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平
小學語文教材中小說文本特征及教學策略研究
朱水平
小說成為小學語文教材意味著經過了故事化的創(chuàng)編,但其基本特征卻未改變。厘清教材中小說文本的基本特征,進而深入研究分析名師的典型教學案例,有助于教師自我反思小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的對策,使小說教學更全面、立體,更有小說味。
小說教學;本質特征;教學策略
當前小說教學存在著內容模式化、文體特征模糊、教學效率低等問題。相對其他文體,一線教師普遍覺得小說尤為難教。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首先要明晰不同文體的各自特征,然后找到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而才能引導學生感悟不同文本之間的差別之美。
在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小說的選編數(shù)量并不多,而且多數(shù)經過了故事化的改編,但萬變不離其宗,依然保留著小說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師了解教材中小說的基本特征,既有利于梳理提煉出小說文本中的語文元素,也對反思小說文本教學中的關鍵性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材中小說文本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敘述、虛構。特級教師鄧彤說過:“一篇小說可以沒有精彩的人物,也可以沒有復雜的情節(jié),但是不能沒有敘述,敘述是小說中最關鍵的東西。讀小說,首先要知道小說的靈魂是敘述?!盵1]“小說是一種敘事文學,是通過以敘述人的口吻敘述外界事物,來達到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目的的?!盵2]作者的主觀情感必須通過對事物客觀的敘述、描寫透露出來??陀^的敘述性成為小說重要的審美特征之一。同時,小說又是以虛擬的方式來豐富讀者的人生體驗。虛構的價值在哪里呢?古人云:“日抄古書,饑以當肉,寒以當衣,孤寂以當朋友,殷憂以當琴瑟?!毙≌f亦是如此,它用虛構創(chuàng)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然后讓讀者或感受到安慰、勸解,或借以調味,或豐盈心靈,或充實精神,或升華人格,這就是小說的真價值。讀小說的方式就是從敘述、虛構的角度去讀。
第二,篇幅短,容量小。小說本身篇幅較長,作為教材收入小學語文教材的大多是中外名家的短篇或片段。因其“短”,限制了它不能像長篇或中篇小說那樣來反映豐富復雜、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一般只限生活中一場景、一片段、一枝節(jié)。
第三,情節(jié)簡單。往往是高度典型化的,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能充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和小說主題思想。
第四,環(huán)境描寫精煉、集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雖然是具體的,但是并不冗長,往往是勾勒式的速寫。對營造氛圍、渲染情緒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五,著力刻畫主要人物。小說的成功,不僅歸功于其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而且有賴于書中所刻畫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如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收入的《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對“林沖式”典型語言的細致描摹,使得英雄有血有肉,只此“不敢,不敢”一句便將林沖這個人物形象中突出的個性特點——“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如何引導學生讀懂教材中的短篇小說,掌握讀懂小說的一般方法,提高小說的閱讀和鑒賞能力?以下,筆者結合特級教師薛法根執(zhí)教的蘇教版六下《半截蠟燭》談一談小說文本的教學策略。
《半截蠟燭》主要記敘了法國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將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里,并為之與德國軍官斗智斗勇的故事。文本是借助精心設置的故事情節(jié)來表現(xiàn)塑造人物形象的,薛法根老師緊緊圍繞這一點,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教學:
1.把握構思的奇妙處。
薛老師在教學開始就抓住了關鍵人物和主要事件,引導學生進行故事內容的概括。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主要人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進行思考。
師:反面人物要點燃蠟燭,正面人物要拿走蠟燭,這就形成了沖突。有沖突就形成情節(jié)。
師:小說寫了三次沖突,形成三個情節(jié),為什么給人的感覺卻不亂呢?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板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三個情節(jié)都是先寫反面人物,再寫正面人物的。
師:對,反面人物—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正面人物,這樣的寫法就叫交替敘事。
小說重在塑造個性化的人物,因此,矛盾和沖突便成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重要元素。分析小說的主要矛盾時要注意,主要的情節(jié)線索并不就等于作品所揭示的主要矛盾,而只有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才是主要矛盾。緊扣人物的矛盾和沖突,引導學生理清故事情節(jié),學生才能感受小說在情節(jié)構思上的秘妙之處。薛老師正是深諳此道,由小說人物入手,抓沖突、抓矛盾,感受其交替敘事的敘述結構,引導學生在初讀小說時聚焦小說寫法。
2.研究敘事的關聯(lián)處。
反思當下的課堂,教師經常讓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然而到底是讓學生復述一個個事件,還是將其連貫成情節(jié)進行講述呢?更多地關注事件的復述,就會忽略它們的前后因果關系,然而恰恰正是這些關聯(lián)才讓情節(jié)的發(fā)展顯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師:現(xiàn)在請你根據(jù)這篇小說的交替敘事情節(jié)圖來概括地講述這個故事。自己先在下面練習一下。
(生練習。)
師:我請一個同學來概括地講一講這個故事,就從“一天晚上,三個德國軍官闖進了伯諾德夫人的家”開始講。
生:……
師:滿意嗎?
生:滿意。
師:我不滿意。你這樣講故事有人聽嗎?沒人聽。所以我提出兩點,第一點,這些正面人物在解決這些麻煩的時候,是怎么解決的。例如伯諾德夫人不僅僅是拿出油燈,課文中有個關鍵詞,找到了嗎?
