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
隨著新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上臺,讓2017年的全球經濟、國際秩序和金融市場充滿諸多變數,但對中國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特朗普“以美國為主”的施政策略恰恰也給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機會,會讓中國話語權崛起少很多阻力,但與美國之間的匯率戰(zhàn)、貿易戰(zhàn)和各種摩擦少不了,這就要求中國各個經濟管理部門拿出大智慧,來迎接不確定中的機會和挑戰(zhàn)。
不能再用常規(guī)思維管股市
在混沌的秩序中把握機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目前棘手的匯率問題和資產價格問題面前,不能再用常規(guī)思維和相機抉擇的被動策略來應對。況且,特朗普對人民幣匯率極為關注,想以“匯率操縱國”名義來談判獲取貿易利益,相信人民幣匯率在短期內有可能會以反彈來應對特朗普政府的訴求,當然這也符合目前中國國內對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的意愿,畢竟用資本管制來約束資本外逃不是長久之計,只有人民幣匯率走穩(wěn),預期穩(wěn)定后資金出逃的意愿才會減緩。要想穩(wěn)定匯率預期就必須要穩(wěn)定資產價格,必須要讓國內資金有投資出路,目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顯然不適合再繼續(xù)推高,而藝術品市場和商品市場等體量又相對有限,目前只有股票市場和股權市場具備容納大量流動性。由此來看,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的興衰已經不是單一股市行情起落這么簡單,而對大局至關重要。
但在前段時間,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劉士余在出席證監(jiān)會系統(tǒng)“一把手”學習時表示,2017年工作要在“穩(wěn)”這個主基調和大局下,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fā)有為,在資本市場的關鍵領域真正有所進取,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強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功能。
顯然,監(jiān)管部門對2017年的A股市場進行了明確定位,監(jiān)管的重點仍是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監(jiān)管部門奮發(fā)有為的方向是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和關鍵領域的改革,以穩(wěn)為主的市場基調基本可以忽略大起大落,也很難指望2017年會出現大漲的牛市行情,如果2017年的A股市場依然小碎步前行,如若把握不好投資方向,很有可能會像2016年一樣慘淡。
統(tǒng)計數據顯示,A股流通市值從2015年末的41.79萬億元降至2016年底的39萬億元左右,流通市值減少超過2萬億元。另外,2016年A股市場新增新股市值4686億元,解禁市值2.24萬億元。若按此來計算,2016年A股的流通市值減少超過了5萬億元??上攵?,絕大部分投資者是虧損的。相信2017年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應該會略好于2016年,至少2017年年初沒有出現像2016年年初那波“熔斷”行情,而且今年出現了開門紅,但如果抓不準個股和選不準板塊,虧損也是不可避免。
如果要想把握2017年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就必須要看清影響2017年A股市場的因素。
別把注冊制視為洪水猛獸
從投資機會和投資板塊來看,2017年很有可能會與2016年有所差異,2016年的A股市場的走勢與上市公司業(yè)績回報并未呈現一致的走勢,業(yè)績回報率最高的中小創(chuàng)在2016年表現最為慘淡,而且跌幅最深,反而業(yè)績回報最差的大盤股和主板市場跌幅相對較小。當然這與2014、2015年中小創(chuàng)的過度泡沫化炒作和股價向價值回歸有關,但2017年中小創(chuàng)和成長型企業(yè)很有可能會出現相對好的表現,當然這是建立在其股價和估值相對合理的情況下,而且隨著IPO的加速,優(yōu)質的中小創(chuàng)企業(yè)很有可能不會在新股上市階段一次炒完,二級市場自然就會浮現一些機會。另外,這些股票在指數中的權重很小,不會造成人們習慣關注的上證綜指上漲,整體不會脫離穩(wěn)的主基調。但中小創(chuàng)和成長股也不可能再像2015年那樣再度瘋狂和炒作市夢率,從2016年下半年IPO加速的跡象來看,2017年IPO加速將是新常態(tài),注冊制推出也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中小創(chuàng)不可能再出現離譜炒作,但至少不會再出現業(yè)績回報與股價相悖的走勢。
