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琦
摘 要:民族音樂如今作為一種特色音樂種類在當今流行起來。發(fā)展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怎樣是民族音樂文化更廣泛的被大眾接受呢?民族傳統音樂走向流行的趨勢是當下傳統音樂發(fā)展的必要手段。20世紀以來,一些港臺地區(qū)及流行音樂人在流行音樂中開始使用傳統民族音樂的因素,呈現出一種特色,民族色彩濃郁的特色音樂效果。大陸的傳統音樂發(fā)展在與港臺流行音樂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隨著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廣泛流行,中國傳統音樂發(fā)展迅速,構成了現在獨具特點的音樂風格。而民族音樂想被大眾更容易接受,民族音樂發(fā)展要向流行音樂學習。因此,“傳統音樂流行化”就成為了中國傳統音樂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對民族音樂趨向流行音樂發(fā)展進行三方面討論,深入了解如今民族傳統音樂未來發(fā)展走向。
關鍵詞:民族音樂;流行化;趨勢;新民樂
中圖分類號:I206.7;J9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127-02
一、民族音樂的流行化意義
當下熱潮的“中國風”,無論在電影、電視劇、游戲等各個領域音樂中出現頻繁,成為現在一種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其歌詞和曲調均結合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元素和中國古典音樂的元素,因此聽起來具有獨特的中國民族韻味,充滿了藝術魅力。例王菲的《明月幾時有》中歌詞正是借用了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詞。賦予歌曲足夠的中國古典韻味和神秘感。還有一些編曲將中國各地傳統文化通過特定的形式加入到流行音樂中,使流行音樂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富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如《說唱臉譜》、就是將中國被稱為國粹的傳統藝術形式 “京劇”作為歌曲表達的主要內容,加入流行音樂的曲式結構及演唱形式。使得中國傳統民族藝術發(fā)揚,廣泛流傳。如今流行音樂中加入獨特中國元素和特色樂曲風格的形式,啟發(fā)了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發(fā)展的方向。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趨向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帶動了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發(fā)展,使曾經無人問津的傳統廣泛傳播,有助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人民民族精神。流行音樂的特點就是個性化并且容易被大眾接受。無論是流行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者或演唱者,都要求與眾不同,眼前一亮。因此,中國傳統音樂想在群眾中、世界上流行起來,那么將中國傳統音樂加入流行元素發(fā)展是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音樂風格模式。在當今社會,中國傳統音樂的發(fā)展,既要弘揚中國本土文化,又要具有時代色彩與音樂個性。成為一種新民族音樂并具有個性。
二、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的方式
社會不斷地發(fā)展,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在各種音樂類型的交融下,依舊散發(fā)者自身的魅力這是一種成熟的標志。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大,中國民族音樂迎來了發(fā)展機遇。民族音樂走出國門,被世界認可指日可待,為了民族音樂的良好發(fā)展我們將中國傳統音樂中加入的流行音樂的特點,使之更容易的被大眾接受,不乏中國特色,具有時代精神。將中國傳統音樂與各類型音樂想比較,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借鑒使中國傳統音樂在世界樂壇綻放出光彩。
在如今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越來越密切,流行音樂對傳統民族音樂的影響使當今社會中傳統民族音樂更貼近生活,傳統音樂走向流行化。
