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俊
(湘潭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索緒爾語言哲學中的偶值思維及其當代價值
蔡 俊
(湘潭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索緒爾作為現(xiàn)代語言學之父,其《普通語言學教程》中關于語言哲學的思想奠定之后語言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從偶值思維入手,研究其著作中的三對關系,從而探討索緒爾的語言哲學觀。其語言學理論中體現(xiàn)出的偶值思維對以后的語言學家產生較大影響,而且對當代語言學的發(fā)展具有理論和指導意義。
索緒爾;語言哲學;偶值思維;現(xiàn)代語言學
索緒爾作為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的開山鼻祖,其對語言學的學術影響、學術成果是毋庸置疑的。隨著語言哲學的興起,在國內已有不少學者開始研究索緒爾的哲學思想和淵源。有學者指出索緒爾的語言學說受到了當時德國主流哲學康德哲學的影響(李開,2007)[1]。在仔細研讀了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2005)后,闡釋本書中能夠體現(xiàn)出的偶值思維的哲學思辨,及其對后世和當代語言學的一些影響。
偶值即一個實物具有偶分的特點,可以一分為二地來看待,該概念最早在語言學中的應用是布拉格學派。在某些地區(qū),鼻音和邊音是不能區(qū)分的,但在語音學上二者差別巨大,究其不能區(qū)分的原因是與不能區(qū)分二者之間的不同有較大關聯(lián)。
偶值思維是人們認知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如人類的第三次革命也和二分法有較大聯(lián)系,電子計算機的發(fā)明和編程就受到了二分法的影響,如C語言二分編程,如此復雜龐大的系統(tǒng)還要從二分入手。由此可見,偶值思維是我們理解世界和創(chuàng)新的基本思維方式。
在我們對西方哲學的簡單回顧中,可以看到哲學會劃分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學派,這一基本劃分也體現(xiàn)出西方哲學中的偶值思維。而語言和哲學本來就不可分割,哲學的先賢在思考世界本源問題的同時也對語言進行了剖析。所以在分析索緒爾思想時,不能單獨地放在語言學領域,而應去試著分析他的語言哲學中所包含的思維。
之前就有學者分析過索緒爾的哲學思維和觀點,并提出索緒爾繼承和發(fā)展了偶值思維的傳統(tǒng),提出一系列二分來構建其整個理論框架,為現(xiàn)代語言學方法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倪巍、陳亮,2002)[2]。
《普通語言學教程》涉及的內容和討論的問題相當廣泛,但整本書都貫穿著索緒爾語言哲學中的偶值思維,如在第四編第四章,就提到“每個人類集體中都有兩種力量同時朝著相反的方向不斷起作用:一方面是分立主義的精神‘鄉(xiāng)土根性’……”[3](2005:29)。由于最有特色、最能代表其思想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前三編,所以本文重點分析索緒爾區(qū)分的三對關系:語言和言語,共時和歷時,能指和所指中的偶值思維。
1.語言與言語
總的來說,國內對語言和言語的問題存在不同程度的爭議,有學者對國內二十年來語言和言語問題研究進行過述評,提出學者們不再局限于純粹的術語之爭,而是不斷地借鑒、豐富和發(fā)展索緒爾的語言和言語理論(岑運強、石艷華,2007)[4]?;诖?,我們可以說語言和言語問題在目前依舊沒有過時。
在緒論的第三章,索緒爾首先區(qū)分語言和言語這對概念。在語言學中面臨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就是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分,只有區(qū)分這對概念之后,才能把握住語言學中的大方向和框架,分清語言學研究的重點和主次。
值得一提的是索緒爾區(qū)分了語言和言語,但卻沒有否認言語在科研中的價值。在書中他提到“我們將只討論后一種語言學(語言的語言學);如果本文在論述的過程中有時要借助有關言語研究的知識,我們也將力求不抹殺這兩個領域的界限”(2005:29)。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索緒爾的出發(fā)點并不是完全地割裂語言和言語的關系。
“事實上,在這許多二重性當中,看來只有語言可能有一個獨立的定義,為人們的精神提供一個強差人意的支點?!?2005:16)索緒爾在這里肯定了許多事情都有二重性,而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區(qū)分他們,索緒爾利用偶值思維將他們進行區(qū)分。索緒爾站在哲學的高地上,清晰明了地將語言和言語進行了劃分。
2.共時與歷時
在劃分好語言首先研究的對象之后,在其偶值思維的影響下,索緒爾又把影響語言研究的時間干擾因素進行了區(qū)分?!坝谑?,語言學在這里遇到了它的第二條分叉路?!F(xiàn)在我們又處在兩條路的交叉點上:一條通往歷時態(tài),另一條通往共時態(tài)。”(2005:134)這樣的區(qū)分使語言學的研究可以在一個共時層面和系統(tǒng)層面進行。
總體看,學者們對于索緒爾的歷時和共時區(qū)分持肯定態(tài)度。劉艷茹(2005)在其博士論文中就提到了索緒爾對語言的共時態(tài)和歷時態(tài)的劃分,無論在語言學領域,還是在語言哲學領域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5]。在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有規(guī)定性(perspective)和描寫性(descriptive)的區(qū)分,最重要的是人們基本上認同了對語言描寫性的觀點。所以就有了之后《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三版)編寫風格的改變,在當時引起了普遍質疑和不滿,直到以后的慢慢接受。
3.能指與所指
