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崗, 楊自勇, 張龍波, 沈 林
(重慶市萬州區(qū)人民醫(yī)院 泌尿外科, 重慶, 404100)
不同后腹腔鏡建腔方式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研究
馮 崗, 楊自勇, 張龍波, 沈 林
(重慶市萬州區(qū)人民醫(yī)院 泌尿外科, 重慶, 404100)
腹腔鏡; 后腹膜腔;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近年來,泌尿外科的疾病治療中腹膜后腔鏡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1]。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后腔鏡建腔技術也得到了進步與發(fā)展,已成為治療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手段[2]。臨床實踐證實,腹膜后腹腔鏡手術具有較為直接的操作、對腹腔內(nèi)臟器具有較小的感染、安全有效、減少患者痛苦、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3]。要想保證泌尿外科后腹腔手術成功,關鍵是要將腹膜后腔建立起來,但是腹膜后腔隙是一種潛在性腔隙,相對于臨床操作空間而言,所能提供的空間還是比較小,因此泌尿臨床研究的重點始終是采取怎樣的措施將一個能夠為腹腔鏡操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的空間最簡便地擴張出來,同時,其在順利完成后腹腔鏡手術中也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4]。因此,本研究建立后腹膜腔中不同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泌尿外科2012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實施后腹腔鏡術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造影、CT檢查等確診,均知情同意。其中男80例,女55例;年齡18~72歲,平均(48.4±6.5)歲。依據(jù)建腔方式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自制氣囊法,n=45)、B組(手指分離法,n=45)、C組(IUPU法,n=45)。對3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對臨床結(jié)果進行觀察。
1.2 方法
讓患者取側(cè)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經(jīng)后腹腔入路,將切口開在患側(cè)腋中線髂嵴上部。A組首先將患者的皮下組織、腱膜及肌肉切開,然后將氣囊插入后腹膜腔,同時將500 mL氣體注入,進行4 min的維持,將液體吸出來,并將導管拔出,將10 mm曲卡放置其中,然后將CO2注入其中,將有效的前提條件提供給充氣腹膜后腔的產(chǎn)生[5]。
B組將皮下組織、腱膜及肌肉切開后,用手指將側(cè)腹膜移開,使其簡單擴張。將后腹腔建立起來后,將10 mm曲卡穿刺其中,將CO2注入。然后將腹腔鏡置入,將10 mm曲卡置入肋緣下水平線和腋前線的交點處,將5 mm曲卡置入肋緣下水平線和腋后線交點處,同時將腹膜外脂肪清除,將腹膜后引流管置入,途徑為經(jīng)工作通道,將腹腔鏡等儀器退出,最后將其縫合起來[6]。
C組向腹膜后間隙穿刺氣腹針,將套管針置入的前提為充氣壓力達到14 mmHg, 使腹腔鏡鏡身推移進行簡單擴張,途徑為對其進行往復運動,從而將有效的前提條件提供給較大空間的腹膜后腔隙的產(chǎn)生[7]。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135例研究對象平均分配到3組,其中A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齡(48.3±5.6)歲; B組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齡(47.9±5.9)歲; C組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齡為(48.7±6.5)歲。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3組不同建腔方式所需時間及術中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A、B、C組建立后建腔時間分別為: A組(7.7±3.1) min, B組(6.5±2.3) min, C組(4.7±2.1) min, 3 組時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組術中失血量有顯著差異(P<0.05)。自制氣囊法組患者中曲卡誤入腹腔1例,皮下氣腫1例,肋部外凸5例,傷口愈合不佳1例,轉(zhuǎn)為開放手術1例。手指分離法組患者中曲卡誤入腹腔2例,皮下氣腫1例,傷口愈合不佳1例,無肋部外凸及轉(zhuǎn)為開放手術患者。IUPU法組患者中曲卡誤入腹腔2例,皮下氣腫2例,傷口愈合不佳1例,無肋部外凸及轉(zhuǎn)為開放手術患者。自制氣囊法組患者的肋部外凸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手指分離法組、IUPU法組(P<0.05), 但手指分離法組、IUPU法組患者的肋部外凸發(fā)生率間差異不顯著(P>0.05), 3組患者的曲卡誤入腹腔、皮下氣腫、傷口愈合不佳、轉(zhuǎn)為開放手術發(fā)生率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 見表2。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2 3組不同建腔方式所需時間及術中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腹膜后腔鏡技術是一種泌尿外科手術方案,其在臨床實施后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取腰部入路后在臨床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8]。