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陳虹先
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策略
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陳虹先
對于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是七年級語文科目教學的重點,只有在課堂上教師完成知識的良好銜接,才能讓初入中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順暢和輕松,避免“聽不懂、學不會”等問題的出現。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中小學 語文 閱讀教學 銜接
“小升初”是學生在學習生涯面臨的第一次大型考試,對于升入初中后學生學習知識的銜接問題,一直都是教育者面臨的一個考驗。隨著現代教育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小學與初中知識銜接對于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者更改變教學思維、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把知識的銜接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去。對于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是七年級語文科目教學的重點,只有在課堂上教師完成知識的良好銜接,才能讓初入中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順暢和輕松,避免“聽不懂、學不會”等問題的出現。對于知識的銜接也考驗著一個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語文閱讀有其“廣泛性、隨意性、不好掌握”等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的閱讀教學,從而讓學生順利掌握小學和初中閱讀題做題技巧和方法。
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學習,語文閱讀理解十分考驗著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和思維理解能力,剛剛升入中學的學生,還沒有擺脫小學的教學模式,由于年齡較小,接觸的知識面也較窄,所以知識儲備量有限,很難一下子掌握初中閱讀題的題型特點和做法。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去廣泛的閱讀,去閱讀中學的閱讀理解的文章,和中學的語文課文,讓學生對初中的語文閱讀學習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鍛煉學生對于初中語文閱讀的認識。在熟悉了相關的題型和閱讀形式之后,就增強了學生在初中閱讀學習中的自信心,中學的閱讀題型和閱讀內容與小學有很大的差別,只有讓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熟悉了相關的中學閱讀特點,才能開展相關閱讀作答方面的教學。
比如,在七年級閱讀文章《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的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這種說明文的寫作特征,因為這種文體的文章在小學閱讀中很少見,所以要讓學生熟悉這種題型的變化。然后,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做題中不局限于這一篇文章,要去尋找與這篇文章相似的文章來仔細閱讀,通過廣泛的閱讀掌握不同文體的結構特征和語言形式,對于學生接下來初中語文閱讀的學習有重要的幫助。當然,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進行相關文章的查找和閱讀,從而鍛煉學生適應不同題型的能力,促進學生順暢地完成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期。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小學語文掌握的閱讀的學習習慣和技巧,是小學階段積累的寶貴財富,學生不能因為到了初中閱讀題型的變化,就放棄了以前掌握的好的做題方法。而是要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學習中,繼續(xù)運用好的做題技巧,并在不斷的做題中完善和創(chuàng)新相關的做題方法。因為語文學習就有一致性和聯(lián)系性等特點,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習同初中階段的學習并不是完全分開的,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做題方法都有內在的聯(lián)系,所以學生要在初中閱讀的作答過程中,溫習小學學到的有關閱讀的知識,選擇有助于自己學習的部分繼續(xù)使用和發(fā)揚,對于那些不符合初中閱讀學習的部分,要果斷的放棄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小學知識相聯(lián)系,發(fā)揮答題技巧的通用性和一致性。
比如,在閱讀文章《詹天佑》的答題過程中,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接觸過很多有關人物記傳類的閱讀文章,所以學生在答題時不自然的就會運用小學所學的答題方法和技巧,這樣做答并沒有錯,不僅有利于學生調動知識儲備,還有利于學生迅速掌握初中閱讀理解的答題模式,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在整個的學生作答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指導和監(jiān)督運用,指導學生對小學的閱讀方法進行正確的篩選,從而選出正確的方法和技巧來運用,對于學生呆板的使用小學答題技巧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重點的教育和指導,讓學生認識到初中與小學的不同,從而讓學生主動探尋正確的初中答題方法,完成中小學閱讀知識的銜接。
要想完成對閱讀題的正確做答,光掌握了答題技巧和答題方法還是不夠的,學生還需要在做答完后進行反思和總結。思考小學語文閱讀與初中語文閱讀從形式上到答題技巧上的異同,從而對中小學不同階段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學生總結小初閱讀題異同的過程,其實也是對學生心里的調節(jié)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初中閱讀是什么,掌握初中閱讀的做題方法,從而不再懼怕初中閱讀題,這樣學生以一個輕松的心態(tài)再進行初中閱讀做答時,就可以自覺地運用小學知識,形成中小學知識的無縫銜接。
比如,在閱讀文章《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初中的閱讀理解文章不同于小學的閱讀文章,小學閱讀文章的思想感情多是直接抒發(fā)的,而初中閱讀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感悟才能得出正確的情感體驗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思維的引導和鍛煉,讓學生從文章思想感情這一塊,理解到中小學閱讀情感上的差異。“月是故鄉(xiāng)明”是一篇典型的思想性很強的文章,很適合鍛煉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尋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在作答閱讀題目時,運用小學的閱讀技巧,在作答有關思想感情的問題時,著重鍛煉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切身的體驗,了解中小學閱讀的異同點。
要做到中小學語文閱讀良好的銜接,學生要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感知初中階段題型的變化,同時又不忘記小學所學到的答題技巧,做到溫故知新、為我所用,還要時時進行思考總結,真正理解中小學閱讀的異同,讓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不斷檔、不陌生。
【1】張曉春.小學六年級面向初中一年級語文教學銜接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 2013
【2】滕蕾蕾.六年級與七年級語文教學有效銜接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4
【3】王小麗.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銜接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14
【4】張瑩.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 ,2013
【5】王海霞.中小學記敘文閱讀教學銜接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 ,2012
【6】周艷.小學與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銜接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