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佳
摘 要 本文通過對貪污罪各種量刑條件的限定進行案件的實證分析,結合現有的法律政策規(guī)定框架,綜合聯系各地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分析和總結貪污罪量刑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關鍵詞 貪污罪 量刑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414
罪刑均衡,在司法領域亦可以具體化為同罪同案同判,異罪異案異判,司法裁判在時空中保持高度的一貫性和一致性。貪污犯罪的量刑標準設置不甚合理,司法實踐中常常偏離立法規(guī)定,屢現量刑失衡問題,或數額運用權重過大不能忽視其他情節(jié),或具體刑罰設置不合理失去應有作用,或數額標準已舊不適應經濟社會新發(fā)展,或從輕、減輕量刑情節(jié)的過度使用減弱本罪震懾力……總而言之,貪污罪的“罪”與“刑”之間常常出現“尷尬”局面,久受學術界與實務界詬?、?。
一、從貪污數額出發(fā)的分析
根據《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guī)定,貪污罪的量刑以十萬元,五萬元,五千元這三個數額點作為量刑的區(qū)分。而《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亦仍有“數額特別巨大”、“數額巨大”、“數額較大”的提法。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所載的判決文書中,法官也使用了較大的篇幅進行貪污數額的計算和描寫,對其他情節(jié)涉及不多。顯然,貪污數額仍然是衡量本罪社會危害程度大小的首要指標,是決定量刑輕重的關鍵。
第一,相同數額的量刑情況。從理論上講,貪污罪的量刑數量與其貪污數額之間的關系應當為正比例線性關系。因此,相同數額案件的主刑量刑情況應當相同或者相似。在樣本中,相同貪污數額的當事人共有67人,占總數的41.9%。其中主刑量刑情況相同的有24人,在67個相同貪污數額的當事人中占35.8%。這個數額看似較高,但其中的22人都屬于同案犯,如四川通江縣龍鳳場鄉(xiāng)原黨委書記陳某與通江縣松溪鄉(xiāng)財政所原副所長雷某的共同貪污案中,兩人共同貪污了22萬9千元,分別判處了五年零六個月的有期徒刑。而非同案犯但數額相同并判處一樣主刑的僅有河北保定的于某和甘肅徽縣的閆某,兩人均貪污了13000元,分別被判處了1年有期徒刑。絕大多數數額相同的案件量刑有一定的差異,如佛山市南海區(qū)農林漁業(yè)局林業(yè)科科長陳真某貪污了3萬元被判處了5年有期徒刑,而湖北巴東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田某也貪污了3萬元卻被免除刑事處罰;廣東德慶縣某村村委會主任梁某貪污了8000元被判處1年8個月的有期徒刑,河北遵化市某村的村委會主任高某貪污了8000元被判處10個月有期徒刑,而甘肅天水市某村黨支部書記王某貪污8000元卻被免除刑事處罰。
第二,基于4個數額量刑點的分析。其一,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案件分析。此類案件的涉案人數共有84人,占了總數的52.5%。我國刑法規(guī)定該類案件一般應當判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嚴重的,處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貪污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的,犯罪后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免予刑事處罰。在此類案件中,共有39人判處了緩刑,21人被免予刑事處罰(其中貪污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共有17人)。被判處實刑的26人中,最高量刑為5年,5年以下至7年以下量刑區(qū)間沒有“充分利用”。其二,個人貪污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案件分析。此類案件涉案人數共有27人,占了總數的17%。刑法規(guī)定該類案件應當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其中被判處緩刑19人,免予刑事處罰3人;被判處實刑的5人中,最高量刑為5年有期徒刑,遠遠低于刑法規(guī)定了量刑幅度。其三,個人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案件分析。此類案件涉案人數共有48人,占了總數的30.5%。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此類案件應當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該類案件中,有1人被判處緩刑,28人被判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16人被判處10-15年有期徒刑,1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在這類案件中,量刑不均衡的情況較為顯著。