中確實瀕于昏饋。這里凱撒的形象與一位聲名赫赫的英雄形象更遠了。
但是,莎士比亞將凱撒加冕這一具有里程碑的事件通過凱歇斯之口說出,除了作為凱歇斯借以試探勃魯托斯的劇情需要,為何要讓一個敵人帶著及其具有偏見的口吻說出呢?不難想象,如果是愚昧的市民們或是安東尼等人肯定會有較為合理甚至偏向凱撒的說法。
凱撒死后重塑的形象 在凱撒死后,莎士比亞首先安排了勃魯托斯對民眾進行了一段漏洞百出的演講,比如“你們寧愿讓凱撒活在世上,大家作奴隸而死呢,還是讓凱撒死去,大家作自由人而生呢?”不難看出這其中缺乏邏輯,而其后一連串的問句更可體現(xiàn),他并不了解民眾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此處勃魯托斯的臺詞不光是他對自己內(nèi)心良知的安撫,更是他想在群眾中獲取名譽。他對凱撒的評價自是一如既往地認為他有野心、是暴君。
而安東尼無疑是莎翁借此給凱撒重塑形象的人。他先是毫無阻礙的在勃魯托斯不在場的情況下向民眾傾訴他心中的凱撒,然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塑造了一個忠誠公正、英勇善戰(zhàn)、毫無野心的正人君子形象,逐漸說服著那些本就不善思考的群眾,這些在文本中都可以找到。于是,一個帶有光環(huán)的、連頭發(fā)都能作為后嗣貴重遺產(chǎn)的英雄凱撒出爐了,這是莎翁塑造了一個新的“凱撒”——一個理想的君王,一個開明君主的形象。
劇本最后出場的奧克泰維斯·凱撒,就是裘力斯·凱撒的一種延續(xù),更確切地說,是凱撒精神的一種延續(xù),就像鳳凰涅槃一般,奧克泰維斯終成就大業(yè)。
從“主角紛爭”角度談凱撒形象
通常而言,以人物命名的作品往往會以該人物為中心進而描摹他所經(jīng)歷的人間世事,描述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這樣的作品有很多,像《簡愛》《嘉莉妹妹》等。而《裘力斯·凱撒》作為一部羅馬劇,莎翁在此別具匠心。劇中并未將濃墨重彩的筆調(diào)置于凱撒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上,也并未詳細表現(xiàn)他的運籌帷幄、明察秋毫,而是將凱撒之死及其死后的情況作為重點編排對象。莎士比亞的這種安排不免讓人產(chǎn)生困惑:此劇是否應(yīng)以裘力斯·凱撒命名,而裘力斯·凱撒是否是此劇的主人公呢。
裘力斯·凱撒確是本劇主人公。勃魯托斯等叛黨的出場確實比凱撒多得多,但這都是為了具體說明謀殺行為的密謀過程及其嚴重后果,特別是要寫出凱撒死后謀殺者必將遭到懲罰,以達到對其殘忍行為的恐懼與憎惡的審美作用,從而側(cè)面襯托凱撒精神的偉大。這些反叛者和凱撒就像天平上正反兩個極端,他們的言辭行動越大張旗鼓,越能突顯凱撒之死的意義所在。
結(jié)束語
筆者認為,雖然本劇題目名為“裘力斯·凱撒”,但應(yīng)側(cè)重于“凱撒”二字。首先,劇本中每當出現(xiàn)“裘力斯·凱撒”均為“凱撒”,可以說“凱撒”之名便已很好的囊括了“裘力斯·凱撒”的形象。而裘力斯死后,代替著他以“凱撒”活著的便是“奧克泰維斯·凱撒”,奧克泰維斯承接著“凱撒”精神,最終創(chuàng)造了一個輝煌的帝國,可謂是“凱撒”的接班人?!皠P撒”傳承了下來,而莎士比亞所要強調(diào)的理想君主制亦“活”了下來。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