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毛先
摘要: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國的小學生能夠對自身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進行充分利用,進而解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小學生就一定會真切感受到進行語文學習所具有的快樂和樂趣,這樣小學語文學習才能夠真正成為我國小學生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要將這一目標實現(xiàn),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當前時代不斷變化和發(fā)展進行順應,結合當今社會的不斷改革和進步,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施一定的創(chuàng)新,本文中,筆者就探究新課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50-01
1.激發(fā)興趣,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
教學中,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最主要的條件是促使學生具備學習的興趣。 "興趣"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激發(fā)其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那么,教師應如何激起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呢?關鍵在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每節(jié)課都需要根據(jù)各自不同的重點,精心設置,創(chuàng)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氣氛。哪怕一幅畫,一個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了。如在教學課文《鯨》時,可以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大大的"鯨"字,然后叫學生議論,猜猜教師的用意。學生熱烈地討論著:"老師的大字寫得漂亮。"有的說:"鯨字有魚旁,但鯨不是魚。"有的說:"因為鯨是最大的動物。"這時學生的興趣應運而生了。都在猜教師的用意。乘機讓學生速讀,瀏覽課文。體會老師的用意。課堂上,要放得開,就得讓學生自己提取信息。在學生知道鯨是最大的哺乳動物后,在"鯨"這個大字旁邊編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邊引導學生寫上"大",接著,讓學生分組各派代表上黑板寫上答案。興趣盎然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愉悅中了解到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在激發(fā)興趣同時,可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找課外書或到網(wǎng)絡查找最小的哺乳動物,把最感興趣的一點寫出來。讓學生把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聯(lián)結起來,開拓知識視野,舉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注重實踐,多方面感悟語言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學生們了解到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
3.培養(yǎng)師生自主互動精神
新課程的教學注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發(fā)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這充分說明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互助學習為主,否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勢必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互助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使之形成集體的智慧,要求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為前提,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討論,才能達到自主互助學習的要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設課堂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為對話人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達到或做學習的最佳效果。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體驗給予了抹殺,甚至忽略了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學法與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最優(yōu)結合,它真正關注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心靈的需要,從而使教法與學法相得益彰。培養(yǎng)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