據中國證監(jiān)會主席助理宣昌能近日披露,2016年中國滬深股市IPO和再融資金額合計1.33萬億元,同比增長59%,IPO數量創(chuàng)近五年來的新高,再融資的規(guī)模更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2016年的A股市場走勢卻在全球墊底,市場信心尚未恢復。尤其在2017年以來,每天以3家左右的IPO節(jié)奏增加新股供給,讓創(chuàng)業(yè)板連創(chuàng)新低,新股上市后開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次新股股價大面積回落。于是人們對新股發(fā)行和注冊制越來越恐懼,而且將其歸咎為2017年年初A股市場調整的罪魁禍首。
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歸咎,A股市場很難擺脫IPO行政審批和用IPO來調控市場節(jié)奏的老路,A股市場的老毛病和老問題依然會此起彼伏的涌現。因此,A股市場市場化改革的步伐絕不能停,目前加速IPO讓新股爆炒的空間縮小,讓畸高的次新股理性回落,讓中小創(chuàng)適度價值回歸,對二級市場的價值投資者未必是壞事,只有非理性的空間收窄之后新股的投資價值才會顯現,否則IPO輸送的都是高價寶寶,只能逼著二級市場投資者高價接盤和擊鼓傳花,但如果有大量的備選對象和同行業(yè)比價公司,貿然炒作新股和中小創(chuàng)只會自食其果,因此這也是我看好A股市場2017年成長型公司的主要原因,只有新股供給增加之后,非理性炒作的機會減少之后,優(yōu)質的成長型公司也有可能會被錯殺和受到板塊拖累,而投資機會和價值自然就會顯現。顯然,IPO加速和啟動注冊制并非洪水猛獸,而且一旦新股不敗的神話被打破之后,新股發(fā)行開始變的困難的時候,上市公司和市場的節(jié)奏自然會降下來,就像新三板市場一樣,大量企業(yè)掛牌讓投資者應接不暇,其估值定價自然上不去,當然新三板市場也有其自身的煩惱,我們先暫且不論,但其對A股市場注冊制發(fā)行做了個示范,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
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注冊制改革授權兩年期的決定來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兩年期滿為2018年3月1日,因此2017年啟動注冊制很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這樣的關鍵性改革措施在市場尚未全面啟動的情況下推行總比市場走高之后推行的代價小,市場因此而下跌的空間也有限。從目前監(jiān)管部門對IPO的態(tài)度來看,顯然是在為IPO注冊制作演練和測試,相信即使注冊制啟動也大概會沿用這樣的速度和節(jié)奏,因此根本不用恐懼IPO潮水般涌入,尤其目前的證券監(jiān)管環(huán)境越來越利于注冊制推行,尤其對于信息披露、IPO造假、操縱市場、捉妖、逮鼠打狼等全面監(jiān)管、從嚴監(jiān)管的舉措,讓違規(guī)者越來越謹慎,這樣反而有利于好公司的發(fā)展和新公司的上市。
如果在2017年能夠將退市制度和投資者維權機制進一步完善,A股市場優(yōu)勝劣汰和市場化發(fā)行必然能夠落地生根。因為,注冊制也需要相應的制度環(huán)境,比如完善的信息披露、訴訟賠償機制和退市制度等至關重要,不然注冊制的效果會打折扣。好在A股市場探索出了先行賠付機制,其本質是一種便利投資者獲得經濟賠償的替代性制度安排,對于投資者因欺詐發(fā)行等嚴重違法行為而遭受的損失,由承擔保薦責任的保薦機構基于其事先的承諾賠付投資者,并相應取得向發(fā)行人依法賠償的權利。是基于目前中國市場的法治誠信環(huán)境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一種探索,由于我們沒有集體訴訟制度和舉證責任倒置的安排,投資者依靠司法維權異常艱難。如果有這樣的安排,注冊制至少會少很多潛在的隱患,未來逐漸從先行賠付過渡至集體訴訟,讓投資者不再恐懼問題公司上市的危害。
