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黃山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南總里見八犬傳》中的漢語修辭研究
李艷
(黃山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曲亭馬琴作為日本近世作家的代表人物,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赌峡偫镆姲巳畟鳌纷鳛槠浜笃诘拇碜?,描寫了江戶時代的武士為了守護正義與邪惡勢力戰(zhàn)斗的故事。在作品中,曲亭馬琴大量使用了當時日本還未廣泛熟知的中國近世漢語,如“卻說”和“再說”之類的表示話題轉(zhuǎn)折的接續(xù)詞、“什么”這樣的疑問代名詞、“一個”這樣的表示人數(shù)的數(shù)量詞都頻繁地出現(xiàn)過。曲亭馬琴通過大量引用中國近世漢語,表現(xiàn)了對中國文學的深刻關心。
《南總里見八犬傳》;修辭特征;江戶文學
曲亭馬琴是日本江戶時代最著名的暢銷小說家。1791年因發(fā)表《盡用而二分狂言》而初登日本文壇,此后作為文學家的他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回首曲亭馬琴60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大體可以將其作品分為三類:第一類以《冰月奇緣》為代表的善惡分明的復仇小說;第二類是以三部曲——《三七全傳南柯夢》《常夏草紙》《絲櫻春蝶奇緣》為代表,圍繞男女愛情展開描寫的巷談小說。這類小說雖然取材于歌舞伎,但是曲亭馬琴卻向世人表達了忠孝仁勇的道德觀念。第三類是曲亭馬琴文學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傳奇小說。由于受到《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中國白話小說的影響,曲亭馬琴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傾向于長篇歷史傳奇小說,隨后陸續(xù)發(fā)表了《椿說弓張月》《俊寬僧都島物語》《朝夷巡島記》《近世說美少年錄》等一系列優(yōu)秀作品。但從創(chuàng)作的構(gòu)想規(guī)模來看,這些作品遠遠不及《南總里見八犬傳》(以下簡稱《八犬傳》)。曲亭馬琴豐富的漢學素養(yǎng)和高深的文學造詣在 《八犬傳》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穿插中國俗語的和漢混交文體成為它的一個鮮明特征。
自這部作品問世以來,關于它的文學研究一直從未間斷??傮w來說分為以下兩類:一類是圍繞作品內(nèi)容展開研究,另一類是對于作品遣詞造句方面的研究。圍繞作品內(nèi)容展開的研究是以某一出場人物為主,將其與中國《水滸傳》中的相似人物進行比較;而對于作品遣詞造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同《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白話小說進行比較,分析中日兩國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漢語運用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語言本身(或者說語法方面)對《八犬傳》中大量使用的中國俗語進行分析,進而更加深入地把握這部作品對漢語言的運用,同時考察漢語言對江戶文學的整體影響。
曲亭馬琴于1767年出生在日本江戶深川的一個官僚之家,但他的父親僅僅是這個家中的仆人,馬琴從9歲父親突然去世開始就過起了窮困潦倒、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此期間他游歷了日本各地,積累了豐富的學識見聞。隨后家中母兄相繼病逝,這激發(fā)了馬琴謀求一份穩(wěn)定工作的念想,并以此為契機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而之前游歷所累積的學識見聞更給予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讓其踏上了讀本小說的創(chuàng)作道路。
