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河南大學 文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開放組合式論文輔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陳麗麗
(河南大學 文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畢業(yè)論文是我國高校培養(yǎng)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tǒng)文科論文輔導通常是學生選題、 寫作, 教師指導、 答疑這樣一種雙向互動的模式。 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 對畢業(yè)生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 以團隊為基本單位, 在開題、 修改、 定稿等環(huán)節(jié)中, 將“專題報告”“學術研討會”以及“預答辯”等多種形式引入論文指導過程, 以開放組合的方式開展組內學生之間的互動、 互評,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這樣不僅能較好地提高論文質量,而且可以使學生在陳述、表達、歸納、總結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關鍵詞: 論文輔導; 開放; 組合; 互動
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而言, 畢業(yè)論文是高校培養(yǎng)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本科生及研究生完成學業(yè)的最后環(huán)節(jié)。 1981年起, 我國開始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明確要求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在畢業(yè)之前, 結合本人的專業(yè)學習與科研方向, 在老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一篇總結性的學術論文。 由此可見, 畢業(yè)論文不僅是一個教學科研過程, 同時也是進行學位考核與評定的重要方式。 “其目的是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并使他們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盵1]因此, 撰寫畢業(yè)論文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及學術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綜觀我國目前各類高校的畢業(yè)論文,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為理論性論文、 實驗性論文、 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2]。 后三種適用對象主要是理工科及藝術類學生, 文科學生通常要寫理論性論文。 本文主要探討文科畢業(yè)論文的輔導。
畢業(yè)論文是學生經過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學習后的能力展示, 是學生在校階段學習成果的最集中體現。 當前文科類畢業(yè)論文的培養(yǎng)流程基本為:選定題目, 進行開題報告, 論文寫作, 評審與答辯。 其中寫作階段最為重要, 基本步驟包括:選題、 材料收集與整理、 確定主題、 擬定寫作提綱、 撰寫初稿、 修改定稿、 寫作答辯簡要報告。[3]
在常規(guī)的本科教育模式中, 進入畢業(yè)論文階段, 學生首先會選定專業(yè)方向, 教學單位通常會根據學生所定方向分配相關或相近專業(yè)的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對學生論文全程擔負著指導及監(jiān)督把關的作用。 從實際情況來看, 許多教師往往會同時指導多個學生論文。 在整個論文輔導過程中, 每位學生與指導教師基本上是雙向互動的關系, 即學生向教師匯報、 教師進行指導、 學生修改, 直至定稿。 整個過程相對封閉、 單一。 當前, 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 對畢業(yè)生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壓力下, 如何把畢業(yè)論文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起來, 切實把學術綜合訓練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結合起來, 值得每一位高校教育者關注、 思考。
近年來, 在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相關教育檢查中, 畢業(yè)論文質量引起了專業(yè)人士的高度關注。 在電子資源、 信息數據高度發(fā)達的時代, 拼湊一篇形式上過得去的論文變得十分容易。 雖然不少學校采用了查重率等手段和措施, 但這僅僅能在某種形式上杜絕學生的直接抄襲行為, 對論文質量的提高并沒有明顯、 直接的作用。 如何切實有效的提高本科生論文質量, 真正使學生在畢業(yè)論文寫作階段得到有效的訓練和培養(yǎng), 是當前高校, 尤其是眾多基層高校和民辦高校需要面臨的問題。
經過兩年的實踐和探索, 我們初步形成了一種新的論文培養(yǎng)模式, 在傳統(tǒng)師生雙向互動的論文輔導模式的基礎上, 以3—10人的團隊為單位, 形成一種開放組合的論文輔導模式, 將“專題報告”“學術研討會”以及“預答辯”等多種形式引入文科畢業(yè)論文指導過程, 即以教師為核心, 把論文選題方向相近的學生組織起來, 形成畢業(yè)論文指導小組, 以小組為單位, 利用多媒體手段, 建立一個QQ群或公共郵箱, 便于相互交流、 溝通。 在開題、 寫作及討論等環(huán)節(jié)中, 開展學生之間的互動、 互評, 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主動性、 能動性, 不僅能促使學生較好完成畢業(yè)論文, 而且可以使他們在宣講、 歸納、 總結、 辯論等多方面得到鍛煉, 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從而更好地與社會接軌。 開放組合式論文輔導模式的操作, 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一)開題階段
