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巨大國家的中國,存在全球利益。如何把這種全球利益與滿足國民更好的生活需求聯系在一起,把民族國家“做實”,這是當今中國最重要的課題。
今天,全球資本主義面臨移民、外來宗教的沖擊。在對待移民、外來宗教態(tài)度上,世界主要國家存在兩種模式。一是以歐盟、美國為代表,以寬容、自由的態(tài)度接受了大量移民、難民。另一則以日本、俄羅斯為代表,堅持“非移民國家”定位。從當今現狀看,前一種模式遇到了巨大麻煩。今后,歐盟可能繼續(xù)有國家要“退伙”。在美國,不同的人種、宗教、文化,對立深刻。這些復雜要素,沒有在憲法下統(tǒng)一,而是不斷刺激加速國民對立。
上世紀末,以蘇聯東歐為代表的理想社會實踐崩潰,而今天,與之對抗“獲勝”的西歐社會模式、美國模式,并未笑到最后。這種價值觀及其制度,也遭到重大挫折。另一方面,日本、俄羅斯在今天資本主義世界的混亂中,所受沖擊較小,其重要原因是這兩個國家,均堅持共同體主義原則。我們看到這兩個國家,盡管面臨重大人口問題,但仍然堅持“以我為主”的價值模式,對不同價值觀的外來移民的接受,非常慎重。
在西歐內部,存在太多異質因素卻未能及時整合,而美國的“帝國”政策,消耗了其帝國中心的資源。西歐、美國在與蘇聯競爭時,對世人最有魅力的是其高度富裕、自由的社會系統(tǒng)。但是今天,這種福利國家設計,正在從內部侵蝕制度機體。如何應對內部的異質文明,這兩大文明體都沒有做好精神準備。
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日本、俄羅斯的意義。二戰(zhàn)后或冷戰(zhàn)后,日本、俄羅斯均從“帝國”向民族國家收斂。這種收斂,雖然痛苦但卻獲得成功。這種收斂,增強了民族國家的凝聚力。盡管這兩個國家沒有及時趕上全球化這趟班車,但在一個日益脫離全球化的時代,這兩個國家的優(yōu)越性卻日益凸顯。
在今天,在對外政策上,日俄完全不同。但這兩個國家都采取低成本的防衛(wèi)政策。回顧戰(zhàn)后歷史,日本選擇的輕武裝、日美同盟路線,讓日本減輕了發(fā)展負擔。冷戰(zhàn)后的俄羅斯,雖然大規(guī)??s減了軍費,但這個國家依靠核武,維系了國家安全。
不論日本或是俄羅斯,在經濟發(fā)展速度方面,不是今天世界的優(yōu)等生。但是,國家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說一個國家可以高速增長卻不能維系國家穩(wěn)定、統(tǒng)一,那么這種高速增長的價值、意義不是值得懷疑嗎?在全球化時代,資本、富裕階層可以在全球自由移動,但是,普通國民、中產階層,他們最需要的公共產品是人身安全、社會安定、福利供給。對于民族國家來說,如何合理、公平提供這些公共產品,意義重大。作為國家理想模式,不論是超越民族國家的歐盟,還是作為“帝國”的美國,其榜樣力量均已喪失。再看俄羅斯、日本,盡管兩個國家都面臨“少子”的威脅,但卻仍然堅持非移民國家的定位,這令人深思。
在無政府的世界體系中,歐洲的麻煩來了,已經自顧不暇,美國也在調轉船頭,進行收縮。價值觀沖突的浪潮,沖擊全球所有國家。西方知識界,處于一種價值觀的迷茫狀態(tài)。他們處在理想與現實巨大沖突的漩渦之中,完全沒有做好精神準備。全球化路線,面臨崩潰,后全球化時代,可能到來。而經過“收斂”過程的民族國家,將在這個浪潮中略勝一籌。
中國面對全球史的轉折點?;仡櫼酝袊c世界的關系可以發(fā)現,中國既不同于美國歐洲型的那種“擴大志向”,也非俄羅斯、日本的“收斂志向”。改革后的數十年間,中國一直致力于全球化,“與世界接軌”。
中國把國家統(tǒng)一作為21世紀前半期的重要任務。同時,中國也以“周邊外交”政策改善、發(fā)展與鄰國的關系。作為一個巨大國家的中國,存在全球利益。如何把這種全球利益與滿足國民更好的生活需求聯系在一起,把民族國家“做實”,這是當今中國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