近年來,腹膜后腔鏡技術在不斷深入的醫(yī)學研究[9]作用下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同時不斷成熟,目前在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療中已經(jīng)成為臨床采用的重要方法。臨床實踐證實,腹膜后腹腔鏡手術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如具有較小的創(chuàng)傷,較少的失血量及并發(fā)癥,較快的恢復速度等優(yōu)勢,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0-11]。由于腹膜后腔屬于一個潛在腔隙,因此泌尿外科醫(yī)師始終致力解決的問題就是采取什么方法將一個能夠為腹腔鏡操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的空間最簡便、安全地擴張出來。目前,自制氣囊法、手指分離法和IUPU 法3種手術方式具有應用效果較佳、并發(fā)癥較少、促進患者恢復等優(yōu)勢,在臨床中應用逐漸得到認可[1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組患者的建腔時間為(7.7±3.1)min, B 組為(6.5±2.3)min, C組為(4.7±2.1)min。由此可知, IUPU法的手術建腔時間最短,能夠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對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13]證實,手指分離法術中需要較長的再次整理后腹膜腔時間,但是和氣囊法相比,其具有較為簡便的操作,將時間節(jié)省了下來。本研究也證實手指分離法在手術時間上要短于氣囊法,這與國內(nèi)陽新華[14]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他依據(jù)建立后腹膜腔方法把58例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患者分為自制氣囊擴張法組、手指擴張法組,結(jié)果表明,自制氣囊擴張法后腹膜腔耗時9.16 min, 采用手指擴張法耗時3.5 min, 同時證實手指擴張法具有較為簡便的操作,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中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方法。
在對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中,腹膜后腔隙屬于潛在性腔隙,和腹腔途徑相比,其具有相對較小的操作空間,因此在后腹腔鏡手術操作中,對該腔隙進行分離和擴大是關鍵的第1步。氣囊法為傳統(tǒng)的后腹膜腔擴張法,壓迫止血的途徑是通過向后腹膜腔插入做一通道,將自制氣囊插入,將氣體注入氣囊。然后將囊內(nèi)液體抽吸出來,將氣囊導管拔出來,分別將10 mm Trocar、CO2放入或注入,將有效的前提條件提供給充氣腹膜后腔的形成。國外的有關研究[15]證實,氣囊法可以可靠、方便的到達腎門等組織,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間,順利完成后腹膜腔鏡手術,未出現(xiàn)明顯并發(fā)癥,一直認為該法是安全有效的。IUPU法創(chuàng)立的主體為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泌尿外科,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中國泌尿外科學界。周立群等[16]研究證實,在對腹膜后腔進行建立的過程中, IUPU法具有較為簡便的操作、較高的安全性及實用性,不需要特殊器械,熟練掌握后只需要約5 min,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手指分離法在3組中具有最小的分離腔隙,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其受到手指方向、長度的限制??傮w上來說,雖然和另外2組相比,其具有較長的建腔時間,但是由于氣囊法在手術時間上具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這是因為將較大的空間建立了起來,能夠清晰顯露組織,具有相對完整有序的組織結(jié)構(gòu),能夠?qū)⒘己玫那疤釛l件提供給后續(xù)整理、分離、暴露空間。本研究對3組建腔過程中估計失血量、術中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了比較,結(jié)果表明, 3組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但是氣囊法有氣囊破裂的風險。本研究在氣囊組中,氣囊破裂1例,因此改為開放手術完成手術,類似的結(jié)果在吳興宇的研究中也有報告[17]。此外,本研究術后隨訪了患者,發(fā)現(xiàn)在氣囊組中,術后患側(cè)腰肋部外凸5例,進行3個月的隨訪后發(fā)現(xiàn),患側(cè)腰肋部外凸仍然有2例,和健側(cè)缺乏對稱性,對外觀造成了不良影響,但是患者并沒有顯著不適感[18-20]。
綜上所述, IUPU法操作簡便,建腔時間短且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較??;氣囊法具有最長的耗時,同時有破裂風險,極易將較大的損傷帶給患者,術后可能有患側(cè)腰肋部外凸發(fā)生,對患者而言治療不具有優(yōu)勢;手指分離法的建腔時間介于兩者之間,優(yōu)勢不顯著。因此,由于傳統(tǒng)的氣囊法并沒有優(yōu)勢,而IUPU法具有較為簡便的操作和較短的時間,因此可以在今后泌尿外科后腹膜腔建腔過程中應用。
[1] Zhang X, Li H X, Zheng T, et al.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Dismembered Pyeloplasty for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J]. Journal of Urology, 2006, 176(3): 1077-1080.
