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泉,劉辛田,劉加林
論美麗的經濟價值與美麗經濟的發(fā)展前景
高玉泉1,劉辛田2,劉加林2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1.湘中區(qū)域發(fā)展研究中心;2.商學院,湖南婁底417000)
社會活動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也是不斷發(fā)展的。對美的需要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包括美的對象在內的一切社會資源均可以并必然地用經濟價值和價格來測量。在市場發(fā)展的一定歷史階段上,物質利益成為約束人的需要升華和限制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客觀條件,對美的需要也打上物欲的烙印,審美活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低層次欲望的牽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客觀條件的變化,人類對美的需要強度越來越大,以滿足人的審美需要為目的的美的生產和美麗經濟是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發(fā)展的方向。這種發(fā)展既為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又為實現人的精神與心靈自由的、能真正地體驗美的意蘊和韻味的高層次的審美活動開辟道路,為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開辟道路。
美麗;美麗的經濟價值;美麗經濟;社會發(fā)展前景
一
在人類社會,無論哪個歷史時代,人類的一切活動和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盵1]3271馬克思也說“人們的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盵2]82利益就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因而,人的利益也有多種類型,不同歷史時代人們所追求的利益表現為不同的形式。需要有物質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有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的需要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和層次。雖然在任何時候人都會同時存在各種不同的需要,但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每一種需要表現的強度不同、占主導地位的需要不同。只有表現強度較大的需要才會被人清醒地意識到,才會成為支配和促進人的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動力。人的社會活動正是人的需要誘導和推動的結果,人的社會活動成果也是人的需要及其支配的活動的外化。在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生存的需要)未被滿足的情況下,基本需要的強度較大,其它需要會處于潛伏狀態(tài),會被基本的需要所掩蓋。只有當基本的需要得到滿足,高層次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由或自我實現的需要、審美的需要)才會突出地表現出來。人的需要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不同個人的需要的個性的特殊性也表現出許多不同的形式。理解人的需要的這些特點是我們理解人們在社會活動中所追求的利益以及為著實現這些利益的社會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的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的基礎。理解人的需要結構及其變化發(fā)展的趨勢對于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對于認識人類的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經濟資源的價值都是通過價格表現出來的。價格是評價、比較各類經濟資源價值大小的依據,也是我們據以合理配置和使用經濟資源和做出經濟決策的依據。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之所以能不斷以盡可能少的成本和代價獲取盡可能多的收益,之所以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人們之所以收入越來越高、所享受的資源和產品越來越豐富、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就是以價格作為尺度來評價和測量資源經濟價值并進而優(yōu)化資源配置、落實行為決策的結果。把握了經濟和社會資源的價格,就能比較它們的價值大小,就能進行成本核算,就能做出最優(yōu)化的經濟決策。在這種科學的最優(yōu)化決策指導下,我們就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一般地說,一切社會資源、人所追求的一切滿足自身需要的對象均可以通過轉換為經濟價值并通過價格來衡量。雖然這種用經濟價值衡量一切價值的做法曾經遭遇過非議并仍然存在爭議。但是,一方面,經濟是社會生活基礎,一切社會活動背后起決定作用的東西總是經濟根源、經濟因素。我們不得不承認,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總是會自覺不自覺地、有意無意地、或模糊或清晰地用經濟價值的尺度來測量我們的一切社會活動及其后果。另一方面,隨著科學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精確化,一切價值的測量只有當它轉換成經濟價值并在測量的過程中運用了數學方法的時候,我們對這些價值的認識才可以說達到科學認識的程度。隨著數學方法的普遍推廣,隨著人類認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的提高,人們確實是越來越精細地思考、評價和比較各種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各種行為決策。經濟學強大的分析能力和對現實的解釋力使我們相信,當我們思考和研究越深入,發(fā)現用測量經濟價值的方法評價和比較各種社會價值可能更科學和更有效率。這也正是經濟學理論不斷深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經濟學帝國主義”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域的重要原因。
