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秀
摘要:小額信貸在農村金融領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通過對目前國內外學者在扶貧開發(fā)小額信貸方面的研究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對小額信貸效應的相關理論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以展示此領域的研究現狀。
關鍵詞:扶貧開發(fā);小額信貸;扶貧工具
小額信貸作是適應農村金融發(fā)展的金融創(chuàng)新形式,是一種解決農民貸款難,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一種成功信貸模式。小額信貸的目的是幫助弱勢群體自我發(fā)展,貸款對象是貧困農戶,為貸款對象提供相關的種、養(yǎng)、加工、經商等方面的技術和信息,組織各種培訓活動,使貸款對象及時掌握相關技術。小額信貸通過激勵貧困農戶將資金、技術、信息用在其選擇的生產經營項目上,促進貧困農戶之間互相擔保、互相幫助、互相督促,使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白我發(fā)展能力得到不斷增強,以達到使貧困人口早日擺脫貧困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追求更長遠的發(fā)展。目前,小額信貸在農村金融領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小額信貸己不僅僅致力于扶貧,更加關注的是為盡量多的中低收入群體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為此,文章主要對扶貧開發(fā)小額信貸研究做相關綜述,以展示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
信貸支持的短缺阻礙低收入人群脫貧致富,不利于扶貧工作的開展。Augusto de la Torre,Juan Carlos Gozzi,Sergio L. Schmukler(2007)根據拉丁美洲的經驗,表明信貸渠道的短缺阻礙了低收入家庭和小型企業(yè)為回報高的投資項目融資,這對經濟增長和扶貧是不利的,同時認為金融市場中政府部門的作用有限,應該加強與私人部門的合作,進行金融創(chuàng)新以拓寬信貸渠道。Nikhil Chandra Shil(2009)指出貧困人群需要資金和建議來擺脫貧困,格萊珉模式應該被用于更多的商業(yè)渠道。當貧困人群或小型企業(yè)不能夠從正規(guī)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時,格萊珉模式將通過拓展信貸資助的范圍以幫助弱勢群體。謝地和孟勐(2013)應培育專門為農戶提供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無抵押小額信貸服務的新型農村小額信貸機構,以彌補商業(yè)化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供給不足,為貧困農戶和傳統(tǒng)種養(yǎng)業(yè)農戶提供農業(yè)生產扶持資金,以利于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及經濟和社會地位,促進農村經營方式變革。劉成玉,徐丹(2014)指出小額信貸是我國農民獲取金融服務的重要途徑。楊成章(2015)認為資金短缺是當前農村生產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正規(guī)農村金融機構的產品單一,手段相對落后,導致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無法滿足農戶需求。巴曙松和游春(2015)認為資金短缺的不良循環(huán)嚴重制約了小微型企業(yè)的發(fā)展。
小額信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扶貧工具。杜曉山(2008)認為小額信貸的優(yōu)勢在于為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以及在探索金融服務的創(chuàng)新模式方面具有低成本研究和實踐的功能。周善葆(2009)根據百色市扶貧開發(fā)的經驗和啟示,對西部山區(qū)扶貧開發(fā)和農村經濟發(fā)展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肯定了信貸支持在扶貧開發(fā)中的作用。Jagannath K和Khemnar(2013)認為小額信貸活動對印度的貧困人口有積極作用。小額信貸工作的開展就是使貧困人口盡可能獲得高品質金融服務,不僅包括信貸,還包括儲蓄、保險和基金轉換。伍艷(2013)運用Likert五級量表以及層次分析法,對南充廣元貧困縣26個鄉(xiāng)鎮(zhèn)的調研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fā)現小額信貸對貧困地區(qū)農戶收入以及農戶受教育程度的改善具有較強的支持力度。萬方和陶曉紅(2013)認為相對于政府補貼的扶貧貸款,小額信貸能對客戶產生更大的生產激勵,以保證較高的還款率及項目持續(xù)性。P.W.N.A.Kumari,P.J.Kumara Singhe(2014)通過對馬特萊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項目的研究,認為小額信貸有利于扶貧工作,小額信貸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為健康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Tanya Sharma,Rohini Singh,Hamendra Kumar Porwal(2014)根據德里數據分析顯示小額信貸對提高生活水平、減少貧困和婦女賦權方面有積極作用。Gambo Babandi Gumel(2014)通過對西北尼日利亞地區(qū)的調查數據的分析,結果表明小額信貸對家庭收入、資產、子女教育和消費方面有積極影響,是一種強有力的扶貧工具。
小額信貸在扶貧開發(fā)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應對小額信貸模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提供更為完善的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不同貧困人群和小微企業(yè)的資金需求,同時增強小額信貸的可持續(xù)性。C.M.Sashi(2010)建議除了給貧困人群提供信貸外,還必須提供其他的金融服務,包括戰(zhàn)略咨詢和協(xié)助選擇市場。咨詢服務的提供有利于監(jiān)管,提高貸款償付能力。根據貧困程度的不同,捆綁信貸和咨詢服務也應該不同,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E.A.Parameswara Gupta和Manjunatha C.T.(2013)認為“自助小組銀行聯(lián)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扶貧小額信貸形式,在班加羅爾城市通過自助小組和非政府組織成功地將銀行小額貸款普及到貧困人群。邱峰(2013)倡導建立小額信貸保險制度,認為其在服務“三農”、創(chuàng)新銀保合作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可以為小額貸款中的信用風險提供保險服務與支持。Stephen Mago(2014)提出一種新的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小額信貸—生計模式”。