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
論貫云石散曲的蘊(yùn)藉美
申麗
(晉中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山西晉中030600)
元代散曲起源于民間的通俗俚語,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學(xué)”。后文人染指把詩詞的創(chuàng)作手法運(yùn)用到散曲中,使它逐漸高雅化。少數(shù)民族散曲大家貫云石便是當(dāng)時推崇散曲雅化的文人之一。貫云石主要通過用典、營造意境、白描三種手法的運(yùn)用使散曲擺脫低俗,達(dá)到“含蓄”。楊維楨曾評價他的散曲有“蘊(yùn)藉”的特點(diǎn)。盡觀其散曲作品,我們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中的蘊(yùn)藉美。
貫云石;散曲;蘊(yùn)藉美
貫云石(公元1286-1324年),元代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散曲大家,曾官至翰林學(xué)士,后隱居江南,著述很多,但大多散軼不傳,保留下來的散曲小令八十八首,套數(shù)十套。
王國維曾說:“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碩儒,皆鄙棄不復(fù)道?!盵1]1可見,從民間傳唱的“俗謠俚曲”中發(fā)展而來的元曲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學(xué)”,不值得稱道。不過,元代中后期文人染指散曲,使它逐漸擺脫庸俗,走向高雅化,貫云石就是當(dāng)時推崇散曲高雅化的作家之一。他在給朋友楊朝英編選的一部散曲作品選集《陽春白雪》序中表露了這一創(chuàng)作主張,高度評價了當(dāng)時幾位散曲家的寫作風(fēng)格:徐子芳“滑雅”[2]135,楊西庵“平熟”[2]135,疏齋盧摯“媚嫵”[2]135。這些作家的散曲風(fēng)格都早已改變了從前散曲的“托體稍卑”而逐漸高雅化。貫云石發(fā)出“不能追前數(shù)士,愧已”[2]135這樣的喟嘆,既是一種謙卑,又是對散曲雅化的一種不懈追求。與貫云石同時代的文學(xué)家楊維楨也認(rèn)為他的散曲有蘊(yùn)藉的特點(diǎn)[3]??梢姡宦兜奶N(yùn)藉美是貫云石散曲創(chuàng)作的原則。盡觀其散曲作品,他主要通過用典、營造意境、白描三種方式體現(xiàn)散曲的蘊(yùn)藉美。
元曲起源于市井陋巷,服務(wù)于廣大的市民。后達(dá)官貴人為了娛樂也加入聽曲的行業(yè)。他們要求頗高,希望散曲能夠有品位,不能過于低俗。這樣,為了適應(yīng)各個階層的要求,散曲逐漸從“下里巴人”變?yōu)椤瓣柎喊籽?。為了使散曲能夠做到雅俗共賞,貫云石非常善于運(yùn)用熟典,既可以使曲子言約意豐,達(dá)到高雅化,又通俗易懂,不至于失掉元曲的本真面目。
1.善用耳熟能詳?shù)牡涔试~。貫云石在他的散曲中用了大量的典故詞,“蛾眉能自惜,別離淚似傾”[2]14中的“蛾眉”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盵4]“蛾眉”原來指美人的眉毛像蠶蛾的觸須細(xì)長而微曲,后來演變?yōu)槊廊说拇Q。“朱顏綠鬢少年郎”[2]7中的“朱顏綠鬢”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洞仙歌·壽葉丞相》:“見朱顏綠鬢,玉帶金魚?!盵5]“朱顏綠鬢”指的是紅潤的顏面,烏黑而光亮的鬢發(fā),后常用以形容青春年少?!鞍菸栳院簦f萬歲當(dāng)今圣明主”[2]73中的“嵩呼”指高呼萬歲的聲音。漢武帝曾登嵩山,吏卒們聽到三次高呼萬歲的聲音。從此以后,詩文中就把祝頌帝王而高呼萬歲的聲音稱之為“嵩呼”?!耙淮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2]15中的“魚雁”出自《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邀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6]古代傳說魚和雁可以傳遞書信,代指書信。這些典故詞早已固化為俗語,用到散曲中能達(dá)到明白曉暢而又含蓄蘊(yùn)藉的效果。
2.巧妙化用詩文和故事。貫云石博學(xué)多才,曾師從于文學(xué)家姚燧,漢文化底蘊(yùn)深厚,在他的散曲作品中經(jīng)常化用前人詩句,來表達(dá)自己的情感。據(jù)筆者統(tǒng)計,他的散曲八十八首,化用詩句有六十處,基本上每首曲子都有化用詩句的痕跡。如:[雙調(diào)·殿前歡](其五)
怕相逢,怕相逢歌罷酒樽空。醉歸來縱有陽臺夢,云雨無蹤。樓心月扇底風(fēng),情緣重,恨不似釵頭鳳。東陽瘦損,羞對青銅[2]49。
