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的中等職業(yè)教育(以下簡稱中職教育)的重視,中職教育得到極大的發(fā)展,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生源也在逐漸增多,然而隨著生源的增多,這些中等職業(yè)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的教育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如撒謊、自卑、懶惰、厭學、逃學、冷漠等等,究其根本原因,還得從家庭教育談起。從筆者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來說,筆者認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且最重要的教育。筆者從自身的教育中總結分析,通過個案以及集體案例對中職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 中職生 家庭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的教育是終身的,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如果將人接受的教育分類的話,可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三類。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為人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充分的挖掘人的潛能,讓人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成為一個社會人;社會教育則是通過社會的風氣、文化、風俗等影響人的發(fā)展,從這三種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對人的發(fā)展起到奠基與啟蒙的作用。所以,當我們看到中職生身上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就不得不從家庭教育中尋找根源。
1中職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魯迅先生說過:“一個問題學生背后一定有一對問題家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養(yǎng)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父母給孩子創(chuàng)造怎樣一個家庭教育環(huán)境,決定著將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怎樣的一個人??梢韵胂?,一個和諧、健康、快樂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是一個所謂的“問題學生”,讓我們從家庭這個根源來尋找“問題學生”的原因。
1.1新“讀書無用論”
新的“讀書無用論”左右著中職生家長的大腦,他們認為孩子讀與不讀,有無所謂,讀職業(yè)學校也不過是出來給別人打工。家長就認為中職教育無用,根本不理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絕非一朝一夕可見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學習,導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荒廢孩子的學業(yè),讀書就真的被變成了“無用”。
一般讀中職的學生,大多是初中時成績差,考不上高中的學生,老師就會建議他們選擇中職,而家長也認為中職學一門技能,是就業(yè)的捷徑。然而,大多數(shù)家長對讀中職的孩子沒有什么指望,只說的是“讓他把年齡混大一點,好出去打工”。他們這種悲觀失望的態(tài)度,導致他們不重視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1.2過渡權威或放縱
中職學生有很多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里面去,一般叛逆、輕生、撒謊、打架斗毆、冷漠等這些問題,都與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離不開的。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教養(yǎng)方式多為兩種極端,即過度的權威或者過度放縱。
案例1:唐可(化名),女,16歲。在班上是典型的問題學生,只要班上出現(xiàn)違反紀律的問題,基本上都有她的名字。該生每一次犯錯,都會遭到嚴厲的懲罰,如有一次和家長吵架,離家出走,父母找到后,把她用繩子栓起來打。
案例2:安利(化名),男,14歲。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在家和爺爺奶奶過日子,對于他的學習和學校的生活,父母從不過問,爺爺奶奶又不懂,更管不了。該生常常逃學上網(wǎng),打架斗毆,偷東西,結交損友,因一次與其他幾名社會小混混偷盜,而被抓進了教養(yǎng)所。
權威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存在問題的,過度的嚴厲,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同樣的,放縱型家庭教育也還讓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不利的,過度的放縱也就是溺愛,這種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當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注和愛的時候,孩子就會輕生,認為自己來到世界就是多余的。從案例中,我們還可以體會到,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不對,不能及時的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或者不關注自己的孩子,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力量,可能讓孩子誤入歧途。
1.3缺乏尊重和信任
中職生這個群體很特殊,因為這些孩子,既不是傳統(tǒng)觀念的中學生也不是大學生。中職學校的管理也很特殊,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管理很嚴,類似于中學,對學生的成績學分的管理又類似于大學。中職的這兩個特殊性,也決定了中職教育的特殊性,同時,對于中職生的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有些家長對于上中職的孩子不夠重視,認為讀中職的孩子已經(jīng)沒有任何的希望,只是混混日子而已,甚至有些家長在言語上直接重傷孩子,不尊重孩子,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常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乏自信,那么他的人格就不健全,對他將來的發(fā)展就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甚至影響他們的下一代。
1.4重男輕女
