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筱彬,林小華,劉舜莉,歐煥嬌(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yī)院藥劑科,廣東中山 528415)
我院2013-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藥物利用評價Δ
賀筱彬*,林小華,劉舜莉,歐煥嬌(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yī)院藥劑科,廣東中山 528415)
目的: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以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以2013-2015年度為評價時間段,以主要診斷為AECOPD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評價其抗菌藥物利用情況。結(jié)果:納入本研究的AECOPD患者共3 186人次,抗菌藥物使用率在90%以上。注射用頭孢地嗪鈉的用藥頻度(DDDs)在3年中連續(xù)排在第1位,但在2015年有所下降;而含酶的β-內(nèi)酰胺類和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DDDs有所上升。日均費用(DDC)以注射用美羅培南和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最高。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遠大于1.0的有注射用頭孢地嗪鈉,遠小于1.0的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注射用頭孢地嗪鈉的排序比(B/A)在3年中都介于1~2之間,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注射用美羅培南的B/A都小于1.0。結(jié)論:我院AECOPD患者的抗感染治療適應證掌握較為嚴格,抗菌藥物使用率在逐年下降,抗菌藥物的品種選擇較為合理,藥物利用基本合理的抗菌藥物數(shù)量在逐年增加,但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的藥物利用合理性還有待提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藥物流行病學;藥物利用評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病死率較高,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估計到2020年COPD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世界疾病經(jīng)濟負擔的第5位[1]。感染是導致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且需住院治療的最常見原因,然而由于痰培養(yǎng)陽性率不高,病原學證據(jù)不足,AECOPD的抗菌藥物治療一直存在爭議[2],因此規(guī)范AECOPD的抗菌藥物治療是提高治療質(zhì)量和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的有效措施。然而規(guī)范COPD治療的國內(nèi)外指南[3]建議的治療措施常是基于隨機對照研究(RCT)的理論療效,因受醫(yī)師對指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差異等因素的影響[4-5],AECOPD抗菌藥物的實際治療效果與理論療效可能有較大差距。本研究擬應用藥物利用評價的研究方法[6-8]對我院AECOPD患者使用抗菌藥物進行藥物利用評價,以促進該病種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1.1 研究對象
以2013-2015年在我院第一診斷為AECOPD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AECOPD為非主要診斷的患者。診療標準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1]、《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版)》。
1.2 數(shù)據(jù)采集
信息科工程師在電子病歷系統(tǒng)庫中查詢出第一診斷為AECOPD的患者,以此為線索在醫(yī)囑系統(tǒng)中查詢出該病種所有患者的抗菌藥物相關(guān)信息,包括抗菌藥物名稱、劑型、劑量、用藥方式、用藥次數(shù)、用藥天數(shù)、費用等。
1.3 評價指標
以系統(tǒng)采集的客觀數(shù)據(jù)為元數(shù)據(jù),按常用藥物評價指標的計算公式處理成研究所需指標數(shù)據(jù)[9],主要包括:用藥頻度(DDDs)、日均費用(DDC)、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排序比(B/A)、平均治療天數(shù)(ATD)等指標。限定日劑量(DDD)參照《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jiān)測網(wǎng)藥品字典和DDD值》。DDDs=用藥總量/DDD值;DDC=總銷售金額/DDDs;DUI=DDDs/用藥總天數(shù);ATD=DDDs/實際總用藥人數(shù)。DUI接近1.0為用藥基本合理,本研究定義DUI介于0.9~1.1為用藥基本合理,DUI>1.5為遠>1.0,DUI<0.5為遠<1.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性結(jié)果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藥物利用指標的元數(shù)據(jù)處理、公式計算采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分析。
2.1 觀察性結(jié)果
排除通過霧化、外用等途徑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納入本研究的AECOPD患者共3 186人次,平均每年1 062人次,年度間的人次數(shù)波動在10%以內(nèi)?;颊咦曰疾∫詠淼淖≡捍螖?shù)為(8.99±8.97)次。其中男性占60.45%,女性占39.55%;平均年齡(74.36±10.34)歲;平均住院天數(shù)(10.09±7.71)d。
我院2013-2015年AECOPD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分別為97.99%、94.69%、93.84%,呈逐年下降趨勢。
2.2 抗菌藥物利用指標結(jié)果
2.2.1 抗菌藥物的DDDs、DDC、DUI、ATD指標 我院2013-2015年AECOPD患者抗菌藥物的藥物利用指標統(tǒng)計見表1。
表1 我院2013-2015年AECOPD患者抗菌藥物的藥物利用指標統(tǒng)計Tab 1 Statistics of drug use indicators of antibiotics inAECOPD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13-2015