曲亭馬琴不僅是江戶時代有名的暢銷小說家,同時也是與上田秋成齊名的讀本小說家,在日本文壇上舉足輕重。在60年的人生中,他創(chuàng)作出《盡用而二分狂言》《月冰奇緣》《三七全傳南柯夢》《南總里見八犬傳》等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他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文學作品揭露當時日本社會封建統(tǒng)治的腐敗、民眾的愚昧和人性的善與惡,并且展現(xiàn)了引導民眾走上正確道路的責任感。
伴隨著當時劇烈的經(jīng)濟變革,海外貿(mào)易空前繁榮,大量中國白話小說被翻譯后在日本民間廣泛流傳。許多日本作家也深受其影響,開始研讀中國白話小說,并創(chuàng)作出日本本土的讀本小說。曲亭馬琴也是其中之一,從他的筆名中就可以窺見其熟悉中國文化:曲亭是中國的一座名山,馬琴則是引用司馬相如的故事。他反復研讀眾多的白話小說作品,將大量的中國俗語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不斷創(chuàng)作出深受民眾喜愛的讀本小說。即便是人到晚年雙目失明也從未中斷創(chuàng)作,因此他也成為日本第一個靠稿費維持生計的作家。
《八犬傳》是馬琴受到他的導師山東京傳的影響執(zhí)筆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日本文學史上長篇歷史小說的杰作,共180回,達106冊之多。作者從48歲時(1814年)開始寫作,直至76歲(1842年)才完成全書,前后達28年。[1]72在此期間,馬琴經(jīng)歷了雙目失明、二度失子種種艱難困苦,但仍通過自己口述、兒媳婦阿路的執(zhí)筆完成了這部曠世之作。作品從構(gòu)思、結(jié)構(gòu)、體裁和寫法等方面全面借鑒演義小說的特點,把它巧妙地運用到《八犬傳》中去。這便是《八犬傳》的獨特風格,開創(chuàng)了日本演義小說的新局面。[2]35
《八犬傳》的故事發(fā)生在日本戰(zhàn)國時代初期的關八洲,里間家的女兒伏姬因為妖犬八房的妖氣而無故懷胎,自殺以證自身清白,之后從她的身體里升起一團白霧,飛散出刻有“仁義禮智忠信孝悌”的八塊玉珠。持有這八塊玉珠的八位犬姓少年聚集在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戰(zhàn)勝了邪惡的妖物,最終拯救了這個國家?!栋巳畟鳌吠ㄟ^描寫這八位勇士的英勇事跡宣揚民眾懲惡揚善的品質(zhì)。
當現(xiàn)代讀者閱讀《八犬傳》時,會出現(xiàn)許多不太熟悉的漢字。但是對這些漢字加以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源自中國的俗語,即白話文。
(一)接續(xù)詞
在說話中用于轉(zhuǎn)換話題的語言在各國語言中都存在。在日語中,有さて、ところで、かくて等。這些被稱為接續(xù)詞,實際上在日語中有很多是用漢字來進行表現(xiàn)的。在中文里也有卻說、再說、閑話休提、話分兩頭等很多說法。
在《八犬傳》中,用于轉(zhuǎn)換前文的話題時,多數(shù)使用接續(xù)詞“卻說”。
原文:卻説(かくて)安西三郎大夫景連は、近習のものの告るを聞て、結(jié)城の里見落人義実、主従三人水行より、ここに來れる縡の趣、大かたは猜しながら、後難はかりかたけれは、速には回答せず。[3]15
譯文:卻說安西三郎大夫景連,聽侍從稟告得知,結(jié)城的里見落人義實主仆三人將從水路來訪,侍從不明所為何事。
原文:卻説(かくて)義実主従は、此の池、彼川と、淵をたづね、瀬に立て、途より途に日を消せば、白濱の旅宿へかへらず、ゆきて長挾郡、白箸河に渉猟ほどに、はや三日にぞなりにける。[3]20
譯文:卻說里見主仆一行,游歷了此處的湖泊、山川。一時間不知去所荒度時日,又無法回到白濱的旅館,因此在長挾郡、白箸河等待狩獵。持續(xù)三日之久。
由此可以看出,“卻說”都是出現(xiàn)在文章開頭,表示由此的意思,是“かくて”的訓讀形式。在現(xiàn)代日語中,“かくて”的漢字寫作“斯くて”,但馬琴在文中卻不用斯くて,而是直接引用了在近代漢語中表示“由此”含義的“卻說”。這樣類似的引用在《八犬傳》中有16例。此外如“再說”等接續(xù)詞,在《八犬傳》中也有8例之多。
譯文:卻說,犬冢番作有一子已九歲,身材健碩臂力驚人。
原文:再説(さておき)大塚蟇六は、信乃を迎とりてより、女房亀篠共侶に、いと愛々しく管待すものから、只外聞を飾るのみ。[3]80