[2] 盧小剛, 郭彬, 單熾昌, 等. 腹膜后腹腔鏡治療泌尿外科疾病(附175例報告)[J]. 中華現(xiàn)代外科學雜志, 2005(8): 701-703.
[3] 喬迪, 錢立新, 吳宏飛, 等. 后腹腔鏡及經(jīng)腹膜外徑路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器官保留、功能重建手術中的應用[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05, 20(12): 725-726.
[4] Kikkawa A, Kido A, Kumai T, et al. Extraabdominal fibromatosis in retroperitoneal space[J].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04, 2(8): 33-36.
[5] 吳興宇, 張珂, 劉曉龍, 等. 3種后腹腔鏡建腔方式在泌尿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 中國內(nèi)鏡雜志, 2014, 20(4): 376-380.
[6] 楊興隆. 不同后腹腔鏡建腔方式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1): 22-23.
[7] 周永麗. 手術器械清洗質(zhì)量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1): 23-24.
[8] Gaur D D. Laparoscopic operative retroperitoneoscopy: use of a new device[J]. Journal of Urology, 1992, 148(4): 1137-1139.
[9] Kumar R, Hemal A K. Retroperitoneal renal laparoscopy[J]. International Urology & Nephrology, 2012, 44(44): 81-89.
[10] Wang X Q, Jiang F M, Chen Q H,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retroperitone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for upper urinary tract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in China[J]. Canadi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2012, 7(5/6): 1-6.
[11] 王延偉, 白正鈞, 孫海青, 等. 后腹腔鏡技術治療上尿路疾病的臨床應用價值[J]. 中國內(nèi)鏡雜志, 2011, 17(9): 935-937.
[12] 羅慶華, 曹雷華, 諶輝鵬, 等. 不同后腹腔鏡建腔方式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 醫(yī)療裝備, 2015, 10: 13-14.
[13] 姚友生, 黃健, 許可慰, 等. 經(jīng)腹膜后與經(jīng)腹腔入路腹腔鏡下側(cè)位腎上腺手術的比較[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6, 27(9): 587-589.
[14] Yao Y S, Huang J, Ke-Wei X U, et al. Comparison of transperitoneal versus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J].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2006, 27(9): 587-589.
[15] Yasar O, Mete K, Mustafa Okan I, et al. Two-glove-finger-balloon dissection of retroperitoneal space for laparoscopic urology[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2009, 72(12): 625-628.
[16] 周利群, 張凱, 何志嵩, 等. 后腹腔鏡下IUPU法建立腹膜后腔的簡單性、安全性及實用性1 114例應用經(jīng)驗[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0(5): 311-314.
[17] 吳興宇. 不同后腹腔鏡建腔方式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D]. 蘇州大學, 2013.
[18] 蔡金花, 王榮, 王雪靜. 泌尿外科全麻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早期進食的探討[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0): 76-78.
[19] 陶然, 李玉芝, 韓旭, 等. 微創(chuàng)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3, 36(5): 71-71.
[20] 唐桂良, 周毅, 駱振剛, 等. 腔內(nèi)泌尿外科手術尿路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6, 14(1): 63-64.
2016-11-27
R 691
A
1672-2353(2017)03-135-03
10.7619/jcmp.20170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