例如“女子十二樂坊”誕生于2001年6月,是由我國傳統的民族器樂組成,與現代流行音樂表演形式相結合。這支樂隊是由13個年輕靚麗的女孩組成的中國民族音樂團體。 在這支樂隊中她們的表演具有流行因素,曲目現代、通俗。通常采用民族音樂新編、當代流行音樂作品、或將傳統曲目進行編曲構成符合流行音樂特色的改良傳統曲目。民族音樂的流行化作品主要是以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為主,以民族器樂為主要演奏。演奏方式上,傳統民族音樂主要以民族器樂為主,演奏方式上加入西洋樂器及流行電子音樂的配器,使民族音樂流行化。舞臺表演方式上,舞臺形式多樣化,把中國傳統民族器樂的表演形式向流行樂發(fā)展,形成視覺較新穎的團體表演形式。如今較流行的有“女子十二樂坊”“水晶樂坊”等新民樂團體,因把音樂流行化,既符合觀眾審美,又不缺乏傳統民族音樂的內涵。著名琵琶演奏家張強先生演奏過流行音樂《北京一夜》把流行音樂用傳統音樂樂器演奏使民族音樂逐漸被大眾所知,為發(fā)展傳統民族音樂提供有利條件。
三、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的特點
(一)音樂演奏的方式
舞臺表演新穎, 在樂器的擺放方面:新民樂的擺放與古典民族樂隊不同,打破了傳統樂隊聲部方位,按照流行音樂需求變化,根據不同的作品,隨著改變。如“女子十二樂坊”的聲部位置,由之前中軸為揚琴、古箏、吹管、打擊樂,左邊拉弦,右邊彈撥的隊形改為中軸是以竹笛,二胡,琵琶為主。左邊是古箏,右邊是揚琴。而在某些作品中又以中軸為琵琶,古箏、揚琴、竹笛為主。表演姿勢方面大膽突破傳統音樂的固化形式,全體演員以站姿為主演奏傳統民族樂器,激情洋溢的演出代替了含蓄內斂的傳統民族音樂演奏,而且加入舞蹈動作為音樂表演增添節(jié)奏與律動,展現了現代搖滾樂隊的演奏風格,整個舞臺將民樂內斂發(fā)展成為充滿了激情的音樂大賞,使傳統文化賦予了時代的色彩。演奏者的服裝設計別具特色既突出了東方古樸簡約,又具有濃烈的時代流行因素。黑色、白色、紅色、銀色為主要色調??钍缴洗罅坎捎昧酥袊鴤鹘y的旗袍、禮服,加入流行的修飾或是前衛(wèi)現代的裝束,融合了符合當代社會審美習慣的視覺化元素,拉近了傳統音樂與現代社會需求的距離。既有東方韻味,又有西方時尚。
(二)音樂演奏的內容
演奏內容主要以民族音樂為根本,但從中又能聽到現代社會中流行的音樂風格,常用拉丁、爵士、搖滾、等時尚流行音樂的節(jié)奏,將中國的民族音樂進行重新打造、包裝,使得中國音樂向風格鮮明、色彩大膽、獨具特點的新型傳統音樂發(fā)展。在傳統音樂的流行化中,器樂變化較大其中民樂之王嗩吶變得不再喧囂,笙管不再嗡鳴,弓弦變得時尚,彈撥獨特,使這些傳統民族器樂變成中國特色的流行器樂,同時也增強了中國民族器樂的認知度與傳承度。西洋流行音樂元素與我國傳統民族音樂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貼近現代生活的新型民族音樂表現形式。 例如女子十二樂坊《五拍》是以架子鼓這種具有搖擺和強烈刺激的打擊樂器為主,在古箏明顯民族器樂特點的帶動下,二胡用華麗的旋律把人們帶入樂曲的情境中。使大家眼前一亮,豐富了民族器樂的音色下,依舊保持以旋律為主的曲調,使觀眾感到熟悉親切,又富有現代氣息。
(三)風格定位
中國傳統音樂流行化的重要特點就是風格明確,在文化背景沖突中尋求合理的融合,打造流行的民族傳統音樂。民族音樂向流行音樂發(fā)展結合是把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與當今社會時尚元素有機結合,將古韻和流行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世界性價值的傳統民族音樂。從演員到音樂表演形式都具有濃重的現代社會風格,從視覺上吸引當下觀眾,是中國傳統音樂不再枯燥乏味,用獨特的形式結合充滿現代氣息的舞臺效果,造就屬于新世界快節(jié)奏的傳統音樂欣賞方式。
四、結語
總之,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融合眾多流行音樂因素的形式—中國傳統音樂流行化,是今后中國民族音樂發(fā)展的方向,是傳承中國民族音樂的必要發(fā)展趨勢,在演奏中既涵蓋流行音樂的娛樂性,又具有傳統民族音樂的韻律感,也是音樂新時期的發(fā)展成果,給觀眾新的音樂體驗和視覺效果。流行化將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未來和發(fā)展起到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常受宗.民族器樂演奏的新形式[J].音樂藝術,1981(03).
[2]樂之樂.中國流行音樂現狀分析[N].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01).
[3]常冬梅.流行音樂民族化系統論[J].北方音樂,2014(12).
[4]樊祖蔭.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J].中國音樂,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