由表1可見,2013-2015年AECOPD患者的DDDs 3年都在前5位的抗菌藥物是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和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其中注射用頭孢地嗪鈉的DDDs在3年中連續(xù)排在第1位,可見其在我院AECOPD治療中有重要作用。
2015年,注射用頭孢地嗪鈉的DDDs下降明顯,注射用美羅培南的DDDs顯著上升。2013-2015年,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注射用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和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的DDDs在逐年增加;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注射用頭孢替唑鈉、注射液頭孢曲松鈉、注射用頭孢硫脒、注射用頭孢拉定和葡萄糖酸依諾沙星注射液的DDDs在逐年減少;其他如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和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等藥品的DDDs變化不大。
2013-2015年DUI接近1.0的藥品品種分別為3、4、9個;DUI>1.5的藥品3年中都有注射用頭孢地嗪鈉;DUI<0.5的藥品3年都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
DDC值較高的藥品主要是注射用美羅培南、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和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除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外,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與DDDs最高的5種抗菌藥物的DDC值3年中均無明顯變化,且以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最低。
ATD≥7 d的藥品主要有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注射用頭孢哌酮鈉他唑巴坦鈉、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和伊曲康唑膠囊,且有逐年下降趨勢;ATD<7 d且DDDs較高的藥品主要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注射用頭孢替唑鈉。
2.2.2 抗菌藥物的B/A變化 我院2013-2015年AECOPD患者抗菌藥物B/A統(tǒng)計見表2。
表2 我院2013-2015年AECOPD患者抗菌藥物B/A統(tǒng)計Tab 2 B/Aof antibiotics inAECOPD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13-2015
對2015年在使用的抗菌藥物種類進行縱向比較分析,結(jié)果3年中1≤B/A≤2的種類分別為11、12、13個,占總數(shù)的50%以上;B/A<1的種類分別為8、7、11個;B/ A>2的種類均只有1個??傮w上B/A體現(xiàn)的銷售金額與DDDs的同步性在逐年提高。3年中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B/A都>2;但DDDs較高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2年的B/A均只有0.5;其他DDDs較高但B/A較小的藥物主要是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
感染是導致AECOPD的主要原因,且以細菌感染為主,其比例達到90%以上[10]。本研究中,我院AECOPD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也在90%以上,因此我院的AECOPD患者的抗感染治療適應證符合臨床需要;由于醫(yī)院開展了降鈣素原等感染敏感指標檢測,且增加支氣管舒張劑等其他治療措施等原因,抗菌藥物使用率在逐年下降。
AECOPD的病原菌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其次是革蘭氏陽性菌及真菌。頭孢地嗪為第三代注射用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主要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上/下泌尿道感染,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有效,其抗菌譜覆蓋了AECOPD的主要病原菌,DDDs顯著高于其他抗菌藥物,即使在細菌培養(yǎng)陰性的情況下,也符合經(jīng)驗治療原則[11]。然而在年度治療AECOPD人次相近的情況下,頭孢地嗪的DDDs下降與含酶的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及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DDDs上升形成此消彼長的狀況,推測可能與高齡患者增多、重癥患者及院內(nèi)感染增加有關(guān)。由此可見,我院的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療的抗菌藥物選擇較為合理。
DUI和ATD[12]都是DDDs與用藥天數(shù)或總用藥人數(shù)的比值,都是藥物利用合理性評價的主要指標。3年中DDDs都最高的注射用頭孢地嗪鈉ATD都大于10 d,且DUI也遠大于1.0,應警惕藥物濫用的可能;但注射用頭孢地嗪鈉B/A 3年中都在1~2之間,其銷售金額與DDDs的同步性較好且穩(wěn)定,符合經(jīng)濟實用型藥物的特點。另外DDDs較高的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的DUI遠小于1.0,ATD也在3 d左右,顯著低于藥品說明書的要求,應警惕不能達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藥品斷供或患者病情變化致更改抗菌藥物種類。因此,注射用頭孢地嗪鈉和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的藥物利用合理性有待提高。
DDC、B/A其本質(zhì)都是銷售金額與DDDs的比值,是藥物利用經(jīng)濟性評價的主要指標。從研究結(jié)果中可見,注射用頭孢地嗪鈉的藥物經(jīng)濟性較好,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和注射用美羅培南的藥物經(jīng)濟性較差。
綜上所述,我院2013-2015年AECOPD患者的抗感染治療適應證掌握更嚴格,抗菌藥物使用率在逐年下降,抗菌藥物的品種選擇較為合理,藥物利用基本合理的抗菌藥物數(shù)量在逐年增加,但注射用頭孢地嗪鈉和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的藥物利用合理性有待提高。當然上述藥物利用評價是單純從藥物流行病學研究來展開的,暫未排除藥物利用評價的影響因素對評價結(jié)果的影響,如藥品不良反應、醫(yī)保政策、患者依從性等。針對觀察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進一步進行分析性研究和干預性研究,以推動AECOPD患者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2] 余國輝,李其皓.細菌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診治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1):41-43.
