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沂源縣第一中學 劉玉珍
數列問題的幾個創(chuàng)新視角
■山東省沂源縣第一中學 劉玉珍
數列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是高考的熱點,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高考對這部分知識的考查題型多樣,其中解答題的難度也較高??v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關于數列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數列本身的知識,主要是等差(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二是數列與其他知識的交匯,如與函數、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數、解析幾何等知識的結合;三是數列的應用問題,主要是增長率、分期付款等。下面介紹高考考查數列問題的新視角,供同學們學習時參考。
視角1:與組合交匯
是否存在等差數列{an},使等式對一切n∈N*成立?試證明你的結論。
思路:從特殊出發(fā),推測一般,邏輯驗證。
解析:假設存在等差數列,使題中等式對一切n∈N*成立,則n=1,2,3,4時該等式必成立,將n=1,2,3,4依次代入題中等式,可求得a1=2,a2=3,a3=4,a4=5。由此推測通項公式an=n+1,證明如下:
視角2:與向量、解析幾何交匯
如圖1,直線y=k x上有一系列點P1_,_P2,P3,…,Pn,…,已知n≥2時,設線段P1P2,P2P3, P3P4,…,PnPn+1的長分別為a1,a2,a3,…,an,且a1=1。
(責任編輯 王福華)
(1)求出a2,a3的值,并寫出an的表達式(用n表示);
(2)設點M(n,an) (n≥2,n∈N),證明這些點中不可能有兩個點在直線y=k x上。
圖1
思路:將已知的向量等式變形,得到一個關于向量長度的數列遞推式。
解析:(1)由得
(2)假設A(m,am),B(t,at)兩點均在直線y=k x上,其中m≠t。則有am=k m,且 at=k t,所以所以即所以m=t。這與m≠t矛盾,故在這些點M(n,an)(n≥2,n∈N)中不可能有兩個點在直線y=k x上。
如圖2,在直角坐標系x O y中,有一組對角線長為an的正方形AnBnCnDn(n=1,2,…),其對角線BnDn依次放置在x軸上(相鄰頂點重合)。設{an}是首項為a,公差為d(d>0)的等差數列,點B1的坐標為(d,0)。
(1)當a=8,d= 4時,證明:頂點A1、A2、A3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圖2
(2)在(1)的條件下,證明:所有頂點An均落在拋物線y2=2x上;
(3)為了使所有頂點An均落在拋物線y2=2p x(p>0)上,求a與d應滿足的關系式。
思路:數列與解析幾何相結合,常常通過點的坐標來聯系。(1)要證三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只要說明它們的斜率不相等就可以了。(2)要證明點在曲線上,就是要證明點的坐標滿足曲線方程。(3)要使所有的點在曲線上,只要使第n個點的坐標滿足曲線方程,就可以尋找到關系式。
解析:(1)由題意可知,A1(8 ,4), A2(1 8,6),A3(3 2,8),所以
因為kA1A2≠kA2A3,所以頂點A1,A2,A3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2)由題意可知,頂點An的橫坐標xn=頂點An的縱坐標
因為對任意正整數n,點An(xn,yn)的坐標滿足方程y2=2x,故所有頂點An均落在拋物線y2=2x上。
(3)解法1:由題意可知,頂點An的橫、縱坐標分別是消去n-1,可得
為了使所有頂點An均落在拋物線y2= 2p x(p>0)上,則有解得d=4p,a=8p。
故a、d應滿足的關系式是a=2d。
解法2:點A1(x1,y1)的坐標為
因為點A1(x1,y1)在拋物線y2=2p x上,所以
又 點 A2(x2,y2)的 坐 標 為且點A2(x2,y2)也在拋物線上,所以由解得a=2d。
故a、d應滿足的關系式是a=2d。
點評:對于數列與解析幾何相結合的問題,這里是以正方形的對角線為數列的項,通過它得到An的坐標作為數列中的項,將數列與解析幾何結合起來。這類題的綜合性和探索性較強,知識的交匯清新自然且難度較大,能有效地考查深層次的數學品質和數學綜合素質,因而極易在高考中出現。
視角3:與概率交匯
A,B兩人拿一顆骰子每人連續(xù)拋擲兩次做游戲(每拋擲兩次算一次實驗),規(guī)則如下:若擲出的點數之和是3的倍數,則由原擲骰子的人繼續(xù)擲;若擲出的點數之和不是3的倍數,就換對方擲。第一次由A開始擲,設第n次由A擲的概率為Pn,求Pn的表達式(用n表示)。
思路:分類討論確定Pn的遞推關系,再求Pn的表達式。
解析:兩顆骰子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6×6=3 6種,由題意可知,第n次由A擲有兩種情況:
由于這兩種情況是互斥的,因此Pn=,其中n≥2。
又P1=1,所以數列是以P-1為首項,為公比的等比數列。
(1)求P1和P2的值;
(2)求證:Pn+2-Pn+1=-
(3)求Pn的表達式。
解析:(1)P1為到達點(0,1)的概率,要到達(0,1)只有按向量a移動才可能,故。P為到達點(0,2)的概率,要到達
2(0,2)有兩種方法,第一種直接按向量b可到達;第二種兩次都按向量a走,故
(2)M點到達點(0,n+2)有兩種情況:①從點(0,n+1)按向量a=(0,1)移動;②從點(0,n)按向量b=(0,2)移動。所以Pn+2=(Pn+1-Pn)。問題得證。
(3)由(1)(2)知{Pn+1-Pn}是以P2-P1=為首項,-為公比的等比數列,所以所以又因為所以Pn=
點評:遞推問題是數列中的重點知識之一,本例若撇開概率知識,單純地由Pn+2-,求 Pn的表達式,則其難度遠低于高考中數列試題的平均難度,現一旦與概率知識交錯綜合,難度就大增,要不是(1)、(2)兩問的引導與鋪墊,我們一時難以想到用遞推數列來求解。
視角4:與函數、不等式交匯
已知函數f(x)=l n(2-x)+ a x,在x∈(0,1)內是增函數。
(1)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2)若數列{an}滿足a1∈(0,1),an+1= l n(2-an)+an(n∈N*),證明:0<an<an+1<1;
(3)若數列{bn}滿足b1∈(0,1),bn+1= 2 l n(2-bn)+bn(n∈N*),問:數列{bn}是否單調?
解析:(1)對一切x∈(0,1)恒成立。當x∈(0,1)時,所以a≥1。
(2)由(1)知,當a=1時,f(x)在(0,1)上是增函數,所以f(0)<f(x)<f(1),所以0<f(x)<1。
要證0<an<1,可用數列歸納法:
當n=1時,a1∈(0,1)成立,假設當n= k時,有ak∈(0,1),則當n=k+1時,ak+1= l n(2-ak)+ak符合上述函數f(x)=l n(2-x)+x的條件,所以0<ak+1<1成立。故0<an<1成立。又an+1-an=l n(2-an)>0,所以an+1>an所以0<an<an+1<1。
由0<2-b2<1,知b3-b2<0?b3<b2。
由b1<b2,b2>b3,知數列{bn}不單調。
點評:本題是一道很有味道的題目,特別是第(3)問通過特殊化來說明函數不單調。
視角5:與三角函數交匯
證明:要證α、β、γ成等差數列,因為α、 β、γ是銳角,只要證
所以α、β、γ成等差數列。
(責任編輯 王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