譯文:卻說大冢蟆六迎信乃至家中,并讓自己的老婆龜筱共侶對其熱情招待,其實只是為了掩人耳目而已。
“再說”這一接續(xù)詞有“ふたたびとく”“さておく”“さても”等多重含義。在前面的例文中出現(xiàn)的“再說”,與現(xiàn)代日語中的“再說”意義并不相同。但卻與近現(xiàn)代中文中的“再說”相似,都含有“之后再說”的意思。
在《八犬傳》中,起到起承轉(zhuǎn)合作用的也有“閑話休提”“話分兩頭”等詞語。
原文:話分両頭、寂寞道人肩柳といふ、怪有の行者ありけり。[3]115
譯文:話分兩頭,有一位人稱寂寞道人,行徑古怪的苦行僧。
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師資人員主要以圖書館工作人員為主,學歷要求也較高,需要本科以上學歷,具備中級職稱,因此一般圖書館的專業(y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人員在六人以下,達到十人以上的不足15%。并且,圖書館的實際工作人員以兼職為主,主要工作重心都不在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上,因此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受到限制。
原文:閒話休題、左母二郎は辛くして、土太郎を撃果しつ、刃の鮮血を推拭ふに、生血をば引かで、白露に濡たり。[3]122
譯文:閑話休提,左母二郎歷經(jīng)艱辛手刃土太郎后,拂去刀刃上的鮮血,草上的白霜都被鮮血染紅了。
對這些接續(xù)詞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八犬傳》中存在許多中國俗語,馬琴在《八犬傳》中融入了相當多的近代漢語元素。
(二)疑問代詞
在日語中,疑問代詞一般以“何”居多。
原文:這奴なほかくてあらんには、我も人も何をもて、ここに妻子を養(yǎng)ふべき。[3]13
譯文:這廝用什么來養(yǎng)活一家老小。
原文:畜生の為、子を棄て、恥辱を遺さば、國あまた、討従へて長久に、百世富貴を受るとも、何か樂く思ふべき。[3]46
譯文:為了這混賬東西,拋妻棄子、臭名遠揚。征討各國而換的富貴,我認為有何樂趣。
提出問題的疑問代詞“何”在《八犬傳》中被頻繁地使用,達到192次之多。上面的例句中出現(xiàn)的“何”全都是“什么”的意思,同時也有“什么意思”的含義。“何”這個詞也有音讀,即“なん”的發(fā)音,但意思并未改變。
然而同為疑問代詞的漢語“什么”和“甚么”也在日本的佛教資料中出現(xiàn),是較早傳入的語言,所以在江戶時期的文學作品中也有漢語的 “什么”作為疑問代詞使用的情況。在《八犬傳》中也不例外,曲亭馬琴在這部作品中使用了10次相同含義的疑問代詞“什么”。
原文:什麼(そも)汝等は何の為に、正なき事をしたるぞや。[3]16
譯文:說來,你等是為了什么而從事正義之事。
原文:什麼(そも)いかなる打扮ぞ。ふり亂したる髪は、春の末黒の芒の如く、掻垂たる裳は、秋の浦による海松に似(に)たり。[3]22
譯文:說來,這是個怎樣的打扮?凌亂的發(fā)型,如同春天被火燒焦的野草;皺巴巴的衣服,如同秋天的海藻。
“什么”最基本的有“啥”“到底”“為什么”的意思,其他也有很多用法。由以上例句可知,在《八犬傳》中“什么”的主要用法傾向于它的慣用音“そも”。
在考察了這兩個疑問代詞之后,可以明白盡管在日語中有用于提出問題的疑問代詞“何”,但曲亭馬琴還是特意多次在《八犬傳》中使用了“什么”來表示疑問。由此可以看出他十分熱心于中國的俗文學。
(三)數(shù)量詞
在表示人與物的數(shù)量時使用的詞即為數(shù)量詞。在現(xiàn)代日語里,表示動物、植物和人的數(shù)量詞被詳細地區(qū)分開,但大多數(shù)還是使用“個”這個數(shù)量詞?!皞€”在現(xiàn)代日語中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但在漢語里卻既可以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也可以表示人的數(shù)量。
原文:父季基は討死し、その身は杦倉堀內(nèi)といふ、両個(ふたり)の老黨とともに、相模路へ沒落し、三浦より渡海して、當國白濱へ來著せり。[3]10
譯文:父親季基戰(zhàn)死后,其手下的杦倉堀內(nèi)和兩位老人一同前往相模路,打算到三浦處渡海前往當國白濱。
原文:譬ば一個(ひとり)の子を失ふて、後に夥の翼を得ば、その禍は禍ならず。[3]38