索緒爾語言理論的基本是圍繞語言的符號性問題,而最不能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能指和所指問題。不同于索緒爾之前對事物及其意義的看法,如分類命名集,索緒爾用其高度的偶指思維將我們日常中符號的兩個方面定義為能指和所指。
在書中,索緒爾提到:“我們建議保留用符號這個詞表示整體,用能指和所指分別代替概念和音響形象。后兩個術語的好處是既能表明它們彼此間的對立,又能表明它們和它們所從屬的整體間的對立?!?2005:95)這是索緒爾對能指和所指的定義和區(qū)分。這個概念的提出,是索緒爾語言哲學到達的新高度,他從毫無頭緒的語言現(xiàn)象中抽離出語言符號最本質的兩個方面,將符號和能指、所指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既看整體又看部分、對立同一的方法論對整個科學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總的來說,符號的能指和所指的區(qū)分對語言學的影響重大,對現(xiàn)代符號的建立也起到了一定奠基作用。能指和所指概念的提出更加深了這一理念,即語言不單單是由文字構成的,符號的范圍也不僅僅指我們所能看到和聽到的文字,還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首先,簡單介紹索緒爾用偶值思維區(qū)分這三對關系對語言學流派產生的影響。語言和言語這對關系的區(qū)分,在哲學、心理學、語言哲學上都有較大影響,在結構主義語言學內部幾乎所有的語言學家都繼承了索緒爾的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分理論(2005,劉艷茹)。仔細分辨這對關系同語言和言語的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喬姆斯基只是換了心理學的角度來思考該問題,對語言事實本質的劃分還是基于索緒爾之前對語言現(xiàn)象的劃分。
至于歷時和共時的區(qū)分,直接影響到的學派是索緒爾之后的結構主義語言學派。以布隆菲爾德為代表的描述性學派,其對語言的客觀描述就來自于索緒爾對共時語言學的重視。歐洲的倫敦學派也深受索緒爾對區(qū)分的影響,有學者研究過這一問題,從馬林洛夫斯基到韓禮德,無一例外都將語言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對待,只不過研究的側重點不同而已(2010,張同俊)[6]。之前也提到過,能指和所指的區(qū)分,在很大意義上顛覆了傳統(tǒng)的命名觀,對后來的葉姆斯列夫有較大影響,哥本哈根語言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接受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的觀點,而且對后來符號學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索緒爾對后來的語言研究、社科研究,甚至整個科學研究都有其方法論的深遠意義,索緒爾的偶值思維在之后的重要語言學家身上還可以找到一些影子。在語音學上,最小比對的區(qū)分、音系學上優(yōu)選法的思維模式等都基于偶值思維。在句法學中,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中,對句子分析用到樹形分析法(Tree Diagram)。語義學上,語義成分分析法(Componential Analysis)是基于偶值思維,采取二分法將一個詞的整體意義切分到很小的語義單位。
現(xiàn)在的一些社會科學也可以看到索緒爾的偶值思維對其產生的影響,有學者提到了索緒爾的共時和歷時研究方法,仍然可以廣泛地運用到社會科學研究中,并用以指導新興的交叉學科,如法律翻譯等(2009,楊焯)[7]。而對于所有的科學研究,無論是理科性質的學科還是文科都有一些共同之處。如在對于一個學科進行學習時,都會先從這個學科的歷時角度入手,但研究的重點還是在共時的層面。
綜上所述,索緒爾語言哲學中的偶值思維對后來的語言學派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當代的科學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偶值思維是索緒爾思維方式的重要表現(xiàn),他對語言現(xiàn)象有著一系列的二分。即使現(xiàn)在有不少學者在批判索緒爾的二分法,但我們應看到二分法仍具有積極的一面,不能對其全盤否定。雖然目前語言學的發(fā)展水平已經遠遠超出了索緒爾的年代,但我們也要追根溯源,學習一代學者看待和處理問題時的方法和思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使科研之路走得更長遠。
[1]李開.試論索緒爾語言學說的康德哲學淵源[J].語文研究,2007(4):18—21.
[2]倪巍,陳亮.二元對立與系統(tǒng)價值[J].華南理工學報,2004(2):115—116.
[3]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岑運強,石艷華.二十年來語言和言語問題研究評述[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9(9):11—16.
[5]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D].長春:吉林大學:2005:51—100.
[6]張同俊.索緒爾對20世紀語言學派的影響[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10(9):93—96.
[7]楊焯.論索緒爾語言哲學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影響[J].蘭州學刊,2009(12):172—173.
〔責任編輯:錢曉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1.017
2016-11-22
蔡俊(1993—),女,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從事理論語言學研究。
H0-05
1008-6714(2017)01-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