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穎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yè)學院,浙江東陽 322118)
全球背景下的高職會展英語教學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研究
張曉穎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yè)學院,浙江東陽 322118)
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會展迅猛發(fā)展,其對綜合性的會展專業(yè)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強。本文通過分析跨文化因素對會展工作的影響,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也分析了目前該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诼殬I(yè)能力的需求,文章探索了會展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知識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以為更好地服務會展打好基礎。
高職會展英語;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途徑
近些年來我國會展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對會展專業(yè)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因此,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會展專業(yè)或者相關課程。會展英語課程的開設滿足了中國會展行業(yè)對提高會展英語技能并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需求的復合型會展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會展英語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作為一門重要的行業(yè)課程,其重要性隨著對外會展活動的加強與日俱增。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日益增多的國際文化間的交流要求涉外人員不僅應當具備嫻熟的外語語言能力,還要對合作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正確和充分的認識??缥幕浑H已經(jīng)成為會展商務對外交往中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如何在會展英語教學中有效結合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教師們關注的熱門課題。
大型的國際展會參展商和觀眾一般來自世界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qū),其文化具有多樣性。在會展業(yè)中,展會主辦方、參展商和參觀者緊密相關,形成一條利益鏈條。參展商和專業(yè)觀眾在展會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展會能否舉辦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國大型展會主辦方在參展商和專業(yè)觀眾的組織和邀請方面,主要通過網(wǎng)絡宣傳、信函、電話、郵件等形式,在這些營銷過程中,主辦方是否考慮到目標國的文化背景,然后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如何時邀請比較適宜,怎樣進行廣告宣傳最為有效,要從參展商和專業(yè)觀眾角度出發(fā),對癥下藥。
會展活動中,參展商參展效益的高低是由專業(yè)觀眾來決定的。由于跨文化因素的存在,雙方在貿易洽談中容易受自身文化背景的影響,形成文化沖突,影響雙方之間的和諧關系,使貿易洽談、合作受到阻礙或者失敗。一般展會都只有短短幾天時間,因此項目的推廣洽談時間都很有限。如何取得觀眾的信任達成交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展會雙方貿易洽談中,由于各方都是站在各自的利益層面上,以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為中心向導與對方進行溝通與談判,不太注重相關信息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導致洽談失敗。例如美國人往往自信心很強,自我感覺良好,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都比較喜歡開門見山,不兜圈子;日本人講究禮儀,要面子,重視身份地位,對任何事情都不愿意說“不”;阿拉伯人時間觀念上有待提升,談判中會出現(xiàn)隨意中斷或者拖延的現(xiàn)象。因此,對于參展各方來說應該充分了解異國文化,充分考慮目標群體的文化特點。
會展業(yè)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歷史,從國內會展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高職會展英語教育還處于較初級的階段。會展英語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還有待提升。主要表現(xiàn)在:
(1)教學師資力量偏弱。目前各高職院校中既通外語又有豐富的專業(yè)會展經(jīng)驗的教師比較稀缺。會展英語課程大多是由基礎英語教師授課,相對理論性偏強,在會展英語知識方面也不夠深入,不利于在會展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教材體系有待完善,教學評估手段有待提高。目前會展英語的教材琳瑯滿目,但是以會展的發(fā)展流程來進行編輯,重點突出的卻寥寥,可供選擇的較少。有的教材偏重閱讀性的理論文章,有些教材偏重情景對話,而涉及跨文化知識的內容卻是非常少。另外,在課程考核方面,試題還是以會展內容如詞匯、語法方面的偏多,而跨文化背景知識和個人觀點的考查較少,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3)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待提高。一般教材都配有相應的課件,教師在方便教學的同時,往往按照教材的套路,以傳授語言知識的訓練為主,忽略了學生國際會展中多元文化的影響下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翻譯、背誦等機械的學習方法,高職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偏弱,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弱,依賴性較強,這樣的授課方式不利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
(4)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淡薄。由于國際會展涉及到的國家眾多,不同國家文化習俗差異較大。學生在不了解的情況下,經(jīng)常以自己本國的語言文化思維習慣生搬硬套到英語上,造成語用失誤,從而導致文化沖突、交際障礙。如 A:Thank you,you did a good job,I’m very satisfied with your performance.This is the tip for you.B:No,no,no.This is my duty,I should do it better.可見B同學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謙虛拒絕是老外不太理解的,A會認為你沒有盡到全力,所以按照西方人的習慣,你可以直接說“Thank you.”另外,一些禁忌語中西方都有,比如中西方比較忌諱“疾病”和“死亡”相關的直接表達,一些褻瀆辱罵的表達hell,shit,damn等,但也存在中西方禁忌語差異比較明顯的表達,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認知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了解民族文化,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實現(xiàn)更好更和諧的國際貿易交流。
