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彥良
【摘 要】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初中政治課需要汲取生活的養(yǎng)分。本文闡明了初中政治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并結合教學實踐敘述了實施政治“教學生活化”的三個策略:以生活經(jīng)驗引入政治課題、把生活問題注入教學過程、用生活情景拓展教學內(nèi)容。
【關鍵詞】生活 政治教學 生活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55
政治課程具有知識點多,政策性強,深奧難懂的特點。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們對于政治課的學習普遍缺乏興趣,導致理解膚淺,難以理解與應用。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筆者嘗試政治生活化教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促進知識的消化與理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經(jīng)驗引入政治課題
在備《家庭保護》一課時,我尋找了很多父母不履行對子女義務的鮮活案例,如遺棄子女,以不當?shù)姆绞浇逃优?,希望通過這些案例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家庭保護的內(nèi)容。學生的反映是積極的,也順理成章地歸納出家庭保護的內(nèi)容:“家長要履行對子女的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要尊重、教育、引導未成年子女……”從表面看,這樣的課堂似乎達到了教學的目標。其實不然,學生知道了,理解了,可是他們的情感并未得到滿足,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并未得到升華。因而我認為這里的敗筆就在于未能喚醒學生,觸動學生。
其實最能觸動學生的不就是學生自身的經(jīng)歷了嗎?于是我把教學設計重新修改。我先以學生關注的熱點《爸爸去哪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大家都喜歡《爸爸去哪兒》的節(jié)目,有誰知道該節(jié)目引進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呢?”學生一下子就爭論開來了,“是因為父親很少時間陪孩子”其中一個學生答道?!澳谴蠹业陌职謰寢層袥]有盡責任,照顧好大家呢?是媽媽花的時間多還是爸爸花的時間多呢?爸媽為我們做過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把父母愛自己的經(jīng)歷在小組里分享吧!”在講述自己爸媽為自己付出的時候,我看到有的同學紅了眼睛,還有的在悄悄地抹眼淚。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學生都回想起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他們的表達欲望得以激發(fā),熾熱的感情得以喚醒,同時也真正地體味到了家庭保護的內(nèi)涵。
二、把生活問題注入教學過程
幾年從教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規(guī)律:只要我在課上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哪怕只有一小點,絕大部分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特別認真,有的還要求再講,此刻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tài),課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所以,教師應該也有這方面的積累,這也恰恰是一個教師的素養(yǎng)所在,因為你所給學生這方面的知識越多,學生就越容易感興趣,課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課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學生會對你產(chǎn)生欽佩之情,學生的注意力也就會相對集中,課堂效率就有了保證。
我在講《自尊自愛》一課中講到“恥辱戒指”的故事,學生很容易理解故事中學校給每屆畢業(yè)生給予一枚恥辱戒指的旨意:讓他們謹記過去曾經(jīng)所犯的過錯。這時候我留意到了學生桌面的成績單,記錄著每次成績和進步、退步的情況。
于是我靈機一動:“為什么有的同學愿意在桌面上貼著自己的學習成績單呢?即使里面記錄著他們曾經(jīng)失敗的經(jīng)歷?!蓖瑢W們頓時沸騰起來了,“這是讓我們記住失敗的教訓,同時那些進步的經(jīng)歷也提醒我們要汲取成功的經(jīng)驗呀!”其中一個學生回答……第二天來到班上時,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都在桌面上張貼了自己的成績單,有的還添加上了勵志名言呢?學生不但懂得了什么是自尊自愛,也在生活中踐行了自尊自愛,我感到十分滿足。
三、用生活情景拓展教學內(nèi)容
實踐證明,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距離越近,效果越好。有些生活情境學生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歷過但不能在課堂上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為此,教師要通過展示圖片,播放視頻、語言敘述等手段把問題情境生動地模擬出來。比如在講授“自立自強”內(nèi)容時,我根據(jù)學生生活中的現(xiàn)象創(chuàng)設了幾個情境,1.“這樣真省事!”:小李做作業(yè),從不愿自己思考,總是偷偷抄同桌的作業(yè)。2.自從上了初中,住校以后,小銳開始懂得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與生活時間。3.“媽,你來學校接我,我沒坐過公交車?!彪m然小殷家離學校很近,但每逢周五總要媽媽來接自己。4.“媽媽,我能自己洗衣服了!”:新學期,住進學校宿舍的小帆學會了自己洗衣服。
接著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驗或耳聞目睹的情況分析以上四種現(xiàn)象。學生們對自己安排生活的小銳和學會自己洗衣服的小帆表示認同和贊賞,同時指出那種抄襲作業(yè)和依賴父母的學生是缺乏自立自強精神的表現(xiàn)。紛紛表示在學習和生活應該自覺培養(yǎng)自立自強的精神,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懂得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結合我校大部分學生在學校住宿的情況,為了讓七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更好踐行自立自強,我進一步設置了以下情景,1.下午5點20分放學,晚上7點上課,這段時間,你怎樣安排?2.本周班主任請假了,你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3.老師提議讓你擔任班長,可是媽媽反對,認為這樣會影響學習,你該怎么辦?4.每個星期,爸爸給你150元,你怎么用?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各抒己見,這樣的情景設置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爱攲W生能夠學以致用,他們學得最好?!敝挥挟攲W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或解決實際問題時,才能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豐富知識并探索新知識。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和理解知識點,同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總之,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課堂的空間就有多大。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資源,一旦教師通過有效形式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相互融合起來,就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樹立并踐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這樣的課堂教學魅力無窮,值得我們用心嘗試。
參考文獻
[1]吳常春對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幾點認識《文科愛好者》2010年8期.
[2]鄭尚周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探討《中學課程資源》2016年6期.
[3]彭剛淺談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學《新課程·中學》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