曲子表達(dá)了作者傷離念遠(yuǎn)的情感,與戀人想相逢又怕相逢的矛盾心態(tài)。曲中有兩處化用詩句,一處化用故事。“醉歸來縱有陽臺夢,云雨無蹤”出自宋玉《高唐賦》“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盵7]這是楚懷王與神女一番云雨后,神女臨別時對楚懷王所說的話。這里貫云石化用宋玉文章的“云雨”和“陽臺”,巧妙組合,含蓄地寫出了這種宮闈之歡已不復(fù)存在。
“樓心月扇底風(fēng)”出自宋晏幾道《鷓鴣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盵8]晏詞中作者回憶和歌女在一起歌舞狂歡,歌女歌舞直到月亮偏西墜到樓外的樹梢,狂歡時間之長直到累得無力把桃扇搖動,寫出歡暢淋漓、盡興不歸的相聚場面。不過,聚散分離是人間常事,晏詞下闕寫到重逢,因為相思太深,反而不相信重逢的真實性,表現(xiàn)了重逢時一對戀人悲喜交集,至真反又疑夢的特殊心態(tài)。貫云石化用晏詞中的兩個詞“樓心月”和“扇底風(fēng)”表達(dá)了醉酒歌舞的歡會終究成為過往煙云,變得虛無縹緲。
“恨不似釵頭鳳”化用了南宋詞人陸游與表妹唐婉相愛的故事。據(jù)南宋周密《齊東野語》[9]記載,陸游娶唐婉為妻,兩人恩愛有加,陸母對唐婉不滿意,強(qiáng)行拆散彼此,唐婉改嫁,后一日兩人在沈園不期而遇,陸游感慨萬千,于壁間題《釵頭鳳》一詞,抒寫自己的相思和悔恨。在這里,貫云石化用故事表達(dá)了他和戀人連陸游、唐婉都不如,他們尚且有相逢的機(jī)會,我們卻再也見不著面了,只留下這刻骨銘心的相思。貫云石除化用了原來故事的意義外,還在此基礎(chǔ)上更進(jìn)一層,通過比較,把怕相逢的原因說得更為徹底。
3.善用大家熟知的人物典故。貫云石率真豪爽,否定功名利祿,隱居江南后一方面感到逍遙自在,快樂似神仙,另一方面又有滿腹才華而無用武之地的壯志未酬之感,所以,貫云石的人物典故,主要分為兩類:否定功名利祿的隱士;滿腹經(jīng)綸不得志之人。
貫云石一生兩次歸隱,第一次是在他二十歲時,他承襲了父親的官職——兩淮萬戶府達(dá)魯花赤,鎮(zhèn)守永州,因“不為形跡所拘”[10]2422,終于以“吾生宦情素薄,顧祖父之爵不敢不襲”[10]2422的理由讓爵于弟;第二次是在他二十七歲時,他被宋仁宗任命為翰林侍讀學(xué)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因上萬言書被仁宗空許為“往往切中時弊”[2]165卻不予采納,心灰意冷歸隱江南。所以,隱逸生活一直是他所追求的,曲中經(jīng)常用隱士人物來表達(dá)自己的隱逸思想,如:秦朝種東陵瓜的東陵侯邵平瓜,東晉“采菊東籬下”的五柳先生陶淵明,宋朝有“梅妻鶴子”之稱的隱士林逋,這些人成為貫云石仰慕的對象?!皬膭e卻西湖酒家,遇逋翁便屬仙葩?!盵2]26“問胸中誰有西湖?算詩酒東坡,清淡林逋?!盵2]27“暗想東坡、逋仙詩有誰酬和?”[2]63句中的逋翁就是宋朝的林逋,著名的隱士,曾隱居西湖孤山,終身未娶妻,酷愛梅花白鶴,有“梅妻鶴子”之稱?!八帬t經(jīng)卷作生涯,學(xué)種邵平瓜。淵明賞菊東籬下,終日飲流霞?!盵2]80句中提到的邵平瓜曾為秦朝的東陵侯,秦亡后隱居不仕,在長安城東種瓜,色味并美,時稱東陵瓜、邵平瓜?!皽Y明賞菊”指東晉陶淵明,曾抱著“大濟(jì)于蒼生”的志向進(jìn)入仕途,但對于官場的丑惡污濁極為不滿,先后幾次辭官,最后一次辭官時寫下《歸去來兮辭》,表明自己不甘同流合污而愿隱居躬耕的志向,后來陶淵明的歸隱成為文人雅士退守的精神追求。
貫云石除直接表明歸隱志向外,在[雙調(diào)·殿前歡](其二)中他還大膽地否定屈原以死明志的做法,勸說屈原在不遇明主的情況下應(yīng)該選擇歸隱。
楚懷王,忠臣跳入汨羅江?!峨x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三閭大夫,為甚不身心放?滄浪污你,你污滄浪[2]47。
曲中評價屈原的精神品質(zhì)熠熠生輝能與“日月同光”,但作者不免為屈原投汨羅江而死的做法感到惋惜,用“傷心”和“笑”表明自己歸隱的志向。
另外,貫云石在散曲中經(jīng)常用“腹有詩書氣自華”豪邁高昂的蘇東坡、“視功名如糞土”飄逸孤高的李白仙、“竹林七賢”之一縱情飲酒蔑視禮法的灑脫不羈的劉伶來自比,“莫言李白仙,休說劉伶墓,酒不到他墳上土”[2]36抒寫作者歸隱后灑脫自在的生活,抓緊有生之年盡情暢飲的豪邁情懷。
對于出仕為官和隱居江湖,貫云石也有自己的獨(dú)特的看法,[中呂·醉高歌過紅繡鞋]中說:“陽氣盛冰消北岸,暮云遮日落西山,四時天氣尚輪還。秦甘羅疾發(fā)祿,姜呂望晚登壇,遲和疾時運(yùn)里趲?!盵2]20-21句中用了兩個典故人物:甘羅和姜呂望。甘羅,戰(zhàn)國時秦國人,十二歲便出使趙國,說服趙王割讓五座城池給秦國,回國后被封為上卿。因發(fā)跡較早,所以稱“疾發(fā)祿”。姜呂望,即姜子牙,又叫姜尚、呂尚,殷末周初東海人,長期隱居不仕,晚年垂釣于渭濱,被周文王遇見后拜為老師。因被重用很晚,所以說“晚登壇”。作者用兩個人的命運(yùn)說明世間萬物變幻莫測,英雄能否被人賞識,在于“運(yùn)里趲”,堅信英雄只不過一時失路,終究會時來運(yùn)轉(zhuǎn)。