本科生論文開題通常安排在最后學年的第一學期期末, 即大四的12月。 學生首先要初步選定論文題目并準備開題報告, 輔導教師把論文指導小組中每位同學的選題進行匯總并提前公布給所有組員, 確定時間召開開題報告會。 開題報告會由輔導教師主持, 論文組的全體學生參加。 報告會上, 每位同學分別陳述自己的選題意義、 寫作構想以及已掌握的文獻資料、 所面臨的問題與困惑, 其他組員隨時可以評議、 補充與討論, 最后由教師針對每個選題進行分析與指導, 確定選題通過與否, 對有缺點的選題提出修改意見, 并向學生講解學術論文的寫作步驟、 論文的格式規(guī)范及質量要求。
通過開題報告, 每位組員在厘清自己選題的同時, 可以借鑒其他同學的思路和方法, 開闊視野, 彼此砥礪促進。 每位同學在確定自己的論文題目后, 要列出寫作大綱。 教師根據教學單位的培養(yǎng)方案, 統(tǒng)一協(xié)調全組的論文寫作計劃, 確定初期寫作、 中期檢查、 定稿的時間點, 指導學生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二)論文寫作階段
文科畢業(yè)論文的集中寫作時間一般為3個月左右, 即最后學年的1月至3月底。 主要內容包括搜集材料, 構思寫作, 完成初稿。 這個時段往往包含寒假、 春節(jié), 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制訂好寫作計劃, 尤其要提醒學生假期前盡可能充分利用學校圖書資源, 始終與學生保持聯(lián)系, 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指導論文寫作事宜。 在論文寫作階段, 主要采取兩種形式的指導交流。 其一是組員定期向導師進行匯報, 告知自己寫作進展情況及寫作心得, 教師由此發(fā)現問題。 比如有些學生思路打不開, 文獻材料缺乏, 或是缺乏問題意識, 寫作遇到瓶頸等, 師生之間隨時進行溝通交流。 其二是開學停課寫作論文階段, 教師可以根據組員的具體情況不定期召開小組討論會。 由學生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難, 眾人提供意見和建議, 若問題具有共同性, 教師應予以歸納、 記錄、 整理, 探討最優(yōu)解決方法。
(三)評議研討階段
學生論文初稿基本撰寫完畢后, 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把論文通過QQ群或公共郵箱公布給其他組員, 供大家提前閱讀、 研究, 并選定時間召開論文研討會。 教師為主持人, 論文提交者為主講人, 其他同學皆為評議人, 具體步驟如下:主講人首先圍繞自己論文的內容、 價值意義等方面進行10分鐘陳述; 評議人依次針對該論文進行評議, 重點在于指出論文所存在的缺點與毛病, 包括觀點、 所引材料、 邏輯層次、 語言表達、 標點、 錯別字、 格式規(guī)范等各個方面; 主講人進行回應, 主講、 評議雙方可以對具體問題展開討論; 主持人對主講與評議雙方的表現進行總結與指導; 主講人對評議人及主持人所提出的意見進行歸納總結, 明確論文修改方向; 討論會結束后2天內, 主講人提交討論會書面總結, 內容主要有討論會紀要、 論文修改意見、 心得體會等。
論文的評議討論, 可以說是開放組合式畢業(yè)論文輔導模式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每一位學生都要在研討會中承擔主講人和評議人雙重角色。 作為主講人, 在對自己論文熟悉掌握的基礎上, 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對論文的核心部分進行條理清晰、 主次分明的宣講與陳述, 對于評議人指出的各種缺點和問題要進行現場回應與解答。 此外, 還要對所有評議人的評價進行及時的歸納與總結。 作為評議人, 每位同學拿到主講人的論文后, 無論論文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還是相對生僻的內容, 都要通過認真閱讀發(fā)現其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 在研討會上準確清晰地把自己的看法傳達出來, 與對方進行探討。 在研討會上, 作為主持人的輔導教師要注意調控研討會的氛圍與節(jié)奏, 力求達到嚴謹認真、 熱烈活躍、 暢所欲言、 真誠無私的良好效果。
(四)修改定稿階段
論文作者根據討論會中所接收的各種意見、 建議, 對論文進行修改, 在規(guī)定時間內把第二稿發(fā)送給指導教師。 教師根據論文的完成質量進行評判, 或準予通過, 或提出意見讓學生繼續(xù)修改, 直至論文質量達到要求為止。 論文通過, 可以參加答辯的同學, 最終按照學校及院系所提供的畢業(yè)論文模板, 統(tǒng)一審定論文格式, 最終完成定稿。
(五)答辯階段
教研室老師組成答辯小組, 召集學生進行論文答辯, 具體形式為:學生陳述論文, 導師組進行提問, 學生回答, 導師表決后宣布答辯結果, 填寫答辯材料, 結束論文輔導工作。
開放組合式論文輔導模式打破了恢復高考以來文科論文寫作指導過程中學生請教、 教師指導這種一對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 把“個人報告”“研討會”“預答辯”等多種學術形式吸收到高校畢業(yè)生論文寫作指導過程中, 從而可以更優(yōu)質更有效地完成畢業(yè)論文這一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 以論文小組為組合形式, 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 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開放、 互動交流, 能夠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 而且在互動交流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分析能力、 判斷能力、 歸納能力, 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開放、 端正、 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 以及開明、 互助的學術風范。