一方面,由于10萬元以上的案件存在數額相差巨大,但是量刑卻無法拉開,不能充分體現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另一方面,雖然部分案件貪污數額相近,量刑卻又較大差異。如永康市社會發(fā)展局工作人員曹某貪污36萬被判處10年六個月有期徒刑,成都市某國營公司總經理尚某貪污369萬元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同是個人犯罪,貪污數額相差高達300多萬,但量刑僅僅相差2年4個月。再譬如,四川省某國用公司項目部副經理馮某貪污30萬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而廣東汕頭某國有公司分公司經理林某貪污31萬僅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貪污數額較小的反而比貪污數額大的量刑重??偠灾?,在貪污罪中不僅存在同案不同判,類案相去遠的情況,還存在著“重打蒼蠅輕打虎”的狀況,量刑不均衡的情況顯著。②
第三,犯罪數額大小與刑罰輕重之間的對比分析。從立法邏輯上分析,一定范圍的貪污數額應當對應一定范圍的刑罰幅度。但是從貪污罪量刑的司法實際來看,貪污案件的量刑混亂不堪,違背了這一立法初衷。③
二、從刑罰出發(fā)的分析
貪污罪的犯罪客體較為復雜,除了公共財物的所有權外,還侵犯了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的廉潔性。以上是從數額與刑罰的對應情況進行分析,以下從量刑角度進行進一步分析。
第一,判處免予刑事處罰的情況。被判處免于免予刑事處罰的共有24人,占全部貪污人數的15%,大多數人的貪污數額在5千元以上5萬元以下。其中,有12人具有自首情節(jié),17人具有退贓情節(jié),1人有重大立功情節(jié),3人為從犯。被判處免予刑事處罰的最高金額為8萬元,與刑法規(guī)定的“5千元以上不滿1萬元”的數額相差較大。免予刑事處罰的過分使用,使貪污罪的規(guī)制界線不斷后移,進一步凸顯貪污量刑數額標準在實踐中的困局,也難以使公眾感受到個案中的公平正義。
第二,判處緩刑的情況分析。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確適用緩刑的若干規(guī)定》出臺,要求限制公職犯罪的緩刑判處。2010年2月,最高院發(fā)布《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格控制貪污等職務犯罪的緩刑。但司法現狀差強人意。本次調查中,被判處緩刑的,共有59人,占全部貪污人數的37.1%。貪污數額在5萬元元以下的39人,貪污數額在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20人,判處緩刑的人員中貪污數額最大的達94520元。
第三,判處有期徒刑的狀況分析。以判處有期徒刑的時間作為限定條件,可以發(fā)現我國司法實踐中存在大量的量刑相同,但數額卻千差萬別的情況。如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的共有5人,分別為湖北的王某,浙江的周某甲,四川的周某乙,廣東的全某及四川的曹某。除王某無自首、退贓情節(jié)外,其余4人均有自首、退贓情節(jié)。其中,王某、周某甲、周某乙貪污數額在2萬元以下,全某貪污3萬元,而曹某貪污了11萬元,最多的曹某與最少的王某之間數額差距高達4.4倍。非獨有偶,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10年有期徒刑的人員中,貪污數額最少的與最多的均高達4倍。由圖表3中不難看出相同量刑情況所涉及的數額混亂情況。在此種情況之下,當事人難以進行預測,從而極大地影響了貪污罪的犯罪預防作用,業(yè)難以使犯罪人認罪伏法、悔過自新,反而加劇了社會矛盾。
第四,從各省的量刑比較進行分析。各省對于貪污罪的量刑把握存在著較大差距。此種差距與各省的經濟發(fā)展差異關系較小,而與各省自身對貪污罪的量刑的把握關系較大。從判處免予刑事處罰與緩刑的情況來看,各地也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況。從判處免予刑事處罰的情況來看,浙江3人,廣東1人,湖北9人,四川2人,河北3人,甘肅6人。從判處緩刑的情況來看,浙江7人,廣東11人,湖北8人,四川6人,河北14人,甘肅18人,判處緩刑人數最少的四川(6人)與判處緩刑人數最多的甘肅(18人)之間相差3倍。地區(qū)不平衡的情況也十分明顯。
以上調查可得出大致結論:其一,貪污罪存在總體量刑較輕的情況。其二,量刑相同之時,所涉案的金額有較大差異。其三,各省對貪污罪量刑情況的把握相差很大??偠灾澪圩锪啃滩痪獾那闆r顯著,一方面嚴重影響了一些案件裁判的社會效果,難以讓公眾在貪污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另一方面也使貪污犯自公漁利卻未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輕易逃脫刑事制裁,使貪污罪失去了應有的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的功能,損傷了法律的權威。
三、貪污罪量刑完善探索
前文中已經揭示在我國,貪污數額與刑罰輕重始終不能成正比,貪污罪量刑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極大地影響到了貪污罪的司法效果,不利于社會矛盾的化解。因此,結合相關調查結果,需要從立法與司法兩個方面努力,對貪污罪的量刑標準進行完善。
