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江蘇昆山 215332)
儒家思想是由春秋末年孔子創(chuàng)始,經(jīng)由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頤、王陽明等人的不斷探索研究,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意識,在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歷史時期的文化領(lǐng)域都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對儒家的最初定義可追溯至班固的 《漢書·藝文志》:“儒家流者,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藝》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殼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笨梢?,儒家思想從其創(chuàng)立之始,“仁義”二字便貫穿始終。強調(diào)仁、義、禮、智、信以及自我修養(yǎng)?;谌寮宜枷胩N含的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其稟賦的教育功能,其中的精華部分經(jīng)常被運用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代表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jīng)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改變了我國連續(xù)使用36年的主要社會矛盾的表述,可見中國社會發(fā)展之飛速,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在隨之發(fā)生變化,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正確形成,存在著一些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偏差、傳統(tǒng)美德觀念淡化、社會責任感缺失、誠信意識淡薄等不良現(xiàn)狀。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儒家思想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應將其促人向上的燦爛瑰寶光芒照耀于眾,以此感化教育匡正當代大學生思想之不足。特別是先秦時期的孔子、孟子、荀子三位大儒,其思想對于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仁”無疑為孔子的核心思想?!叭省钡谋憩F(xiàn)在于“愛人”,在于“克己復禮”?!墩撜Z·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笨梢?,君子哪怕于飲食、匆忙間、顛沛流離之時都不能違背“仁”這個道德準則。他認為任何人都要很好的約束自我,遵守社會公德。
《論語·憲問》:“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見,孔子將修己作為君子修身的重要途徑。
孔子主張“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薄墩撜Z·八佾》中記載孔子與其生林放的一段有關(guān)于“禮”之本的討論??鬃诱J為不習得禮教,就不能在社會上處身立命?!墩撜Z·雍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p>
孔子還育其弟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孝”在儒家思想中指對父母恭順,“悌”指對同輩兄長尊重且關(guān)愛。
上述可見,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仁”作為立世的根本,“禮”作為基本的與人相處的規(guī)范,“孝”則是道德教育的基礎(chǔ)。
在當今社會網(wǎng)絡與多媒體充斥的時代,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不乏有大學生產(chǎn)生迷失自我、偏離正確價值觀的現(xiàn)象。孔子的儒家思想能夠給予大學生一股正確向上的精神動力,讓其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其“仁”的思想能夠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以愛人之心對待他人,對弱者秉有同情之心,對家國報有忠義之心。
“修己”要求大學生克制自身惰性與人性弱點,努力完善自身,為日后承擔起建設(shè)國家的責任奠定基礎(chǔ),為社會主義建設(shè)貢獻自己的力量。
厘清“義”和“利”的關(guān)系,利益之前保持正義之心,堅守自我的理想信念,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前途、社會發(fā)展結(jié)合起來,自覺認同積極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其“禮”的思想要求大學生學習熟知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以禮待人,知榮辱、懂禮節(jié),謙虛禮讓,努力做到用博大的胸懷、謙和的涵養(yǎng)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做一個尊重他人,與他人相處令人愉悅的人?!靶眲t更好地為大多數(shù)初次離開父母外出求學的學子們樹立正確的風尚標,不令父母為子女擔憂,懂得回報父母,用感恩的心對待父母,這點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自身道德素質(zhì)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是促進社會文明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亞圣”孟子的核心思想是其“性善論”?!睹献印す珜O丑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笨梢娒献诱J為人本身就具有“仁”“義”“禮”“智”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認為上天給予的磨難是為了讓其能夠有著更堅毅的品格。
《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認為,豐收年,年輕人大多養(yǎng)成懶惰習慣;災難年,年輕人大多性格暴戾,不是天生如此,而是所處環(huán)境使他們的心情變得不好。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認為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的品德,得志時就使天下都能這樣。
高校教育以知識技能教育為主,從近些年暴露出的問題來看,高校的教育模式對于學生的人格、心態(tài)的培養(yǎng)相對欠缺,因此在面對部分心理尚需調(diào)整的學生來說,孟子的思想能夠起到很好的啟示作用。對于自卑的學生,教導他們應有自信的平等心,任何人來到社會都具備為人的美好品德,只要保持本善之心,“人人皆可為堯舜”;對于自私孤立的學生群體,告之其同情他人、謙讓友愛乃人之本性,豈能丟棄?必須有健康且健全的人格方能應對社會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
高校教育是多數(shù)人在步入社會之前接受的最后一個階段的系統(tǒng)教育,因此這個階段的學習實踐結(jié)果將直接決定其走入社會所具備的適應力,學習各方面的技能對于大學生來說相當重要,而有些大學生自我管控力不足,經(jīng)常陷入惰性無法自控,青年人要有目標理念,為了達成理想,把自己提升至君子、圣人的高度,必須經(jīng)歷磨難,自我勉勵,追求、實現(xiàn)理想是沒有捷徑可言的。
青少年時期,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無可比擬,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其習得善惡取決于后天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且有易傾向于惡的傾向。能否得到“善”,關(guān)鍵是后天的選擇和追求。能否堅持自己的原則、堅守自己的目標、腳踏實地,做到慎終如始,關(guān)系到一個人“人性之善”的發(fā)展程度,這也是一個無限接近“善”的過程。大學生在交友的過程中尤需謹慎,孟子的思想中也教示大學生要將自己置身于積極向上的、能夠讓自己提高的環(huán)境中去,通過周圍環(huán)境的滲透,逐步改善自身不足,提高行動力。
