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克亞·賽買提
(和田師范??茖W校語言學院,新疆 和田 848000)
淺論維吾爾族兒童游戲在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中的作用
茹克亞·賽買提
(和田師范??茖W校語言學院,新疆 和田 848000)
維吾爾民間兒童游戲是產生于民間,流傳于民間,維吾爾民間兒童游戲在玩耍的過程中不僅了解和傳承本民族的文化習俗,還能感受到維吾爾族文化的精神熏陶。本文通過總結維吾爾兒童游戲和傳統(tǒng)兒童的大致情況剖析了維吾爾族傳統(tǒng)兒童游戲的相關特點,重點探討了維吾爾族傳統(tǒng)兒童游戲在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中的作用。本章最后認為應該保護傳統(tǒng)兒童游戲,將游戲融合現代和傳統(tǒng)的元素,為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添油加力。
維吾爾傳統(tǒng)兒童游戲;兒童身心健康;作用
兒童游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地區(qū)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而兒童游戲就是其中的一種重要體現。維吾爾的兒童游戲和其他民族的兒童游戲一樣,是兒童一種生活樂趣,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如今維吾爾傳統(tǒng)游戲融合了現代游戲的元素。
兒童游戲是兒童精神生活的必需。兒童游戲是兒童認識、發(fā)展、鍛煉自身的天然需要,在游戲的世界中,孩子們感受童年的快樂,學習傳承了民族文化。
(一)維吾爾兒童游戲種類
維吾爾兒童游戲大部分以團體活動為主,少量是以單人游戲為主。下面談幾個兒童游戲種類。
1.打馕游戲
最經典的游戲之一,在南疆地區(qū)普遍存在。打馕游戲是維吾爾族女孩子在夏秋兩季玩的一種游戲。女孩子們用水渠里的泥做和好的面。然后準備“鹽”“干面粉”“扎花然”等材料。如果要打苞谷面馕,要撿少許干草,洗干凈備用,因為苞谷馕面容易松散,要用干草扎牢,防止脫落。
女孩們把打囊用的必備品擺放好以后,開始呼叫幫忙,期中一個女孩子充當打馕的,其她女孩做她的女兒或鄰居,專門做馕坯子。她們把做好的馕坯子朝陽擺放一陣子,馕就算“熟”了。然后把馕運回家,或用于待客。這個游戲一直持續(xù)到和好的“面”用完為止。
2.搖籃游戲
搖籃游戲是維吾爾族3-4歲的女孩子玩的一種游戲。任何季節(jié)都能玩兒,一般在屋內、院子、樹蔭下玩??梢砸粋€人、也可以幾個女孩子一起玩。
玩此游戲前,母親和姐姐要幫助準備所需材料,然后用碎布、布條做出讓自己滿意的布娃娃,女孩子按照自己用搖籃照看弟弟妹妹的經驗,來布置搖籃里的一切。搖籃和搖籃所需的各種裝備準備好以后,一個或幾個女孩分組玩此游戲。
此外,除了以上兩種游戲外,維吾爾傳統(tǒng)的兒童游戲還有“白石藍石的游戲”、“做飯游戲”、 “白楊青楊游戲”、“且里西”、“跳大繩”、“手動交叉線”、“兩只小蜜蜂”、“打沙包游戲”、“捉迷藏游戲”、“叼羊游戲”、“拔蘿卜游戲”、“瓦來游戲”、“碰雞蛋游戲”等。不同地區(qū),規(guī)則稍有差異。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有43種之多。
(二)維吾爾兒童游戲的主要特點
在維吾爾兒童游戲中,游戲規(guī)則在游戲開展中會對兒童產生很大的教育價值,比如培養(yǎng)團隊精神、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等,呈現以下特點。
1.社會性
維吾爾的兒童游戲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最普遍游戲就是“過家家”、“警察游戲”等。游戲本身的內容和兒童所擔任的角色,兒童盡量模仿成人的方式進行交流,盡量讓自己扮演的人物及其行為特點符合真實的情景。兒童的一言一行都重現著他們經常觀察到的東西, 也就是模仿周圍人的動作、語言。因為兒童游戲的內容反映的是社會生活, 所以, 兒童的游戲具有社會性。
兒童游戲的社會性突出表現在游戲的內容和規(guī)則上,比如當游戲中的“汽車” 在“高速”行使時, 人是不可以直接下車的, 盡管推開小椅子或任何一個圍欄物就可以走開, 但“直接下車” 是不符合則的。兒童周圍的生活構成了兒童游戲的內容。游戲就是兒童的生活, 是兒童的成長方式,兒童生活成為游戲發(fā)生發(fā)展的“根”。
2.興趣性
學和玩是相輔相成的, 兩極相通的。游戲能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在日后的學習中,會使思路敏捷,快速接受新知識。這樣,兒童不會把學習當作負擔, 會越學越有興趣?,F在心理學研究表明:游戲中信息源源不斷地傳到兒童的大腦中, 刺激會使大腦皮層變厚,腦重量增加,腦細胞增多,智商提高。
興趣激發(fā)動機,動機是激發(fā)人從事某種活動的動力,使人對活動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并產生愉悅的情緒。
兒童出于自己的興趣和愿望參加游戲,孩子因樂趣而去游戲, 并非為了其它目的。例如玩“做飯”游戲,動機就是反映做飯的過程,并不追求可以做出真正可以吃的飯菜,只要參加游戲,就是達到了目的。孩子們樂于做這種沒有目的性的活動, 就是因為游戲本身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樂趣。沒有興趣的游戲,就沒有生命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
維吾爾兒童游戲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不斷發(fā)展變化,一些不適應時代的游戲被淘汰了,一些新的游戲被創(chuàng)作出來,其核心的作用沒有變化。
(一)兒童在游戲中強身健體
