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呢?筆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摸索出了幾條做法,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創(chuàng)設民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
民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是三維目標達成的基礎,一方面有利于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達到教學關系的優(yōu)化;另一方面有利于縮短學習者與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心理距離,達到學生與教材之間關系的優(yōu)化。讓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易”“趣”“活”,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課時,我是這樣拓展延伸的:面對父愛和母愛各自的特點,談一談你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講講自己對父母做得特別不好的一件事情。現(xiàn)在的我們應該怎樣來愛自己的父母呢?這是一個貼近生活、很有意義的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話匣子被打開了。學生可以去反觀自己,思考或許他們之前沒有思考過的與父母關系的問題,從而在交流討論中受到啟發(fā)與教育,在情感上得到一次熏陶與洗禮。就這樣,在具體的情境中,縮短了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創(chuàng)設了民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以實現(xiàn);在課文學習中對語文語言的使用,與教材之間的互動對話等,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維目標也得到了落實。
二、提供情感體驗的時間與空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熢诮虒W中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課文的美。這樣做,能直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使學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教師還應該用飽蘸感情的語言喚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學習《陳情表》時,我是這樣說的:“‘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裊裊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課前讓學生搜集關于孝的諺語以及孝的故事,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一條條飽含哲理的諺語,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陣陣聲淚俱下的演講,深深地打動了學生,他們立志要發(fā)奮圖強,用自己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除體驗了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還體驗到了學習內(nèi)容中所隱含的語文學習方法與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甚至文化意義。教師只有給學生提供了體驗的時間與空間,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
三、注重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
原來的課堂只是一維的課堂,是因為教學太重結(jié)果太輕過程,注重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是三維目標達成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
例如,在學習《蜀相》時,我是這樣做的:課前積累關于諸葛亮的對聯(lián),了解關于諸葛亮的故事。提示學生可以利用手頭的資料,也可以上網(wǎng)查詢相關資料。然后在課上比比看誰積累得多,誰對課文理解得深刻,誰講解得繪聲繪色,最獲學生好評。這一任務布置下去,學生們熱烈響應,積極參與,結(jié)果那次的課上得相當成功。
創(chuàng)設民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情感體驗的時間與空間和注重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我目前探索到的使三維目標達成和諧統(tǒng)一的主要途徑與方法。三維目標是從整個課程角度提出來的,在不同學習內(nèi)容的語文課堂中,應該還有更多更好的實踐方法。因此,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單位:河南省鎮(zhèn)平縣雪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