愛國主義情懷是高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孟子的思想也教導高校生須樹立起“小我”與“大我”的意識,個人的品質(zhì)修養(yǎng)與愛國愛家要緊密的結(jié)合起來,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報效祖國而打下知識基礎(chǔ)與奠定思想基礎(chǔ),挺起為國家而奮斗的民族脊梁。
李澤厚曾說過:“荀子可以說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諸子,開啟漢儒,是中國思想史從先秦到漢代的一個關(guān)鍵?!被趹?zhàn)國末期的政治局面,至荀子,荀子繼承了孔子“禮”的思想,但“禮”的民主性大大降低,為了迎合當下統(tǒng)一的局面,“禮”的規(guī)范強制性大大增強,荀子滲透進了“法”的思想。“隆禮重法”的關(guān)鍵因素是人。在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上,不同于孟子,荀子以“性惡”論為基礎(chǔ),他在《性惡》中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不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人之生故小人,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亂世、得亂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亂得亂也?!避髯诱J為,人天性具有很多貪念、欲望。無論是圣人抑或是庶人,本性上都是一樣的,在于后天的分差,在于其是否善于學、善于“偽”?!缎詯骸罚骸叭酥詯海渖苽我??!彼麖娬{(diào):“不可學,不可事而在天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彼俅螐娬{(diào)了人后天學習改造的重要性,要通過后天的努力方能磨平、隱去人固有的弱點與缺陷。
在后天的學習過程中,“禮”是應遵循的準則。《勸學》:“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個人必須以先圣制定的“禮”為榜樣,學習圣人的道德規(guī)范。《非十二子》:“遇君則修臣下之義,遇鄉(xiāng)則修長幼之義,遇長則修子弟之義,遇友則修禮節(jié)辭讓之義,遇賤而少者則修告導寬容之義?!边@就要求人們行“君臣、長幼、孝悌”之禮。荀子在《勸學》中也指出了在個人道德品性的磨煉中,要不畏生活的艱辛,努力克服困難,善于學習、善于借助外部的條件?!暗歉叨?,臂非加長,而見者遠?!薄肮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薄膀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泵銊钊藗円潋溄湓?,堅持如一。
青年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念受到了當今時代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一些大學生道德失范的現(xiàn)象。荀子的“性惡”“化性起偽”的觀念,有力的支撐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要勇于直面人性的陰暗面,承認自己人性的弱點,任何人都有“欲”,自私性、利我性、破壞性是避免不了的,這些缺陷要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來加強約束,教導其經(jīng)常反省,慢慢地將自己修煉成為一個理性、自律、自謙、上進的大學生形象。對于一些因為錯誤或者不當行為而一蹶不振的學生給予適當?shù)墓膭睿酥小靶浴?,孰能無過,只要勇于學習“化性起偽”,遵循道德規(guī)范與標準,努力克服自身的弱點,必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善”的品質(zhì)。
當代大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面對駁雜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很容易產(chǎn)生精神危機與信仰的缺失。在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擇善而從之,擇取優(yōu)秀先輩,學習先圣的優(yōu)良道德品性,加強榜樣力量的發(fā)揮,努力達到荀子在《儒效》中所言大儒的“志意定乎內(nèi),禮節(jié)修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利形乎下”的境界。
大學教育涉及的范圍較廣,不光有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實踐技能的鍛煉,還有為人處世等道德規(guī)范的學習。荀子在《勸學》中道:“君主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比魏稳硕疾皇巧鷣砭褪鞘ベt,都是通過后天的努力磨煉與學習,將自己慢慢打造成自己目標中的樣子。在學習時,也切忌不能閉門造車,要善于利用一切有用的資源,不論是網(wǎng)絡資源、人力資源等等,在多元學習的條件下更有效率的達成學習目標,同時也能在與老師同學的商討過程中,增進師生情誼,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幫互助的生活學習氛圍。謹防出現(xiàn)因不善交流而導致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出現(xiàn)。同時,大學學習較之中學學習的方式也完全不同,自主學習更多,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學習、巧于學習,懂得環(huán)境資源的重要性,并且戒驕戒躁,在未達成學習目標時,不輕言放棄,堅定自己的信念。
以孔、孟、荀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如上所述,三者之間一脈相承又各有所長,認識到以其三者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高校教育的價值之大,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將三儒思想更好的運用到日常高校思政教育中去,使其更加切實有效的發(fā)揮重要作用。
首先,營造具有儒家思想的環(huán)境。開設(shè)儒學課程,以多媒體為載體,使學生能夠多方位多角度的接受到儒家文化的系統(tǒng)學習,將儒家思想的優(yōu)秀精髓部分滲透到多門課程體系中,實現(xiàn)知識文化的更好融合;在校園中多多組織具有儒家思想底蘊的社會文化活動,如參觀孟子故里鄒城等,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瞻仰先儒風范;提高教師隊伍的儒學文化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最真實的榜樣。
其次,提升學生主體學習的認知。自我學習儒家精神且內(nèi)化成精神皈依是學生真正領(lǐng)悟儒家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激發(fā)學生對儒家文化的興趣,主動學習,不斷反省,改進自我,鼓勵實踐,將其優(yōu)良精髓外化成為自覺行動,方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綜上所述,以孔、孟、荀三位先儒為代表儒家文化是當今高校學生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養(yǎng)分,其作用不可忽視。
[1]劉呂高,田從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作用 [J].中華文化講壇,2014(3):96-97.
[2]張玉鵬.孟子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9):9-10.
[3]常成玉.《論語》中儒學思想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J].語文建設(shè),2016(2):69-70.
[4]江沈紅.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初探[D].武漢理工大學,2004.
[5]從羽.儒家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與研究[D].渤海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