Stephen認為扶貧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減輕貧困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靶☆~信貸—生計模式”是小額信貸和可持續(xù)生計框架的結合。這種模式可以提高扶貧效率,通過生計和小額信貸之間的聯(lián)動使貧困人口獲利以實現脫貧。馬濤和郭沛(2014)認為小額信貸機構要想獲得更大的成功還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外部支持體系,而政府和小額信貸行業(yè)組織在其中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小額信貸有助于扶貧開發(fā)發(fā)作的開展,但小額信貸機構的經營效率還需進一步提高。袁吉偉(2012)利用DEA模型對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越南、柬埔寨8個亞洲國家109家小額信貸機構的經營效率進行研究和分析。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亞洲小額信貸機構整體效率不高,可以通過改進信貸技術、內部資源配置、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措施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
大多數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從國家層面上探討小額信貸在扶貧開發(fā)工作中的作用。鑒于小額信貸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未來的研究可以依據和運用供求理論、產品創(chuàng)新理論、風險管理理論和信貸績效評估方法對滇西邊境扶貧開發(fā)小額信貸進行綜合性研究,尋求一個連接滿足農戶信貸需求、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安全供給和推進滇西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與脫貧步伐的橋梁。
參考文獻:
[1]P. Kumari and P. Singhe,“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Mirofinance Project: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tale Distri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vol. 3,no. 2,pp.84-96,2014.
[2]A.d. l. Torre, J. C. Gozzi and S. L. Schmukler,“Innovative Experiences in Access to Finance:Market Friendly Roles for the Visible Hand?,”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326,2007.
[3]S. Mago,“Microfinance,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ustainability:Towards a new Micro-Finance Model for Zimbabwe,”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ehavioral Studies,vol. 6,no. 7,pp.551-560,2014.
[4]K. Jagannath and Khemnar,“Microfinance:Solution to an Alleviation of Pover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vol. 3,no.11,pp.179-189, 2013.
[5]N. C. Shil,“Micro Finance for Poverty Allleviation:A Commercialized 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 1,no. 2,pp.191-205,2009.
[6]E. Gupta and C. Manjunatha,“Micro Finance Urba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Women Empowerment:A Study with Reference to Bengaluru Urb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ing & Rural Business Perspectives,vol. 2,no. 4,pp. 622-628,2013.
[7]C. Sashi,“The Make-buy Decision in Maketing Financial Servic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vol.15,no.4,pp.296-308, 2010.
[8]G. B. Gumel,“Impact of Microfinance on Poverty Alleviation:A Case of Noth-Western Nigeria,”The Business & Management Review,vol.5,no.1,pp.304-311,2014.
[9]T. Sharma, R. Singh and H. K. Porwal,“Impact of Microfinance on the Living Standards,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mpowerment of the Poor Women in Delh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vol. 4,no.4,pp.95-117,2014.
[10]杜曉山.非政府組織小額信貸機構可能的發(fā)展前景[J].中國農業(yè)經濟,2008(05).
[11]周善葆.西部山區(qū)扶貧開發(fā)的金融對策研究——基于百色市扶貧開發(fā)的經驗和啟示[J].區(qū)域金融研究,2009(02).
[12]伍艷.小額信貸對農戶民生脆弱性改善的影響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廣元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08).
[13]袁吉偉.亞洲小額信貸機構經營效率實證研究——基于DEA模型[J].農村金融研究,2012(09).
[14]楊成章.促進農村金融發(fā)展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5(01).
[15]馬濤,郭沛.國際小額信貸發(fā)展趨勢及面臨問題對我國的借鑒[J].經濟問題探索,2014(05).
[16]邱峰.農村小額信貸保險協(xié)調性發(fā)展問題研究[J].國際金融,2013(02).
[17]謝地,孟勐.培育新型農村小額信貸機構的思路[J].經濟縱橫,2013(08).
[18]巴曙松,游春.我國小微型企業(yè)貸款保證保險相關問題研究[J].經濟問題,2015(01).
[19]萬方,陶曉紅.小額信貸的公共性問題:孟加拉的經驗與中觀化解構[J].國際經貿探索,2013(07).
[20]劉成玉,徐丹.小額信貸利率市場化對農民金融服務的影響及保障政策探討[J].農村經濟,2014(05).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