“文學(xué)之事,其內(nèi)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xué)?!盵11]82“元劇最佳之處,不在思想結(jié)構(gòu),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古詩詞之佳者無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結(jié)構(gòu)盡有勝于前人者,唯意境則為元人所獨(dú)擅?!盵1]74如前所述,貫云石追求散曲的雅化,在散曲創(chuàng)作中也善于營造美好的意境。
《辭海》中這樣定義意境:“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具有虛實相生、意與境諧、深邃幽遠(yuǎn)的審美特征,能使讀者產(chǎn)生想象和聯(lián)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顧名思義,意境即意與境的統(tǒng)一,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一些客觀圖景,客觀圖景觸發(fā)作者的情感,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中創(chuàng)造出一幅情景交融的情境?!拔羧苏撛娫~,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盵11]45“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裝束之態(tài)。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矣。”[11]35-36貫云石融詩詞的寫作理論于散曲中,非常善于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散曲達(dá)到蘊(yùn)藉美。如:[雙調(diào)·蟾宮曲](贈曹繡蓮):
熏風(fēng)吹醒橫塘,一派波光,掩映紅妝。嬌態(tài)盈盈,香風(fēng)冉冉,翠蓋昂昂,一任游人競賞,盡教鷗鷺埋藏。世態(tài)炎涼,只恐秋涼,冷落空房[2]29。
曲中選取“熏風(fēng)”、“橫塘”、“波光”作為意象,描繪了一幅和風(fēng)吹皺橫塘的美好畫面,一個“醒”字點(diǎn)明是初春的季節(jié),春風(fēng)送暖,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掩映著一位妖嬈的女子,即曹繡蓮。第一句營造了一個美好的意境,引發(fā)了讀者無限的遐想,“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曹繡蓮絕對是美若天仙,艷壓群芳。曲中接著用了“盈盈”寫到曹繡蓮體態(tài)輕盈美好,“冉冉”寫到她的體香隨風(fēng)飄散,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的想象,屬于虛寫,“昂昂”形容她的車子高昂挺立,煞是驚艷,三個疊詞簡潔含蓄地寫出一位雍容華貴的貴族少婦形象。然后作者用對比烘托的手法寫出曹繡蓮的美能使鷗鷺埋藏,真是“沉魚落雁鳥驚喧,閉月羞花花愁顫”。這樣美的女子引發(fā)作者的遐想,他對這位女子的前途有深深的擔(dān)憂,怕她遇到的是薄情男,“秋涼”就會被“冷落空房”。這樣的前程是作者的猜測,但正好是作者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社會現(xiàn)象不滿的真實表達(dá)。這種情感與他歸隱江南的經(jīng)歷有必然的聯(lián)系。貫云石歸隱江南后,以賣藥為生,走街串巷,對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有很深刻的認(rèn)識,尤其非常同情女子的命運(yùn),對薄情男子表示不滿,所以,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戀情閨怨詩,約占他散曲總數(shù)的二分之一。
又如:[雙調(diào)·清江引](其三)
狂風(fēng)一春十占九,搖撼花枝瘦。沙摧杏臉愁,土蝕桃腮皺,闌珊了一株金線柳[2]54。