生:急忙。
師:吹熄蠟燭的時候是怎么吹熄的?
生:輕輕地吹熄蠟燭。
師:搬柴生火前面可以加上什么詞?
生:從容不迫。
師:還可以加上“借口”這個詞,借口搬柴生火,然后從容不迫地取走了蠟燭?,F(xiàn)在請你再來講一講這個故事??纯催@次能不能讓大家滿意。
生:……
師:滿意嗎?還不滿意。注意三個情節(jié)之間要有聯(lián)系。請你在三個情節(jié)之間再加上恰當?shù)脑~,不可以用“然后、接著”,找一找課文中哪些詞可以把情節(jié)和情節(jié)之間連起來。
在教學此課時,薛法根老師要求學生根據(jù)這篇小說的交替敘事情節(jié)圖概括地講述這個故事。在學生將一個一個的事件羅列出來后,他又提出概述的兩點要求:第一點,這些正面人物在解決這些麻煩的時候,是怎么解決的;第二點,敘述的時候要注意三個情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要用上表示前后因果關系的詞把它們連起來。在薛老師的步步引導下,學生將三個情節(jié)之間的因果關系較好地敘述出來了。
3.感受情節(jié)的跌宕處。
《半截蠟燭》是通過跌宕的情節(jié)來反映人物特點的典型范例。如何讓學生感受這種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感受人物在這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中展現(xiàn)出來的智慧與冷靜?
片段1:
師:作者為什么要寫三次麻煩?
生:因為解決麻煩的過程就是展示正面人物的智慧的過程。
生:麻煩不斷,故事才能曲折,更吸引人。
師:麻煩越多越能看出正面人物的智慧,麻煩越多越能凸顯正面人物的形象。這就是小說的秘密——一波三折?!叭虬坠蔷薄叭龤庵荑ぁ本褪沁@樣的典型例子。
片段2:
師:文章還藏著緊張的秘密,看這張情節(jié)地圖,你們有發(fā)現(xiàn)嗎?
生:全文都是圍繞“半截蠟燭”來寫的。
師:沒錯,這是全文的線索,這不是秘密,秘密是一眼看不出來的。誰還有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就了不得了,你就會寫小說了。
(生思考。)
師:看,麻煩來了,第一個出場解決的是誰?
生:伯諾德夫人。
師:麻煩又來了,第二個出場解決的是誰?
生:杰克。
師:麻煩再次來了,這一次出場解決的是誰?
薛法根老師以問題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三次麻煩?”“文章還藏著緊張的秘密,看這張人物出場的情節(jié)地圖,你們有發(fā)現(xiàn)嗎?”理解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重要內容。但理解小說中的人物性格或形象,要在人物之間的矛盾和關系中理解?!栋虢叵灎T》中的人物有兩種矛盾與關系:一是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矛盾,熄滅蠟燭與點燃蠟燭的關系;二是正面人物出場次序的矛盾,經驗豐富的成人與能力弱的兒童的關系。抓住了這兩組矛盾,就能在這兩組關系中分析人物性格與形象。在教學中,薛老師讓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地圖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小說人物的出場次序,這恰恰是形成小說情節(jié)跌宕美的寫作奧秘。
4.體悟語言的精妙處。
作家汪曾祺說:“語言不是外部的東西,是和思想內容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可以像橘子皮一樣剝下來扔掉,世界上沒有沒有語言的思想,也沒有沒有思想的語言,語言是小說的主體,不是附加的,不是可有可無的。”[3]薛法根老師在教學中以問題:“哪些地方讓你緊張?”“它是用什么辦法來制造這種緊張的?”為學生提供了發(fā)現(xiàn)小說語言特點和表現(xiàn)力量的路徑。
師:讀完這篇小說,你有什么感覺?
生:緊張。
師:哪些地方讓你緊張?它是用什么辦法來制造這種緊張的?仔細讀一讀課文,用筆畫下來。
生:我從“餓狼般的眼睛”讀出了緊張。
師:這種緊張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生:它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緊張。
生:它還用了環(huán)境描寫制造緊張。
師:“燭焰搖曳”可怕嗎?為什么這里會讓人覺得可怕?它用了一個什么關鍵詞?
生:最可怕。
師:是呀,有時候一個詞也能制造出緊張。
學生通過品讀發(fā)現(xiàn)人物的心理描寫、修辭手法、環(huán)境描寫、語言和神情描寫等等都是小說刻畫典型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法。如此抓住語言閱讀小說,對提高學生通過作品語言深刻理解其思想內容的鑒賞能力大有好處。
葉圣陶說:“凡是學習語言文字不著眼于語言形式,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睂W生多經歷幾次薛老師這樣的小說閱讀課堂,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小說鑒賞習慣。當然,合適的小說教學需要建立在準確地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沒有專業(yè)的解讀角度,教學中就不可能直擊小說的本質特征,更談不上帶領學生有意識地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語言密碼,去品味其中的妙處了。
[1]鄧彤.小說閱讀和小說教學[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曾祥芹,張復琮.文體閱讀法[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2.
[3]汪曾祺.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M].//汪曾祺.汪曾祺文集:文論卷.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
G623.2
A
1005-6009(2017)81-0022-03
朱水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實驗小學(江蘇南通,226300)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