二
價值是一個關系范疇,它反映了價值客體滿足價值主體的需要及其滿足的程度。一切社會資源的價值及其大小表現為這種作為價值客體的社會資源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作為價值主體的人的需要。美麗作為一種社會資源的價值表現在它能滿足人的需要。
價值的表現形式是價格。資源價格的確定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依據人類目前的認識水平,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主體充分競爭的條件下,由市場供求確定價格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會導致各類市場經濟主體之間對于經濟和社會資源的競爭。在一定的法律和制度體系下,競爭越充分越激烈,由供求雙方共同決定的價格就越能真實地反映資源的價值(也即資源相對于人的需求的稀缺程度)。這樣的價格也就越能有效地引導人的經濟行為、越能實現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在市場競爭中,供求雙方各自從自己的需要出發(fā)來評價相關的經濟與社會資源。需求方一般以經濟資源或商品滿足自己需要的程度來評價資源和商品的價值。由于每個人的生存條件和環(huán)境不同(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所處的發(fā)展階段不同),不同的人對商品滿足自己需要的程度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有價值的另一些人可能認為沒有價值;一些人認為很有價值,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價值很低。認為價值高的愿意為獲得商品付高價,認為價值低的只愿為商品付低價。從而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這種現象叫需求規(guī)律。相反,供給方認可的價值是生產和供應經濟資源所花費的代價或支付的成本(包括自己認為應該得到的平均利潤)。不同的供給者或商品生產者的成本不同,因此市場就有不同的價值標準。雖然任何一個生產商都希望價格越高越好,但是,生產成本低的供應商愿意在銷售市場中接受一個不低于生產成本的低價,生產成本高的只能接受一個不低于生產成本價格的相對高價,否則就會虧本。虧本銷售是不可持續(xù)的。供應方向市場供給商品的這種現象(價高供給多價低供給少)被總結為供給規(guī)律。正是這兩個規(guī)律的相互作用為各類資源實現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了價格這樣一個客觀的價值尺度,這個客觀的尺度又進一步引導著資源的流動和合理配置。
無論是需求方還是供給方,它們對商品價格的影響都是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出發(fā)的。這個原則就是MR=MC,通俗地說,就是收益不能低于成本,其極限是邊際收益(MR)等于邊際成本(MC)。成本是自己所付出的代價,是為著獲取購物憑證(貨幣)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努力,或者是用貨幣獲取一種資源的好處而必須放棄的其他好處。而收益則是一個大有文章可做的概念。凡屬能滿足人的需要的東西都可以理解為收益,包括資源和產品本身能滿足人需要的物質的客觀的屬性,也包括能滿足人的需要的某種由需求主體主觀想像的精神的屬性。需求對價格影響的這個特征為生產經營者在滿足消費者需要的過程中實現利潤最大化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為商業(yè)營銷活動在實現產品價值、促進產業(yè)發(fā)展同時也在改善居民福利、豐富居民生活的過程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也為商業(yè)服務領域中知識文化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產品價值鏈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擴大和增加產業(yè)、產品附加價值提供了機會。
人類經濟行為的特征是追求利益(利潤)最大化。從生產者角度看,利潤是收益與成本之差。收益是成交量與價格的乘積。在成本和交易量一定的情況下,提高成交價格是提高利潤水平的關鍵。成交價格既取決于銷售方的叫賣價格,更取決于購買方的叫買價格。只有雙方均認可的價格才能成交。購買方(消費者)認可的價格取決于很多因素,消費者購買力(收入和財富水平)、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客觀特性、商品本身并不具有而是由營銷人員以某種商品的客觀屬性為依據引申發(fā)揮出來和給予商品的能滿足消費者精神需要的精神文化屬性等等。美就是依附在商品和一切商業(yè)經濟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精神屬性,既是由商品的客觀屬性決定的,也與消費者的主觀評價相關,是影響商品和一切商業(yè)經濟活動價值和價格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在由縱軸表示價格、橫軸表示需求和供給量的坐標系中,美麗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當需要為美麗付費時,對美麗的需求就與其價格變化有關。人們總要比較自己所花的代價與所購買的美麗能給自己帶來的滿足是否相稱。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美麗的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由于在社會生活中不同個人存在收入差距和支付水平的差距,價格再高也有需求(如不愛江山愛美人);價格低于一定程度需求趨于無限大。美麗的供給從一個方面看是固定的。美麗是一種稀缺資源,因而美麗的供給曲線因受限制而比較陡峭;但因美麗能帶來經濟效益,美麗也可以開發(fā)和塑造,故美麗的供給也可以隨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因美麗有價因而激發(fā)人去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美。正是市場的這種力量成為美麗經濟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也為塑造能欣賞美的大眾提供了客觀條件。隨著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麗的需求會增加從而導致需求曲線向右移動,進而導致價格的上升,價格的上升使使用、供給、創(chuàng)造美麗的產品和服務的企業(yè)收益水平提高。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利潤水平上升。利潤的上升會推動供給的增加,從而美的生產和創(chuàng)造活動愈益活躍,美麗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美麗的供求與價格在市場競爭機制的相互作用下必然導致人們會越來越欣賞美、關注美,并在各種生產經營活動中創(chuàng)造美。美的欣賞和美的生產創(chuàng)造活動不僅使美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而且由于美是真善的統(tǒng)一,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是精神的最高境界。美的生產和美的欣賞活動在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的過程中會不斷凈化人的靈魂、使人變得更有品位、更富足、更健全,也使社會變得更和諧。