曲中寫到北方的春天風(fēng)沙多,“十占九”,弄斷了花的細(xì)小的枝條,用“瘦”字準(zhǔn)確地道出了枝條殘損嚴(yán)重,正如李清照《如夢令》中“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之意境。北方的春天,桃花紅,杏花白,屬于開得比較早的花,但遭到風(fēng)沙的不斷侵襲,“杏花愁”,“桃腮皺”。這里的“愁”和“皺”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北方春天風(fēng)沙之猛烈,剛剛發(fā)芽的“金線柳”也遭此一劫,衰敗了不少。作者這里寫的“風(fēng)”,表面指自然界的“風(fēng)”,其實代指的是社會上的邪惡勢力。貫云石任翰林學(xué)士期間,希望整頓朝綱,改變風(fēng)氣,上“萬言書”觸犯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加上他的祖父被賜死之事,倍感世事無常??梢?,自然界的風(fēng)使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的經(jīng)歷,用象征的手法對其破壞作用進(jìn)行了無情的揭露,可謂含蓄雋永,蘊(yùn)藉深厚。
又如:[雙調(diào)·水仙子](其二)
滿林紅葉亂翩翩,醉盡秋霜錦樹殘,蒼苔靜拂題詩看。酒微溫石鼎寒,瓦杯深洗盡愁煩。衣寬解,事不關(guān),直吃的老瓦盆干[2]45。
滿林的紅葉在風(fēng)中翩翩起舞,花團(tuán)錦簇般活像面紅耳赤的醉漢,作者看美景隨性賦詩,喝酒解愁,“衣寬解,事不關(guān)”,直吃的瓦盆干。曲中看似寫美景,寫作者的逍遙自在的生活,實則寫作者舒暢淋漓的心態(tài),作者隱居后回歸初心,對自己的歸隱生活做出了肯定。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后用到文學(xué)作品中。魯迅認(rèn)為白描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12]。換而言之,白描就是一種文學(xué)表現(xiàn)手法,它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粉飾,刻畫出傳神入骨的形象。所以,白描手法能使描寫對象簡潔明了,鮮明突出,對于言簡意賅的詩詞尤為適用,可以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創(chuàng)設(shè)動人的意境,詩詞的美也就烙在讀者心間。貫云石把詩詞的技法用到散曲創(chuàng)作中,開闊了散曲的意境,提升了散曲的品味,使散曲有了蘊(yùn)藉之美。
白描手法可以用來寫人,如:[南呂·金字經(jīng)](其四)
淚濺描金袖,不知心為誰,芳草萋萋人未歸,期。一春魚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2]14。
曲中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位傷春懷遠(yuǎn)的閨中女子的形象:“淚濺描金袖”、“愁堆八字眉”。閨中女子等待心中的人,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終不見其人,就連書信也很少,讓人如何不思念他?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只能以淚洗面,人憔悴了,相思化為憂愁,堆成了“八字眉”。文中始終沒有出現(xiàn)“相思”二字,但作者通過“濺”和“堆”兩個動詞、“八字眉”的形象把女主人公的相思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漢文化底蘊(yùn)之深,諳熟文學(xué)作品用筆之道。
也可以用來描摹景物,如:[南呂·金字經(jīng)](其六)
輕寒堆翠被,東風(fēng)暖玉纖,香冷金倪月轉(zhuǎn)簾,添。峨眉新淡尖,香收焰,倚窗愁未忺[2]15-16。
散曲開頭首先交代了時間和人物,簡短的幾個字“輕寒”、“東風(fēng)”、“月”表明這是一個初春的夜晚,“玉纖”表明是位女子,“冷”、“轉(zhuǎn)”表明時間已經(jīng)過了許久,“金倪”已經(jīng)燃盡,月亮已然偏西,這位女子在忙什么,為什么夜深人靜還未入睡呢?“倚窗愁未忺”,原來是相思愁在作祟,使這位女子心不在焉,懶于做任何事情?!岸朊夹碌狻敝傅氖且蜷L時間不梳妝,眉毛變得淺淡細(xì)小了。古代女子畫眉是把眉毛全部拔掉然后重新用黛來畫,所以時間長了,就需要補(bǔ)妝,但這位女子因為相思無法排解懶于做任何事情,連打扮都提不起精神來,夜半更無法入睡,心中的痛苦不言而喻。真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達(dá)到蘊(yùn)藉的最高境界。
白描手法還可以用于敘事,如[雙調(diào)·清江引](其一)