立法上細化量刑標準,調整起刑點,數額標準,并加大對情節(jié)的考慮力度。
第一,起刑點。是否要調整貪污罪的起刑點這一問題,在學界討論已久?,F在貪污問題較為嚴重,民眾關于嚴懲貪污犯的呼聲很高,并且,其他國家大多采取了“立法定性,司法定量”的方法,只要貪污即屬于貪污犯罪。筆者贊成第一種說法。若在立法之中簡單規(guī)定貪污即屬于犯罪,在司法上難以操作,反而給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并且,若立法采取相對確定的數額模式就不會導致“法有限而罪無窮”的狀況,從而科學合理地確定量刑標準。
第二,數額。《刑法修正案九》中已經提出以數額較大或情節(jié)較重,數額巨大或情節(jié)嚴重,數額特別巨大或情節(jié)特別嚴重為量刑標準。這種修改固然有進步意義,但是何種數額屬于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或數額特別巨大?若簡單地參照盜竊案的處理方式,授權各高級人民法院、檢察院根據本地區(qū)經濟狀況,并考慮社會治安,參照標準中的數額確定本地區(qū)執(zhí)行的數額標準,盡管對橫向司法公正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但難以兼顧司法的公正與統(tǒng)一,且此類制定的數據仍然固定無法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對于數額的計算標準,學界早有爭議,筆者認為參照財產犯罪數額計算的觀點,以人均個人年可支配收入計算犯罪數額。因為人均年收入隨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能夠反映該類犯罪的危害性。④
第三,情節(jié)。盡管數額大小體現了對法益的侵犯程度,但是貪污罪并不是單純的財產犯罪,而屬于瀆職類犯罪,其主要妨害的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廉潔制度及其在公眾中的威望與聲譽。⑤而我國現有貪污罪的立法中,情節(jié)標準處于附屬地位,在實踐中多有情理法沖突、寬嚴失度、罪刑不合理等狀況。因此應當提高情節(jié)在量刑標準中的地位,不僅要考慮犯罪數額的大小,更要考慮到枉法后果的嚴重程度。
司法上“嚴而不厲”,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執(zhí)行法律,實現量刑均衡。
第一,嚴格控制緩、減、免刑。在司法實踐中,眾多犯罪人打著“自首”、“立功”、“退贓”的旗號輕易地減輕刑事責任。貪污判決往往罰不當罪,罪不當刑,偏輕,偏寬,屢屢放縱犯罪分子。在司法中應當本著“重典治吏”的精神,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加強對犯罪分子的懲治,以便消弭官民對立情緒,使公眾在每個個案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二,具化裁判文書。關于貪污罪的裁判文書多為長篇大論地論證貪污罪的數額,而對其他情節(jié)則寥寥幾句帶過,使民眾對司法裁判多有誤解與不信任之感。在司法文書應當做到有理有據,詳實充分,將之作為增進司法工作者與公眾溝通的過程,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
注釋:
①為了對我國貪污案件量刑情況進行實證分析,筆者分別選取了六地:浙江?。ㄅ琶?)、廣東?。ㄅ琶?)、湖北?。ㄅ琶?3)、四川?。ㄅ琶?8)、河北?。ㄅ琶?2)以及甘肅?。ㄅ琶?1)進行研究,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隨機收集了來自六地的貪污罪一審裁判文書120份,涉案人數共160人。
②收集的案例中不存在判處死刑的情況,因此此處不對死刑進行討論。
③為了方便制圖,筆者已經將月份轉化為年進行計算。另,此處只考慮實刑的裁判,緩刑等不計算在內。共犯的犯罪數額,以其所需要承擔刑罰的數額為計算單位。
④鞠茂亮、錢欣紅.用相對數確定財產犯罪數額標準構想.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6).
⑤熊選國、劉為波.論賄賂犯罪的立法完善——基于《反腐敗公約》和國內反腐敗實際需要的平衡考察//和諧社會與中國現代刑法建設.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熊選國.《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與兩高三部《關于規(guī)范量刑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理解與適用.法律出版社.2010.
[2]周光權.法定刑研究——罪刑均衡的建構與實現.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
[3][美]安德魯·馮·赫希著. 邱興隆、胡云騰譯.已然之罪還是未然之罪——對罪犯量刑中的該當性與危險性.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
[4]王文華.論我國量刑制度的改革——以美國聯邦《量刑指南》為視角.法學論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