[3] 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3年版介紹[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13,36(11):805-807.
[4] 全國中青年呼吸學者沙龍.如何理解和實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議[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506-507.
[5] 貝承麗.湖南省不同等級醫(yī)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貫徹情況調(diào)查[D].長沙:中南大學,2009.
[6] 吳廷珫,傅鷹.藥物利用評價研究方法學簡介[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5,14(1):46-49.
[7] 宮建,潘雯,畢開順,等.藥物流行病學在臨床藥學專業(yè)中的作用及其授課關(guān)鍵淺析[J].中國藥房,2013,24(48):4606-4608.
[8] 張桂芬,朱愛國,王建.我院2012-2013年抗菌藥物利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5):585-589.
[9] 張薇.以限定日劑量值為基礎(chǔ)進行藥物利用研究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25):2892-2894.
[10] 梁新梅,梁克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4,20(13):2389-2391.
[11] 肖永紅.推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版)》解讀[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5,42(5):289-292.
[12] 杜廣清,馬輝,王汝龍.以平均治療日數(shù)開展藥物利用動態(tài)監(jiān)測的原理及注意事項[J].中國醫(yī)藥,2009,4(3):232-233.
Evaluation of Antibiotics U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3-2015
HE Xiaobin,LIN Xiaohua,LIU Shunli,OU Huanjiao(Dept.of Pharmacy,Xiaol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Zhongshan 528415,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safety and economics of antibiotics for in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in order to promot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In retrospective study,AECOPD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during 2013-2015 to evaluate the use of antibiotics.RESULTS:Three thousand one hundred and eighty-six AECOPD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nd utilization ratio of antibiotics was above 90%.DDDs of Cefordizime sodium for injection ranked the first place in 3 years and was decreased in 2015,while those of β-lactam and carbapenems were increased.DDC of Meropenem for injection and Imipenem/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were the highest.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of Cefodizime for injection was far more than 1.0,while DUI of Pipera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for injection was much less than 1.0.Sort ratio(B/A)of Cefodizime sodium for injection ranged 1-2 in 3 years.B/A of Pipera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for injection,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Meropenem for injection were lower than 1.0.CONCLUSIONS:The indication of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in AECOPD patients have been mastered strictly in our hospital;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antibiotics is decreased year by year;the types of antibiotics are rational relatively,and the number of antibiotics which is rationally used is increased year by year.But the rationality of Cefodizime sodium for injection and Piperacillin sodium/sulbactam sodium for injec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AECOPD;Drug epidemiology;Drug use evaluation
R978.1;R969.3
A
1001-0408(2017)05-0599-04
2016-09-06
2016-10-10)
(編輯:晏 妮)
中山市科技計劃項目社會發(fā)展攻關(guān)計劃(醫(yī)療)(No.2015B1237)
*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藥學服務。電話:0760-88662120-8040。E-mail:leungjenhoo@163.com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