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曲中寫到作者辭官歸隱后的無比愉悅的心情。辭官用了“棄微名”,“一笑”寫出作者無比壓抑的心情終于得以釋放,“白云外”含蓄表達(dá)作者遠(yuǎn)離廟堂,回歸自然,自由自在可以開懷大笑的豪邁情懷。歸隱后作者以酒會友,“知音”和“痛飲”勾勒出與朋友在一起暢飲交談的歡快心情,直到喝醉“醉袍袖舞嫌天地窄”,這是何等的逍遙自在!曲子用了簡練傳神的五句話敘述了作者由辭官到歸隱的全過程,而且傳神地表現(xiàn)了作者無比暢快的心情,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xué):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xué),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盵1]1可以說,元代散曲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從繁華的大都遷移到秀美的江南,從最初的通俗直白趨于雅正典麗,貫云石散曲的蘊(yùn)藉美正是順應(yīng)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云石之曲,不獨(dú)在西域人中有聲,即在漢人中亦可稱絕唱也”[13],可見,貫云石的散曲堪稱一流。
[1]王國維.宋元戲曲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胥惠民,張玉聲,楊鐮.貫云石作品輯注[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3]趙義山.元散曲通論(修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58.
[4]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83.
[5]辛棄疾.稼軒長短句(卷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71.
[6]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第一冊上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69.
[7]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264.[8]胡云翼.宋詞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5.
[9]周密.齊東野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3:17.
[10]宋濂.小云石海崖傳·元史(卷143)[M].北京:中華書局,1976.
[11]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2]魯迅.魯迅全集(第4冊)[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9:614.
[13]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80.
Implication Beauty of Guan Yunshi's Sanqu
SHEN Li
(J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zhong,Shanxi030600)
Yuanqu originated in the folk and it is known as a popular literature.Later scholars began writing poetry bymeans of Sanqu and Sanqu became elegant.As a minority great Sanqu,Guan Yunshi is one of the literati who respected the elegance of sanqu.Guan Yunshimade the Sanqu get rid of vulgar and achieved implicated meaningmainly through three of the way of the use of allusions and scene contrast.YangWeizhen said:his Sanqu have“implication”features.When we study hisworks,we can feel the implication beauty everywhere in hisworks.
Guan Yunshi;Sanqu;implication beauty
I207.24
A
1671-9743(2017)03-0107-04
2017-02-23
申麗,1976年生,女,山西高平人,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