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晉
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成都 610500
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
和 晉
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成都 610500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與發(fā)展。思想政治課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高中也正是啟發(fā)學生智慧的關鍵時期。政治課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時,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參與能力。本文通過對當前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狀況的分析,找出思政課在教學培養(yǎng)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為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改進建議。
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能力培養(yǎng)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思政教育工作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這就要求高中思政理論課要順應時代潮流,堅持觀念教育與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協(xié)同發(fā)展,注重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相結合,從“單板傳授”教學模式轉向“啟發(fā)思考”模式,并對階段性課程板塊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論證[2]。
當前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方式多數是以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模式為中心開展的,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背離,缺乏趣味性,其結果是,一方面造成學生對理論學習缺乏興趣,課堂實效大打折扣,學生對于知識點往往是得其行而不知其意,只需滿足考試所需即可;另一方面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思維方式的鍛煉停滯不前,這種現狀必然影響思政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學習與分析能力,成為目前思政理論課教學的癥結所在。
目前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課教學目標單一,以思政課教學大綱及書本知識為限展開教學,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應試能力,滿足考試基本所需。從學生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來看,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教條知識的掌握,而應該考慮到學生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自身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在教學過程中,應給每個學生各自不同的生活成長環(huán)境“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制定不同的發(fā)展目標。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基礎解題能力的基礎上,應解放學生創(chuàng)造的天性,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提問,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成長為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努力適應大步發(fā)展的現代社會的需要[3]。
新課改要想完成“長征式”的改革,就需要不斷的從失敗中發(fā)現合理的成分,為課改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新課改的完成離不開課堂教學的進行,教師作為面對面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心目中的“權威人物”,這種無味且單調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只知一味的依賴教師,對老師講解的知識不假思索的全盤接受,缺乏自我反思和質詢的能力與勇氣。如果一味的固守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新課改流于形式的話,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其多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缺乏必要的教學互動,教學過程機械,課堂氣氛沉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當做標本來訓練,當作增肥鴨子來填充,在備課時只注重自己講授知識點,缺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思考”的耐心,只求單純的解決難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需要,抑制了學生自我天性的解放,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缺少發(fā)散式的思考,縮短了學生必要的理解和思考時間,長期以往,學生在思政課中的學習就會處于被動灌輸的地位,繼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使學生淪為聽課、刷題、應試的機器。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能力的有效形成和知識的形成最為主要的區(qū)別是在于主體的親身實踐[4]。傳統(tǒng)的思政理論課教學缺乏對學生在思政學科學習上主觀能動性的重視,過度的抬高教師的地位。學生主要依靠教師的傳授才可以獲得知識,依靠教師的講解才可以掌握知識,依靠教師的考察才可以知道自己的發(fā)展狀況,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中,機械式的學習過程將會成為學生本我化發(fā)展的攔路石。
新進行的基礎課改的重難點是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引領學生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意識與能力[5]。思政理論課作為中學根本性的課程建設來講,其核心要求已經不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多少,高中學校也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思政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為核心,充分考慮學生各自發(fā)展的需求,發(fā)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圍繞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方式、過程與育人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采用全方位、多層次的途徑來吸引學生的關注點,使思政理論課能更“親民”、更“接地氣”,讓學生們體會思想政治課的“美”。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課改進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增強學生們主動參與課程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使他們自己體會到難點解決后的收獲感,繼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梢姡覀冃枰寣W生自主地質疑,去發(fā)現問題。只有鼓勵學生勇敢提出問題,才能形成頭腦風暴,促進高中生發(fā)現、解決疑問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在自我反問、質疑的基礎上,通過這些方式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真的欲望,多角度、多維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學生在面對政治教材的某些觀點、相關學習資料時要敢于提出質疑。許多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錯誤與疑點。如教學用書與教學輔導資料存在某些沖突、習題參考答案與自身解答結果存在矛盾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們要善于發(fā)現問題,面對與自身答案不符的權威資料時,首先應多方論證自身答案,在堅持自己的結果時要敢于提出質疑,通過與授課教師的交流學習尋找解決方案。加強學生對權威的辯證思考力與判斷力,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認識、解決問題,這在促使學生全面深入了解相關知識點的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求索的精神。
思政理論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領學生做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仰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授課內容同時下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聯(lián)系起來,全面理解和掌握我黨在新的歷史階段所推行的基本路線與重大戰(zhàn)略決策。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恩、列寧、毛澤東思想的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對于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不能脫離中學生的實際,不能要求中學生去解決他們力所不及的問題。新的思政課程改革建設,講述了從改革開放到商品經濟、道德與法律、過去與當下、國內外政治局面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應講述當下的經濟新常態(tài)、一帶一路建設及亞投行等相關內容,彌補課本的滯后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
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另一個任務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高中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不能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僅停留在學生對于細小知識點的把握,它關乎的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以及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是要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觀察生活細節(jié),分析思考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具體事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用所學理論去辨別是非的習慣與能力。
因此,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要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主動從“主導”的高臺走下來,以友好的態(tài)度去緩和師生關系,與學生處在同一平臺,使學生能放飛自我,敢于發(fā)問、敢于質詢,自發(fā)的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同時,教師應多思考思政課教學的新形式、新方法,如開展情景演繹教學法,做到在學習過程中寓教于樂,使同學們得以天馬行空的思考當前情景的表現形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能力,也能使理論教育深入學生的心中,提高了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思政教育作為一門具有時代性、開發(fā)性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們走出校門,多關注社會現實。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心時事,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了解國家的對外形象與國際地位、了解國內保障民生的福利政策等,關注當前國家五大新發(fā)展理念、經濟增長新形勢、百年奮斗目標等,逐漸樹立社會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培養(yǎng)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并內化為自身的行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日常實踐過程中,從日常生活中捕獲熱點信息,思考所講的知識與當今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問題的相關性,以高度的責任感教導學生形成對國家熱點事件的正確看法和認識。這也是思想政治課的基礎之義,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們提高捕獲熱點政治信息的敏感度,培養(yǎng)他們的動腦能力,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度和親切感。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首要任務和中心環(huán)節(jié)?!敖袒睂W生是一個耗時長久的工程,它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思政課的魅力,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在提升自己專業(yè)技能的同時,要緊貼學生生活、緊貼社會現實,采取多變、靈活的教學途徑與策略,啟迪學生思維,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做到寓教于樂,使學生能發(fā)自內心的認同思政教育相關理論,將所學所感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洪波.新時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D].齊齊哈爾:齊齊哈爾大學,2012.
[4] 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5] 金世紅.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礙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1):113-115.
G633.2
A
和晉(1994—),男,漢族,山西運城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