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逆極,足食強身
菜品制作/李純靜(營養(yǎng)師)
菜品設計、點評/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副教授、高級營養(yǎng)師 孫麗紅
每年1月20日前后為大寒節(jié)氣。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由于氣候寒冷,人體內(nèi)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yǎng)素的分解加速,故此時應增加熱能,提高機體對低溫的耐受力,補充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鴨肉、雞蛋、魚、牛奶、豆制品等食物為主。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易于消化吸收,還可增加人體耐寒和抗病力。但對于肥胖者而言,應忌肥甘厚味。
醫(yī)學研究表明,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關系密切。根莖類蔬菜的礦物質含量較多,如胡蘿卜、百合、紅薯、藕等,冬季可多攝取。同時可適當多食鈣、鐵、鉀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海帶、芝麻、豬肝、牛奶、香蕉等。
古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yǎng)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故冬季每天早晚可適量食粥,如陳皮粥、羊肉粥、黃精粥、核桃粥等,以溫養(yǎng)脾胃、補充營養(yǎng)。
1. 姜末刀豆
原料:刀豆300克,紅辣椒半個,姜適量。
做法:刀豆去頭,切成條狀,紅辣椒切成和刀豆一樣的條狀,一起放入開水中燙熟后撈出。姜切末。將刀豆條、辣椒條、姜末放入碗中,加鹽、味精、糖、麻油,攪拌均勻。食用時淋少許醋。
點評:刀豆具溫中下氣、止嘔逆、益腎功效。生姜味辛性溫,可溫中散寒、發(fā)汗解毒、健胃止嘔?,F(xiàn)代研究表明,生姜所含的姜辣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多元酸人參萜三醇具有抗腫瘤作用。
適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尤其適合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者。陰虛內(nèi)熱、熱盛者忌食。
2. 雙冬菜心
原料:菜心300克,水發(fā)冬菇50克,冬筍50克,肉湯適量。
做法:水發(fā)冬菇去蒂、洗凈、擠干水分。冬筍切厚片,菜心洗凈。炒鍋置于旺火上,加油,放入冬菇、冬筍略煸炒,加鹽、醬油、白糖、味精、肉湯,燒開后轉小火。另起一鍋,加油,放入菜心,煸至酥軟油綠,加鹽、味精、肉湯,燒片刻后撈起(菜湯不用),擺盤(如圖)。開大火,將“雙冬”收稠湯汁,用水淀粉勾芡,加少許熱油,推勻,裝盤。
功效:本款菜肴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冬季增強食欲和營養(yǎng)的較好選擇。冬菇不僅味道鮮美、嫩滑可口,還含有蛋白質和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促消化、降血壓、抗癌等功效。中醫(yī)認為,冬菇可益胃氣。冬筍質嫩味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可促進腸道蠕動。冬筍還具有和中潤腸、解渴除煩、利隔爽胃、利尿通便等作用。
適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不宜多食。
3. 蟲草燉老鴨
原料:蟲草花10枚,老雄鴨1只,蔥、姜適量。
做法:將老鴨洗凈,去內(nèi)臟,放入砂煲內(nèi),加蔥、姜、料酒、清水,用大火燒開,撇去血沫,改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加入蟲草花,燉至老鴨爛熟,加鹽即可。
功效:本款膳食對于腎虛所致腰膝酸痛、咳喘、遺精者,較為適宜。湯中所用蟲草花并非冬蟲夏草,而是一種菌菇,營養(yǎng)價值豐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yǎng)素,性價比較高。老雄鴨溫陽補虛,與蟲草花一起燉服,可補虛損、益肺腎、止咳喘,適合身體虛弱、腎氣虛、久咳虛喘者。
適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尤為適宜。
4. 雞蛋杞子餅
原料:雞蛋2個,枸杞子10克,面粉200克,蔥花適量。
做法:面粉加水調(diào)成面糊,雞蛋打入面糊中,放入蔥花、枸杞子,加少量鹽、白胡椒粉、味精,拌勻。平底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將攪拌好的食材慢慢倒入鍋中,攤平。一面煎成形后,再煎另一面,待兩面金黃酥脆即可出鍋。
功效:枸杞子是家喻戶曉的藥食兩用品,可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腎氣虛者冬季多食枸杞子有一定的補益作用。歷代醫(yī)家對肝腎不足所致的視力下降、見風流淚、眼花目暗、兩眼干澀等,常加用枸杞子,療效甚佳?,F(xiàn)代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鐵、鋅、磷、鈣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所含枸杞多糖有助改善新陳代謝、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等。
適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枸杞子屬滋潤之品,故有實熱、腹瀉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