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平,魏敬敬
(桓臺縣果里鎮(zhèn)中心學校,山東淄博 256414)
在當前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如,重說教,輕實踐;重形式,輕效果;方法上空談,程式化嚴重等。作為一名農(nóng)村基層的班主任,筆者希望能夠開展以班級為單位,解決學生發(fā)展問題及提升發(fā)展需要為目標的有主題、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為此,在班主任管理過程中,筆者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和班級榮譽感。
“生活即教育”。 班主任要了解時代的特點,尋找學生的共同特點,知道學生的共同需要,在班級活動中彰顯班級文化。班主任也要注意每一個學生的需要,給每個孩子都搭建一個舞臺。筆者任教的是初二年級,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孩子與同學、與老師和與家人的關(guān)系需要得到指導和幫助。也是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非常有必要讓孩子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積累經(jīng)驗。
利用假期筆者讀了幾本書,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少收獲和感悟。在班級管理方面,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筆者覺得活動驅(qū)動帶動學生和班級發(fā)展是比較好的方法。現(xiàn)階段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的孩子在生活條件和學習成績方面差距較小,但在學生能力提升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讀書的過程中筆者記下了自己的突發(fā)奇想,希望能夠給孩子更加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由此,在這學期開始,筆者和孩子們商議班級開展文體活動,第一周和第二周筆者制定出了大體框架并在班會公布,聽取了孩子們的意見和建議。最早筆者設(shè)計的是第一學月室內(nèi)活動,第二學月室外活動,采用了孩子們希望能夠交叉進行的建議,改成了室內(nèi)室外交替進行的方式,并且把期中檢測之前的活動安排以及負責人公布到后黑板上。
初二的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有的孩子和父母的關(guān)系開始出現(xiàn)問題,因此筆者設(shè)計了感恩父母的活動。我不太擅長表達,更愿意用幾句話去點撥。在筆者電腦中一直保存著《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的視頻,筆者的上一級學生也看過,每次觀看,筆者內(nèi)心都非常感動,這一次同樣如此。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孩子們都很認真很投入,視頻的最后,有主持人的一段點評,筆者覺得這段話正是筆者想說的。看完視頻,很多孩子已是淚眼婆娑,他們是觀看這個視頻的第二級學生,但在筆者的感覺里,這一級孩子比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都更為感性。他們閱歷還淺,有些話恐怕還不是非常明白。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獨生子女獨享了父母的寵愛,而父母卻承擔了全天下最大的風險。筆者跟孩子們講:在中國,有很多失獨父母,失獨就是他們只有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因為某種意外離開了他們,而他們因為年事已高,不可能再有孩子了,這樣的父母就叫失獨父母。因此,父母不僅是孩子的依賴,孩子也是父母的依賴。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我們要愛護好自己,愛惜自己的生命,保證自己的安全,讓我們的父母安度晚年。隨后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行字:樹欲靜而風不止,李卓陽同學隨即說出了下一句: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筆者給孩子們做了簡單的解釋。告訴孩子們:不要在父母老了的時候才想起孝順父母,那時恐怕為時已晚,孝敬父母,從現(xiàn)在做起,認真傾聽父母的教誨,幫助父母共同維護家庭的干凈整潔,關(guān)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懂得父母的生活不易等等。孩子們的眼神里閃爍著光芒,他們應該聽懂了,筆者也相信他們做的會更好。
針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狀況,筆者在班級活動中也涉及到了青春期健康教育,邀請當?shù)匦l(wèi)生院的大夫們走進我們班的課堂,結(jié)合他們的臨床實踐,給孩子們上一堂生動的青春期衛(wèi)生教育課,解答了他們的困惑,為以后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幫助。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在筆者的計劃中也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班組織了“學習”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李姿穎、成姿穎這兩個孩子成績比較優(yōu)秀,她倆對于學習有獨到的見解,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好幾個同學的演講有點跑題,最后成了班級大討論。不過,這讓我收獲很大,孩子們能夠敞開心扉,討論自己學習路上的坎坷和內(nèi)心的無奈無力感,孩子們之間有了更深的了解,彼此理解,加深了他們的感情。也反映出老師和家長對待孩子學習成績方面的不足和偏頗,值得我們深思。
現(xiàn)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人們越來越重視的話題。筆者在班級開展了群體心理健康游戲,在游戲中教會學生團結(jié)互助,教會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熱愛自己的班級,熱愛自己的團體。
在活動的籌備中,筆者充分利用班級各種資源,比如身邊的實例,比如把家長請進課堂等等,給學生提供道德教育的有力載體,將德育內(nèi)容滲透到班級和親子關(guān)系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啟發(fā)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隨著各項活動的深入開展,也促進了筆者自身的發(fā)展,筆者也總結(jié)出了一套讓活動更有效的策略,那就是:活動前重指導,活動中重評價,持之以恒,力求成效。
在“美文誦讀”活動中,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訓,重視了活動前的指導和引領(lǐng)。和學生一起觀看視頻——美文誦讀《故都的秋》。筆者不是語文老師,對文學沒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悟,筆者只能給孩子們點撥語速、聲音和韻味,也建議孩子們多看看視頻,多多體味和把握,力爭做到更好。
每個學期,學校都有很多活動安排,比如:參觀,模擬長征,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等。每次活動之前,我都會讓孩子們做好前期準備,比如到新城王漁洋祠堂模擬長征,先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長征?王漁洋是誰?他有哪些生平事跡等等。做好了活動前的指導,每項活動才能有所收獲,才能收到成效。
我們班的第一次班級活動——詩歌朗誦會,在朗誦結(jié)束之后,筆者對每個孩子的表現(xiàn)做了點評。雖然他們的朗誦還不夠?qū)I(yè),但鼓勵、表揚和指導是必須的。魏遠欣表達能力很差,但這次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溫尚昆表現(xiàn)不夠好,主要表現(xiàn)在沒有積極認真的準備,朗讀還有不認識的字。李卓陽是最像模像樣的,有感情、有抑揚頓挫,唯一的問題是聲音不夠洪亮。筆者對每個孩子的點評重點放在了優(yōu)點上,同時也指導其他沒參加活動的孩子如何去欣賞詩歌朗誦,讓他們明確詩歌朗誦的要點和標準。評委團選出的5名優(yōu)秀者基本和筆者的感覺相符,這說明在孩子心里,能夠有模糊的標準,通過筆者的點評,相信他們能夠更加明晰。當然在這次活動中筆者有準備不周到的地方,現(xiàn)在的學生對朗誦的了解不多,尤其是詩歌就更少,筆者應該在活動之前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多接觸、多模仿,應該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實質(zhì)就在于使一個人努力在某件事件上表現(xiàn)自己,表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點來。應當在心理學討論會上提出這個問題:人的表現(xiàn)問題?!鯓硬拍茏龅?,使人盡量地努力在好的方面表現(xiàn)自己呢?筆者深信,一個人想在某個好的方面表現(xiàn)自己的愿望越深刻、越誠摯,他在內(nèi)心對自我紀律的要求就越高,他對自己身上不好的東西就越加不肯妥協(xié)。”筆者相信通過這些活動,能夠挖掘出孩子的潛力,推動孩子更好的發(fā)展。
[1]張軍元.淺議中學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8):82.
[2]蔣瀟.關(guān)于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學園(教育科研),2012(15):93-94.
[3]李生祥.五家渠市高中德育實踐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