對于每一位同學而言, 無論畢業(yè)后進一步讀研深造, 還是走向社會工作, 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各種研討會、 宣講會、 論證會, 都可能面臨當眾發(fā)言、 公開討論等各種機會, 當眾表達往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展現。 在畢業(yè)論文輔導的近4個月過程中, 開放組合的互動交流, 不僅可以使每位同學的論文得到充分批評指點, 而且可以使每位學生的表達能力、 溝通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通過兩年開放組合論文輔導模式的實踐, 學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最直接的收獲, 正如一位同學所說的:“這種形式, 好像有許多位編輯幫你審稿, 提高了我們的論文質量?!边€有同學認為通過分析別人的論文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不足, 看到其他同學的論文有結構不合理的地方, 同樣會意識到自己的行文結構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這樣一種方式, 能讓自己更快更準地進行自我批評。 學生自己寫論文的時候可能會犯錯誤, 但是當大家坐在一起相互批評的時候, 就能總結出寫論文的基本方法。
除專業(yè)學術上的收獲之外, 通過討論會中的陳述與評議, 不少同學在心理素質、 處世態(tài)度等方面也得益很多。 一位內向的女同學在總結中談到自己“比較怯懦, 很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 面對人多的場景, 思維總是會顯得有些跟不上, 而且很難自然流暢地表達想法”。通過討論會, 她努力克服這些缺陷, 希望通過參與一次一次的討論, 能夠變得大方些。還有位同學認為:“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記住了一種態(tài)度, 為文要嚴謹, 提問題要認真甚至于較真”。
開放組合式畢業(yè)論文輔導模式是在高校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進行的嘗試和探索, 也是對傳統(tǒng)師生雙向互動論文培養(yǎng)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比如說對學生積極性的充分調動, 討論會中有些學生對各種批評意見的心態(tài)平衡與調整, 針對組內專業(yè)水平落差較大的學生的協(xié)調統(tǒng)一等。 開放組合式論文輔導模式真正切實推行, 對學生的論文質量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大有助益。
[1] 李愛明,明均仁.信息檢索教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240.
[2] 顏世偉,柴曉娟.文獻檢索與利用實用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143.
[3] 呂彬.社科信息檢索與利用[M]. 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5:257.
[責任編輯 李繼峰]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Opening Modular Thesis Guidance Model
CHEN Li-li
(LiberalArtsCollege,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China)
The graduation the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schem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arts papers counseling is usually in such a two-way interactive mode, which students selected topic, write, and then teacher give guidance and answeri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Chinese society, the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eams as the basic unit, in the part of opening, modifying and finalizing, “special report”, “academic seminar” and its “reply” will be quoted in the thesis guidance process. With an open combination manner and mutual interaction within the groups between students, their initiativity and creativity are fully mobilized.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per, but also make the get efficient training and exercise in statement, expressing, conclusion and summary.
thesis guidance; opening; combination; interaction
2016-12-08
河南大學第13批教改項目(HDXJJG2013-102)
陳麗麗(1972—) , 女, 河南洛陽人, 副教授, 博士, 碩士生導師。
G642
A
1009-4970(2017)03-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