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和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中學,浙江杭州 310012)
近年來,由于網(wǎng)絡媒體的曝光,發(fā)現(xiàn)許多初中階段的學生個人素養(yǎng)不足,對愛國主義沒有確定的概念,而且個人也沒有社會責任感,出現(xiàn)了許多不良事件,如“KTV聚會砸場”“初中女生群毆等校園暴力事件”“一味的崇洋媚外”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個人素質低下、家國情懷不足及責任感不足的表現(xiàn),將會導致其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難題,并且這個問題已經(jīng)成為社會、學校培育人才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又一棘手任務。
根據(jù)網(wǎng)絡上的各種資料收集以及周遭身邊的初中社會教學課堂案例分析發(fā)現(xiàn),當下初中社會教學,對于學生家國情懷培養(yǎng)這一方面比較薄弱,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社會教學主要是為了針對考試的題目進行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在這種教學課堂下理論枯燥,導致課堂學生興趣不高,整體的教學效率不足,學生以成績?yōu)閷?,難以獲得情感方面的教育。而教師在這一方面也沒有過多的重視,尤其是對家國情懷、學生的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感方面的培育,有著十分大的欠缺。在筆者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有一次提問到班級中某位同學,讓其背誦國歌的歌詞,該同學竟然支支吾吾,無法將國歌完整背出,這是學生家國情懷以及社會責任感不足的直接表現(xiàn)。在課堂授課中,同學之間彼此交頭接耳、小打小鬧、言語不斷,這些問題也直接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人素質。通過其他教師的反映,經(jīng)過探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非常薄弱,這使得學生在參加集體活動時積極性不高,而且在班級競爭過程中表現(xiàn)的萎靡不正,這導致整體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氛圍十分差,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側面反映了社會教學對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力度不足的現(xiàn)象。
什么是家國情懷?家國情懷的內涵究竟是什么?這實質上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對人民的共同理想,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追求,也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家國情懷大到愛國主義,小到社會責任感以及生活中的各種人為素質,均是家國情懷的表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往今來,這種高尚情懷,極大的鼓舞了士氣,凝聚力量,振奮精神,家國情懷,利人利己。
這種社會,這一門課程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的傳授,而且還要注重與生活結合,因為知識來源于生活,理論來源于實踐,必須要從生活入手,這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獲得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感同身受,更好的身臨其境。在初中社會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可以以生活為切入點,鼓勵學生從點滴做起,培育其家國情懷。
責任和擔當是家國情懷的精髓所在,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為人處事敢于承擔,治軍是家國情懷的具體表現(xiàn)。在社會教學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承擔公民義務,履行公民的職責;在家中履行子女的職責,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在學校履行學生的職責,尊師重道,誠信友善,與朋友同學之間互相擔當、互相幫助,這些都是家國情懷的一種實際表現(xiàn)形式。在班級量化評比中全班同學為了爭奪第一努力貢獻,將班級中的衛(wèi)生打掃的很好,在學習中學習氛圍濃厚,互相幫助,在期末時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得到了贊賞,這就是家國情懷的表現(xiàn)。筆者讓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體會到家國情懷,將家國情懷融入到生活中,從生活的點滴做起,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它,家國情懷這樣更好地培育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翻轉課堂也被稱之為顛倒課堂,是指學生與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課堂內外瑣碎的時間,將學習指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將時間加大利用效率,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翻轉課堂模式,教師多采取利用網(wǎng)絡資料來輔助教學,例如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以及在網(wǎng)絡上與其他地域的學生進行討論,跨時空的交流等等,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進行資料的收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好地對課堂內容進行了解,實現(xiàn)混合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等。而在初中社會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就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模式,讓學生在翻轉課堂中體會到榜樣的力量。例如,在講授我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事件時,可以將王二小、楊靖宇、趙一曼、邱少云、董存瑞、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這些英烈的英雄事跡,利用翻轉課堂的視頻講課模式,為學生展現(xiàn)其生平事跡以及英勇就義的過程,讓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悟到愛國主義情懷,以及英雄身上的社會責任感、歷史責任感,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更能感受到來自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熱愛,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有些學生可能對家國情懷這一概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可以利用翻轉課堂,讓學生合作探究,與其他地域的學生進行探討,對該理念進行分析,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更利于家國情懷,在學生之間蔓延開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責任感。
在初中社會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要利用好生活周邊的相關材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讓學生油然而生一種無法低檔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這種情況下更能促進學生責任感的形成。例如,近些年來自習近平主席登臺以后系列的變化——經(jīng)濟水平不斷提高,全國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斷上升;偉大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學生們也多次耳聞;李克強總理多次出國外訪,帶來了外交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促進了我國富強;在面對日本、東南亞等其他國家挑釁之時,我們也有了強大的外交身影,外交部長多次強硬的發(fā)言,表明中國立場,此時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中影響較大的國家,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屹立于不倒的民族之林。十九大的召開又一次讓學生感受到了來自國家方面的信息,新教育政策的推行,讓更多的學子感受到了來自國家的關愛。在初中社會教學課堂中,幫助學生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中發(fā)布的報告,發(fā)現(xiàn)“民主”一詞較往年的報告中出現(xiàn)頻率大大增加,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概念在報告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有所上升,這無不彰顯了我們偉大祖國的驚人變化。通過這些材料的收集,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和民族感,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歸屬感,讓學生感受到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以及我們生活周遭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好的培育自身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一種特殊的、偉大的情愫,在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過程中,應當把握來自生活方面的教育,在課堂內外都應當給予學生愛的關懷,讓學生體味家的概念,在集體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家國情懷。本文對初中社會教學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的現(xiàn)狀以及相關對策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實踐,提出有效的建議。
[1]管夕茂.植根社會歷史資源壘筑家國認同意識[J].現(xiàn)代教學,2017(20):44-45.
[2]周劉波.家國情懷:歷史教育的價值旨歸及其實現(xiàn)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7(28):70-72.
[3]楊清虎.“家國情懷”的內涵與現(xiàn)代價值[J].兵團黨校學報,2016(3):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