三
經濟活動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美能滿足人的精神需要,人們愿意為享受美麗、欣賞美麗而付費,于是,美麗也就有了經濟意義,美麗和經濟活動中的利潤密切相關。這里所說的美麗,是指人們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能激發(fā)人的審美情趣、讓人產生審美滿足感和精神愉悅、能滿足人的高層次需要的資源、產品、服務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各種類型的美(優(yōu)美、崇高;自然美、社會美、人的美、藝術美;外在美,內在美;形體美、心靈美)所具有的特征。美麗的經濟價值是指隨著人的需求層次的提高,滿足人們審美精神文化需要的那些附著在物質屬性、產品屬性中的審美屬性也會形成經濟價值或使原有產品價值提升,進而,美的生產成為具有功利性或為了功利目標而存在的經濟活動形式。
美麗經濟的表現形式是非常豐富的,它是一個隨著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從目前所表現出來的趨勢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在一般性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過程中,在產品和服務滿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基礎上,由于生產過程中賦予了這些產品和服務以美的形式,從而賦予了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附加價值的經濟。這種形式的美麗經濟活動與一般社會生產活動是聯系在一起的,是一般社會生產活動的附屬物和補充。美是產品或服務滿足人們日常社會需要的同時所表現出來的附屬功能,從而美的生產活動也是一種附屬的生產。如美化產品包裝、營業(yè)場所的裝飾和美化;商場里使用作為導購員或形象大使的美女來增加商場購物環(huán)境的價值;車展以及各種會展中,利用作為形象大使或以導購員身份出現的美女通過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吸引顧客,增強各種展銷產品的附加價值,等等。二是直接和主要就是生產美的經濟活動。這種生產活動中,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和生產美麗是直接目標和主要目標,美的屬性在產品和服務中所依附的物質形式則處于從屬地位,只是美的載體。這種形式的美麗經濟如環(huán)境藝術、城市園林美化、旅游區(qū)的美化、室內裝飾、各種類型的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和生產、演藝活動、美容美發(fā)等等。三是為生產美提供條件的經濟活動,如化妝品的生產、為生產化妝品的生產資料的生產等等。
審美需要是一種在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產生的高層次需要,審美能力只有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才會真正形成。馬克思曾說,“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薄皯n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販賣礦物的商人最看到礦物的商業(yè)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美的特性?!盵3]126在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上,美麗作為一種價值屬性能滿足人的需要,從而也具有一切經濟資源的共性,其價值也可以用價格來加以測量和評價。美麗產業(yè)和美麗產品及服務的生產者(供給方)與消費者(欣賞者、需求方)也可以據此來共同參與美麗資源的創(chuàng)造。美雖然是一種對人類發(fā)展十分有意義的價值。但是,正如一切其他價值一樣,它的供應也會遇到約束條件的限制。資源相對于人的需要來說總是有限的,所以人們總是只能根據自己對各種需要的強烈程度和生產能力,對人們需要的各種經濟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商品的價格能較好地反映它相對于人的需求的約束條件和稀缺性。雖然價格由供求雙方共同決定,但是,在供給一定的條件下,需求是決定價格的基礎。在人的需求結構的發(fā)展過程中,只有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在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們愿意為美麗付費、愿意用更多的其他資源換取對美麗的欣賞的時候,“美麗”的價值才會通過其市場價格得到體現和反映,“美麗”才會越來越多地生產出來。在我國,建國以來,雖然上個世紀50、60年代曾經有過美學的繁榮和美學理論大討論,但實際生活領域的美的生產并不是很豐富、很繁榮。只有在改革開放以后,在物質生產領域取得較大成就以后,我們的社會生產各個領域才開始對美的關注。產品的生產中,除了注重其實用價值以外,外形的美麗和產品的包裝日益受到重視;住宅更重視室內裝飾,居民小區(qū)更重視環(huán)境的美化;城市建設也更重視城市形象,更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美的本質是以某種美麗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的對立統(tǒng)一或和諧);人在社會生活中更重視對自我形象的塑造;媒體特別是網絡和電視媒體關于塑造人的美麗的節(jié)目成為廣受大眾關注的熱門節(jié)目。在生產領域中,與欣賞美、生產美有關的經濟活動發(fā)展前景越來越好。室內裝飾、化妝品生產、園林工藝等等越來越興旺。