中職的老師,對學生的教育,都是以鼓勵賞識為主,教他們認識自我,重塑自我,建立自信,如果家長樂意與學校配合,就能使孩子的學習或者行為習慣得不到很好的糾正,但是,有些農(nóng)村的家長,仍舊有重男輕女的觀念,認為女孩子讀多少書沒有用,將來都要嫁人,還不如早早的出去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案例3:有一個小女孩,叫小文,14歲,來讀中職,是屬于年齡比較小的了,但是這個女孩很懂事。在學校里學習認真,樂于助人,很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長,才讀了半年,她的父親就叫她和親戚一起出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小文不同意父親的做法,父親把小文關在家里,不讓她去讀書,也不讓她吃飯。學校老師還有村干部知道此事后,都去給小文的父親做思想工作。小文的父親說,讀了中職學校還是一樣的去打工,一個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嘛,讓她出去掙錢給她的弟弟上學還差不多。最后,小文的父親還說:這是我的家事,與你們何干。
案例中小文的父親重男輕女觀念嚴重,且不配合學校教育,過早的將家庭生活壓力強加給孩子,一意孤行,這樣侵犯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未成年的相關合法權益,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2改善中職生家庭教育問題策略
2.1建立家長學校,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
不止中職生的問題可追究到家庭教育的根源,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都可以或多或少從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梢娂彝ソ逃龑θ说某砷L的重要性。所以政府、學校、社區(qū)應該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問題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政府出臺相應政策,建立婚前家庭教育學校;學校設立家長學習班;社區(qū)開設家庭教育輔導班,同過學習和宣傳,讓家長接受科學的教養(yǎng)知識,以達到科學的教育孩子,幫組孩子健康成長。
2.2家長要多鼓勵支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自強不息、取得成功的內在動力。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誰擁有了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必須要努力的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應該從小時候做起,尤其是到了中職的孩子,更需要自信,所以中職生家長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中職生因為所處環(huán)境的特殊性,使他們的心靈要承受更多的壓力,他們的自尊心就更加的需要家長的尊重和保護。在中職學校里,自卑的學生很普遍。有些獨生子女在家長的溺愛下,變的非常懦弱。讓他做什么事,他連想都不想,“我不行”三個字順口就說了出來,這種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遇到事情總是向后退縮。自卑是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做出偏低的評價或對自己智力和能力懷疑所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它不僅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而且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2.3男女平等,重視孩子的學習
案例4:王生龍(化名),90后,從小便是在重男輕女的環(huán)境中長大。不是來自父母,而是老一輩。我是獨生女,至少在戶口上是這樣,實際上父母為了生男孩生了3個,結果三個都是女孩,另外兩個因為家庭經(jīng)濟不允許,送給了別人家養(yǎng)。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我父母這么執(zhí)著地生小孩呢?原因在于爺爺奶奶嚴重的重男輕女觀念。老媽當年因為生了女孩沒少受到爺爺奶奶的指責,坐月子期間各種不公對待。據(jù)老媽說,當年我出生后,奶奶得知我是個女孩,淚灑醫(yī)院,然后我爺爺干脆抱都懶得抱,直接扭頭。
案例5:于萍,女,16歲。該生在校已經(jīng)一年半,只有一年就畢業(yè)了。學習認真,對師長有禮貌,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很好。有一天,她的母親突然打電話給他說:你不要讀了,家里也沒有錢,你回來去打工掙錢給你弟弟讀書……。
王生龍告訴我,他的名字都是爺爺取的,象男孩子,因為爺爺奶奶都希望自己是個男孩,然而,得知出生的是女孩的時候,爺爺奶奶直接不理睬。
如今的家長,要想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就必須丟掉重男輕女,堅持男女平等,男孩女孩的學習一樣的重要,要將孩子的學習當作家庭的重要事情來做,不論家里有多忙有多艱難,也要記住孩子的學習才是第一位的。孩子學好了,長大了,懂事了,家長也能從中找到成就感。
隨著國家的重視和社會的支持,中職教育得到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中職生的數(shù)量也在急劇增加,中職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更應該得到社會的關注。中職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應該得到廣泛的關注,同時中職生的家庭教育問題亟待解決,還有中職生的成長問題應該引起學校、家長、社會的關注,都應該盡力的幫助中職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者簡介:唐米香(1985-),女,漢族。貴州省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職生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1] [美]高夫,[美]托馬斯,[美]切瓦特桑.遇見孩子,遇見最好的自己[M].劉華,陳立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9.
[2] 鄭日昌.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開明出版社,2012,10.
[3] 任勇.現(xiàn)代中職生成才導向[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02.
[4] 吳持英,沙江主.現(xiàn)代家庭教育指導策略[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6.
[5] 陳鶴琴.家庭教育[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9.
[6]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9.
[7] [美]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M].張成林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0.
[8] 李洪增.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遼寧: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