維吾爾兒童游戲以群體玩耍為主,大部分是奔跑式的游戲,鍛煉應急反應。如兒童玩頂?;蝽斞颍顒恿祟^頸;“打鼻子打眼”、“扮鬼臉”的游戲,豐富兒童的面部表情。據統(tǒng)計身體上部分有肩膀、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的兒童游戲。一對一的非集體性游戲“扳手腕”,都需要力量的抵抗,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鍛煉著兒童的每個部位。身體下部分游戲,如拔蘿卜游戲、鍛煉兒童的胸腹、后背和腰部,此類的游戲還有翻扁擔和背口袋。從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腳趾,兒童玩梭坡坡(類似于滑滑梯的游戲)、斗雞、 滾疙瘩( 雙臂交叉用雙手扣住雙腳大拇趾, 身體縮成團,從松軟斜坡上滾下來)等。老鷹抓小雞的游戲需要兒童全身運動,并且鍛煉反應的敏捷性[1]。
在維吾爾族兒童游戲的過程中, 每種游戲都會牽涉到各個生理系統(tǒng),游戲并不僅僅是一種消遣,而且可以增強兒童的體質,開發(fā)兒童的智力,培養(yǎng)兒童優(yōu)秀的品質。游戲既是追求快樂的活動,又是學習的獨特途徑和方式。兒童游戲與學習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游戲,兒童不斷地認識、發(fā)展和鍛煉不斷地促進自我身心健康。
(二) 兒童在游戲中鍛煉自我控制感
在維吾爾族兒童游戲中可以讓兒童找到自我控制感,游戲中的“過家家”,兒童自己作為主人,進行角色的扮演,盡全力做好自己的角色,不受外人的干涉。有的角色還是自己喜歡的,在現實生活中暫時或永遠無法達到的角色,如有的孩子會自己扮演“媽媽”,布娃娃就是自己的“孩子”,你會發(fā)現兒童用自己獨特的母愛呵護著自己的“孩子”,與它溝通,并且無微不至的照顧它[2]。
在在南疆地區(qū)維吾爾個別的心理治療師,會通過運用兒童游戲對兒童心理創(chuàng)傷進行游戲治療。在游戲中, 由于游戲者的身心極度投入,使得游戲者在表面上看來是被游戲控制,但實質上,一種游戲的規(guī)則是人為定下的,它的參與者是我們主動選擇的,它的結局也是我們可以爭取的。
(三) 兒童在游戲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兒童處在一個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階段,對事物的認知處在無法正確判斷,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等問題。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兒童游戲給兒童的是樸素的道德品質教育。首先就是規(guī)則意識。每項兒童游戲都有清楚的規(guī)則,兒童在玩耍過程中因為規(guī)則的遵守問題,他們發(fā)生爭執(zhí),爭論著自認為對的規(guī)則,批評著對方不遵守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培養(yǎng)了兒童要把握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捍衛(wèi)規(guī)則;同時如果違反規(guī)則是要受到譴責和批評。其次,游戲中每個兒童都會表現不同的品格特質,一些優(yōu)秀的品格特質是會相互影響,正所謂“跟什么樣的人,就學什么樣的事”。兒童成長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細節(jié)父母和學校都可以顧及到,都可以影響教育到,而兒童游戲彌補了這一缺陷。如果不經過尋求探索而直接達到目的,會使結果變成無聊和乏味的東西。人總是徘徊在確定性和非確定性之間,兒童游戲中可以體會到不確定性和確定性的變化,發(fā)現從不確定性到相對確定性的途徑,以及從無聊和乏味的確定性中逃脫出來的途經。
受到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影響,尤其是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后,兒童對于傳統(tǒng)的游戲失去了一定的興趣。如今孩子們開始關注網絡游戲、電視機等,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開發(fā)智力,增加見識,但是與傳統(tǒng)的兒童游戲相比,啟蒙教育作用不盡人意。另一個現象“改編”或 “部分改編”兒童游戲。維吾爾兒童游戲“改編”一方面使維吾爾兒童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更適宜教育和幼兒發(fā)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兒童游戲的價值得到更充分解讀和發(fā)揮。[3]進而提高對維吾爾兒童游戲的認識,豐富完善維吾爾兒童游戲課程資源,傳承民族的文化,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1]李文.維吾爾民間兒童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使用現狀調查分析[J]. 昌吉學院學報,2015(6):74.
[2]楊麗.民間游戲的教育價值芻議[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4):213.
[3]張新立.兒童游戲的發(fā)生及其本質特點新探——兒童游戲的生理—心理觀[J].學前教育研究,2007(11):50.
2016-11-10
茹克亞·賽買提,(1983-),女,維吾爾族,助教。研究方向:民俗文化研究。
[資金項目] 本論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新疆)項目(項目批準號:16XJJA85000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