美麗是奢侈品,價格下降對美的需求會大幅增加(價格彈性);收入增加對美的需求會大幅增加(收入彈性)。當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的需要結構也從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向滿足審美需要和其他精神愉悅的方向演變,從而對美麗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在供給相對有限時,美麗的價格迅速提高。
美麗或美的產品的經濟價值的度量也可以比較精確地加以衡量。一個商品同時包含有物質價值和審美價值,其市場銷售價格是這兩種價值的反映。在特定時間內對商品價值與價格關系進行靜態(tài)分析,就可以大致獲取特定時期審美價值的度量。如果一種商品只具有物質屬性,它所體現的是物質價值;如果賦予它以審美價值,它的市場銷售價格就是一種包含物質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綜合價值的反映。綜合價值與單一的物質價值的差價就是審美價值的價格表現和反映。一種商品包裝,一般包裝與美麗包裝的價格差別就是美麗的價值;商場生產經營活動,由美麗的禮儀小姐導購所產生的經營效益增量就是美麗的經濟價值;一種把音樂和美術的美融為一體的茶樓比普通茶樓利潤更高,高出來的利潤大體上就是美的價值。美有多種形式,有外在美,也有內在美。不同類型的美均可以用價格來測量其價值。在家政服務市場,一個外貌一般但內心美(表現為心靈手巧、責任感強、能吃苦耐勞)的人在市場上很搶手,其服務價格很高。這就是心靈美的價值。一個美麗的自然景觀與一般的自然地貌相比,其經濟價值十分明顯。
四
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因此,產業(yè)發(fā)展的趨勢與人的需求結構演變的趨勢密切相關。需要是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更是產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從產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三次產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充分說明了這種產業(yè)滿足人的需要的趨勢。從產業(yè)內部結構的發(fā)展來看。在每一產業(yè)內部,某一行業(yè)、某種產品的興起、繁榮也與人的需求演變發(fā)展密切相關。當前,世界各國迅速發(fā)展的文化產業(yè)便充分反映了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的基礎上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要的迅速發(fā)展的趨勢。而對美的欣賞和以滿足人的審美需要這樣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要為主要目的的美麗經濟正是在物質生產力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一旦成為趨勢,就會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向前發(fā)展?!皬?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的經濟出現一個重大變化,即商品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逐漸超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而成為主導價值。人們買一件商品(例如買一件衣服),往往不是著眼于它的使用價值,而是著眼于它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現在人們花錢,已不完全是購買物質生活必需品,而是越來越多地購買文化藝術、購買精神享受、購買審美體驗,甚至花錢購買一種氣氛、購買一句話、一個符號(名牌就是稱號)。”[4]315
從中外產業(yè)發(fā)展的對比來看,作為發(fā)達經濟體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產業(yè)結構相對完善,第三產業(yè)占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高達70%以上,美國則達到80%以上。我國還處于剛過50%的水平。我國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第三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梢灶A見,以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為主要特征的美麗經濟將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形態(tài),它必將在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生產形式的多樣化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嚴格地說,以追求精神愉悅為主要目的的審美活動與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的經濟活動是有區(qū)別的。有人認為,市場資本主義或市民社會是不利于藝術和審美活動的發(fā)展的。馬克思說,“私有制不能把粗陋的需要變?yōu)槿说男枰?,“工業(yè)的宦官投合消費者最下流的意念,充當他和他的需要之間的牽線人,激起他的病態(tài)的欲望,窺伺他的每一個弱點,然后要求對這種殷勤的服務付報酬?!盵3]132-133這些愛好(對金錢、權力、美女的愛好)“漸漸地控制脫離這個人的全部個性,從而成為他的統(tǒng)治者,也成他所服從的偶像……這一欲望越強烈,他就變得越虛弱,他同自己發(fā)生了異化,其原因就在于‘他’成了自身一部分欲望的奴隸?!盵5]59這些愛好和欲望漸漸變成了病態(tài)的欲望?!罢麄€社會生活的目標或目的不是勞動和生產,而是人的力量自身最后體現?!盵5]37由于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是自然界演變和發(fā)展的產物,美的規(guī)律如對稱、和諧、多樣統(tǒng)一等是包括人的內心感受在內的整個世界的基本法則,按美和審美活動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人本身與客觀世界天然地就存在美的客觀形式和對美的審美感受能力。但是,在市場經濟社會,受物質利益的牽引,人的思維、情感偏離了自然的規(guī)律,表現為人的審美活動對自然規(guī)律的異化,一些人不是以美的東西而產生審美愉悅,而是熱衷于丑,比如吸毒、犯罪、扭曲人的形體、追求怪異的生活方式、破壞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為了經濟利益不惜損害人的健康、犧牲人的生命、不惜狂熱地發(fā)動戰(zhàn)爭等等。審美活動也僅僅成為謀取經濟利益的手段。