隨著國際會展的不斷發(fā)展壯大,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服務國際會展,我們行業(yè)英語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yè)語言知識培養(yǎng),也要加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協(xié)調良好發(fā)展。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頒布試行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教學“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yè)務活動的能力”。在“知識與能力并行”的高職高專教育背景下,會展英語課程不僅要打好英語基礎,更重要的是突出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會展工作、對外交際的能力。
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充電,在教學中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適時調整傳統(tǒng)的以語言輸入、輸出為主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將文化因素融入到教學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1)行業(yè)英語項目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受用的教學方式。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要加強學生的語言聽說讀寫譯技能,掌握英語的口語表達和熟練程度非常重要。在涉及到跨文化的部分,應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如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價值觀點及思維方式等。某一案例中提到中印之間的貿易合作,印度作為一個宗教色彩濃重的國家,在洽談業(yè)務之前,我們也要了解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和文化差異,如印度教徒視牛為“圣獸”敬之如神,只允許喝牛奶,不能宰殺和吃牛肉;印度人的見面禮節(jié)合掌禮;在表示贊同對方時,身勢語往往是搖頭;印度人認為左手很不干凈,傳遞東西時,盡量用右手等等。通過情景式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在較為真實的環(huán)境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增加趣味性的教學實戰(zhàn),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地進行商務活動,完成任務、交換信息等以提高表達的熟練度和靈活性。另外,教師可以推薦學生一些有關英美文化的書籍期刊,鼓勵學生多讀相關的資料,通過不斷積累跨文化知識,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為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2)文化對比教學方法。人類有許多共同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感受,所以不同文化有不少重合處,這也反映在成語中動物的比喻義上。披著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像狐貍一樣狡猾(as sly as a fox)、餓狼般的(as hungry as a wolf)等已為漢語讀者接收。事實上,由于東西方語言文化的差異,很多動物意象意義相差很大。如“龍”的概念,“dragon”在英語文化中是一種會吐火商人的怪物,是魔鬼撒旦,是兇險邪惡的象征,常喻指兇惡的人或者嚴厲而又警覺的女人。但在漢語文化中,“龍”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是帝王的象征,中國后代又稱為“龍的傳人”。盡管差異很大,隨著中國文化的廣泛傳播,“龍”的概念慢慢地也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收。為此,教師在授課講解詞匯時,既要講解它們的概念意義,又要分析它們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通過對比不同國文化的異同點,學生能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逐漸意識到語用錯誤造成的文化沖突根源在哪里,然后去避免交際中此類問題的發(fā)生,規(guī)范語言的表達。
(3)不斷發(fā)展校企合作,增加校外實訓實戰(zhàn)演練。學生通過在校的學習,掌握了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后應該多參與社會實踐鍛煉。教師也應盡可能多的收集相關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造較多的實訓學習的機會。只有投身到真正的國際會展中去,學生面臨直接的考驗,接受最真實的挑戰(zhàn)。真實的會展工作在工作強度、個人情緒方面等等都會產(chǎn)生影響,這也會產(chǎn)生交際障礙。因此,通過真實的實踐,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跨文化意識都可以得到加強和鞏固。政府、企業(yè)和高校的對接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都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與實踐的機會。
在國際會展迅猛發(fā)展,專業(yè)人才急需的當下,如何培養(yǎng)綜合性的優(yōu)秀的會展人才是每個高校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高職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行業(yè)英語課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語言知識和行業(yè)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會展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調整以往的教學方式,轉變思想,重視文化的導入,把語言和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學中練,練中學,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成為專業(yè)的會展人才打好基礎。
[1]張曉穎.新形勢下高職會展英語情境教學分析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27):106.
[2]張曉穎.中國影視旅游廣告的跨文化傳播研究——以浙江省影視旅游為例[J].海外英語,2015(21):190-191,20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叢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G].高等育出版社,2006.
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101-02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yè)學院2016年度院級課題,立項編號:HYY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