這樣一來,市場監(jiān)管、投資者賠償、責任認定都有了抓手,市場治理和制度安排將更加科學,注冊制就不用再擔心上市公司泥沙俱下,IPO質量有望提升,注冊制的條件也將越來越成熟。
如果2017年推出注冊制,還得平衡好市場供給與資金面的天平,如果市場吸引力沒搞起來,沒有增量資金進來,則對存量資金和投資者的傷害也是巨大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也要求2017年A股市場有人氣和有吸引力。
A股市場提高吸引力至關重要
要想把握2017年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還得關注2017年市場流動性的變化,中國的貨幣政策雖然穩(wěn)健的基調沒有發(fā)生改變,但適當收緊的趨勢已經顯現,將銀行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考核范圍,除了防范銀行金融體系的表外風險,也變相收緊了銀行的流動性擴張,再加上人民幣貶值預期,會迫使流出去的人民幣有回流的壓力,從而會要求貨幣當局采取緊縮措施來對沖,但如此一來會對國內的資產價格和實體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因此要防止這種最壞的可能性發(fā)生,當務之急應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干預外匯市場、務必穩(wěn)住人民幣幣值和保住人民幣匯率的信心。當然,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也是有成本和有度的,只能緩解一時的信心,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要想從根本上穩(wěn)住匯率,必須要讓權威人士發(fā)聲明確未來的體制改革方向,明確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節(jié)奏和預期,避免恐慌性、盲目性的換匯行為和資本外逃行為,穩(wěn)住市場預期,同時要提高人民幣資產價格的吸引力,樓市不能再炒高,但股票市場必須要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如果股市信心提不起來、投資渠道匱乏,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會更強烈,勢必會造成進一步的資本外逃。
目前中國的樓市顯然不能再充當貨幣池子,房價越高實體經濟越貧瘠,房價的快速上漲會大量吸引實體領域的資金進入,尤其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房地產對實體經濟和其他領域的投資擠出效應異常明顯。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央行放出來的流動性幾乎都被房地產卷走。中國的廣義貨幣M2在2000年的時候是13萬億元,2016年M2是150萬億元,16年的時間M2總量翻了10倍,但是卻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但中國的房價在這16年間普遍出現了10倍的漲幅,尤其一線城市漲幅更加驚人,中國的房地產從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yè)變成了貨幣蓄水池,嚴重扭曲了產業(yè)結構和錯誤引導了資產價格,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異常嚴重。很多地方的房價已經嚴重超越了理性的承受范圍,真實的剛需和上班族根本買不起房了,房價收入比已經到了舉世罕見的程度。
當務之急,只能加快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技術創(chuàng)新,讓實體經濟盡快擺脫困境,阻止流動性繼續(xù)大量流入樓市,加快政府保障房的供給力度和扶貧力度,確保社會秩序和市場有序有效,加快引導資金流入股權投資和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爭取用投資收益來吸引流動性,把貨幣池子從房地產轉向資本市場,盡快讓中國經濟擺脫危局。因此,在2017年提高股市吸引力不僅關乎投資者的利益,更關乎中國宏觀管理的大局,如果證券監(jiān)管部門按部就班,很有可能會讓房地產流出的、準備外逃卻被資本管制關在國內的資金肆意流竄,其造成的風險遠大于流入股市。因此,從宏觀全局的角度來看2017年A股市場,應該是一個積極向上和有吸引力的股票市場,但如果證券監(jiān)管部門和更高決策部門對此沒有清晰的戰(zhàn)略認識,則2017年的中國金融市場將充斥諸多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