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欣
兒童詩是以兒童為主體接受對象,適合于兒童欣賞、吟誦、閱讀的詩歌。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數(shù)量不少的兒童詩,為使這些兒童詩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表達方面發(fā)揮獨特的作用,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聽記兒童詩,積累詩的語言
詩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語言不僅生動、凝練,而且具有極強的張力。現(xiàn)在的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優(yōu)秀兒童詩。這些短小、簡單、有趣、優(yōu)美的兒童詩深受學生喜歡,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讓學生聽記兒童詩,引領學生積累詩的語言。
如,在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時,我讓學生靜靜地聽老師誦讀,并且提出要求——“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之前,我還想變成什么?看看誰能聽得準,記得牢,說得清?!边@一問題的設計目的在于把篇幅較長的兒童詩進行分解,讓每個學生都至少能記住一兩句詩。這樣一遍遍重復地聽、記,使學生在無意識中熟悉了兒童詩的語言表達。這樣經(jīng)常地練習,不斷地聽記,學生就會積累大量詩的語言。
二、誦讀兒童詩,培養(yǎng)語感
自20世紀20年代夏丏尊先生等人提出“語感”這一概念以來,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探索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教學途徑。兒童詩不僅語言優(yōu)美、簡潔、流暢、口語化,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具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因此,經(jīng)常指導誦讀兒童詩,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
兒童詩中一般會出現(xiàn)大量的形容詞。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中的一段描寫:“我想變一條小魚/游入清凌凌的小河。我想變一只蝴蝶/在花叢中穿梭。我想變一只蟈蟈/歌唱我們的生活。”如果能指導學生在形容詞前加以停頓和強調(diào),并注意朗讀的音調(diào)和速度,就能幫助學生找到詩歌語言的變化,感受到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當兒童以天籟般的童聲反復誦讀這些句式的時候,童詩便以天使般的面容進入了兒童的心靈世界。這時我再配以音樂,讓學生加上動作反復吟誦,在吟誦中讓學生充分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語感就會自然形成。
三、編寫兒童詩,體驗創(chuàng)作樂趣
詩是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學樣式。它符合兒童求新、求美的天性。在讀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作后,學生有了寫詩的熱情。這時,我們就要引導學生針對某一想法恰當?shù)赜迷姷恼Z言表達出來。從模仿開始,在模仿中慢慢學習創(chuàng)作的技巧、表達的方法,如詞語替換、給詩歌續(xù)尾等練習。引導學生寫詩還需要掌握一定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讓詩變得生動、有顏色。
如在教學“我想變……”時,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詞語替換,“我想變威武的稻草人”“我想變溫暖的陽光”,再由點到面地進行仿寫“我想變威武的稻草人/守護我們的糧食。我想變一只蜜蜂/在花叢中跳舞。”當兒童的模仿成為習慣,兒童的創(chuàng)造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一個學生就寫了《雪花》:“冬天到了/北風吹了/下起雪了/世界白了。我說:‘小雪花,你真潔白。雪花不說話,帶我去看,火紅的梅花/翠綠的松柏?!痹趯W生眼里,白色的雪花也會變得多姿多彩,多美好啊!
通過以上做法,學生不僅接受了規(guī)范的語言訓練,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同時還能嘗試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這更使我堅信,只要堅守兒童詩教學的主陣地,開發(fā)出學生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能力,就能奏響他們心中詩的琴弦。
(作者單位:山東青島市虎山路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