譯文:例如,失去了一個兒子,之后卻得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八犬傳》中,“一個”“兩個”的使用有32處,從其中選出的這兩個例子都是表示人數(shù)的數(shù)量詞。然而在日語中表示人數(shù)一般使用“人”這個數(shù)量詞。
原文:僮僕們を走らして、只管醫(yī)師を請來せども、小夜の事なれば、醫(yī)師はさら也、人橋かけたる僮僕們さへ、一人も帰り來ず、心苦しくこそ候へ。[3]148
譯文:命隨從請來醫(yī)生,到了下半夜仍不見隨從、醫(yī)生歸來,卻依舊苦苦守候。
在《八犬傳》中,“一人”“二人”“兩人”這樣表示人數(shù)的量詞有179個。但是馬琴還是在文中引用了“數(shù)字加上個”的組合用法,不難看出這全都是因為中國漢語的緣故。在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運用中國章回體小說的表述方式,這使他的文章別具特色,體現(xiàn)出他受到中國小說的深遠影響。[4]7
日本近世文學作品中或多或少地都引用了中國俗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曲亭馬琴的《八犬傳》。作品中大量使用接續(xù)詞“卻說”“再說”,表示疑問的疑問代名詞“何”“什么”,還有人數(shù)量詞“個”和“人”等,再次證明了中國俗語對江戶讀本小說的巨大貢獻,而《八犬傳》也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學珍寶。在近代漢語方面曲亭馬琴也大膽嘗試
[1]周以量.《八犬傳》的文章表達與中國的白話小說[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2).
[2]李樹果.《八犬傳》與《水滸傳》[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5(2).
[3]曲亭馬琴.南總里見八犬傳[M].東京:巖波書店,1900.
[4]李艷.論《南總里見八犬傳》受到中國白話小說的影響[J].文教資料,2010(14).
責任編輯:吳 夜
A Study of Chinese Rhetoric in Legend of the Eight Samurai
Li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Quting Bakin,a representative writer in the modern times of Japan,has left many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Legend of the Eight Samurai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in his later period, describing the warriors in Edo period who were struggling with evil forces in order to defend justice.Bakin largelyapplied modern Chinesewordswhich werenotwidelyknown in hisperiod.ManyChinese adversative conjunctions like“queshuo”and “zaishuo”(however),interrogatives like“shenme”(what)and quantifiers like“yige”(one)were frequently used in his novel.In brief,Bakin expressed his deep concern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by using a lot of modern Chinese.
Legend of the Eight Samurai;rhetoric feature;literature in Edo times
I152.1
A
1672-447X(2017)02-0077-004
2016-11-10
黃山學院校級科研項目(2011xsk002)
李 艷(1982—),安徽黃山人,黃山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文學。