但是,美麗經濟的發(fā)展可以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和合理的審美態(tài)度,而這種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又將促進科學的發(fā)展、促進社會的和諧。因為美是發(fā)現真理的源泉,美能凈化人的心靈,使人的心胸更寬廣、道德更完善,使人更具有包容性和合作精神,因此,美麗經濟將最終勝出。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認識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歷史演變規(guī)律的辯證法,我們認為,審美活動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會經歷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最初的形式是遠古時代開始到整個古代社會人類以非功利的精神娛樂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審美活動;到近代,伴隨資本主義商業(yè)經濟活動的迅速發(fā)展,審美活動逐漸演變?yōu)橐宰非笪镔|利益為主要目標的功利性的商業(yè)經濟活動,對美的欣賞總是或多或少伴隨著功利的目的,受物質利益的束縛,人的精神的自由發(fā)展受到物質財富的鎖鏈的約束,美麗經濟在單純的物質生產領域的縫隙中不斷發(fā)展并迅速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形式。經歷了這個階段的長期發(fā)展以后,人們的審美活動會開始逐漸擺脫物質利益的束縛,開始變成超越功利性需要的越來越純凈的凈化心靈的審美觀照。在古代社會,人們所達到的精神自由是低層次的,只是極少數脫離了物質生產領域的人(如古代的士大夫們)才具有的境界。未來社會,伴隨物質生產的極大發(fā)展和美麗經濟對人們更新財富觀念的誘導,越來越多的民眾會達到這樣一種精神的境界。這時,人們的審美活動以及一切以創(chuàng)造美為特征的生產活動才會達到一種超然物外、情景交融、物我兩忘、享受既空靈又充實的精神世界中自由的冥想的境界。這是馬斯洛講的需要層次論中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實現或自由的境界。從人類社會的整體來說,這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實現了“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世界。
[1]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鎖鏈的彼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On Econom ic Valu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Prospects of Green Economy
GAO Yu-quan1,LIU Xin-tian2,LIU Jia-lin2
(1.Central Hunan Reg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2.Business School,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Hunan 417000)
The purpose of social activities is to satisfy people's need.People's need is various,but grows constantly.The need for beautiful environment is a high level need.Under the situation ofmarket economy,all social resources,including the beautiful objects,can be measured by economic value and price.On a certain historical stage of market development,material benefits become objective conditions that restrain need sublimating and restrict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Aesthetic activity is affected greatly by the low level of desi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objective conditions,people need more and more beauty to meet the aesthetic need.Producing beauty and beauty economy is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development can create conditions for economy healthy development,and can blaze a way in enjoying the high level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which achieve people's spirit and soul freedom,truly experience the beauty connotation and lasting appeal.Italso can blaze away in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and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auty;economic valu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green economy;social development prospects
F124
A
1671-9743(2017)03-0031-05
2017-03-07
湖南省教育廳重點資助項目“美麗的經濟價值與美麗經濟的發(fā)展前景研究”(13A045)。
高玉泉,1963年生,男,湖南漣源人,教授,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發(fā)展;劉辛田,1971年生,男,湖南冷水江人,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經濟;劉加林,1978年生,男,湖南雙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產業(yè)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